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是什么传统节日(青玉案元夕宋朝最美的元宵夜里)

那是一个元宵夜,辛弃疾怅然若失地走在街上,看着满街的张灯结彩,千树万花,天空绽放的烟花,豪华马车从飘香的街道穿过,人来人往,他的眼光从各种华丽花灯,美女锦衣玉饰,满街的琳琅满目,富丽堂皇上一一略过,吃酒享乐应有尽有,听得那欢声,笑语,全然一幅欢庆佳节的场景,这是辛弃疾在他的诗中《青玉案·元夕》中描写的样子。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是什么传统节日(青玉案元夕宋朝最美的元宵夜里)(1)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一句我每每读起来都会有新的体悟,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朦胧感受,就像身处于山水墨画中,向远处望去,眼前却是被薄雾轻轻掩住,欲拒还羞之情,大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

“那人”究竟是谁?这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

起初,以为是稼轩所倾慕的某位女子,寻寻觅觅,原来,那人正站在人群稀疏,灯火冷落的地方。确实,词中节日气氛浓厚,作者又大篇幅地描写了街上的人和物,如何的热闹繁荣繁华,初读只觉得是作者心情的愉悦与民同欢,还收获了爱情,所以才写出了这样和谐幸福的场景。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是什么传统节日(青玉案元夕宋朝最美的元宵夜里)(2)

之后,越读越不对劲,“阑珊”一词解释为,零落,暗淡,连作者自己都在惊讶,就好像瞪大眼睛,捂着嘴巴,发出惊奇的声音“我的天哪!你怎么在这么冷清的地方?”

“却”字,在这里没有实际意思,表示转折,意指不经意间,是作者的一次突然回头,没有一丝丝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的,猛地回头发现了。

这最后一句的描写,与前面的场景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前面的热闹与后面的萧瑟,词意画风急转直下,就像是两个次元的存在。

那么这突如其来的转变是为什么呢?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是什么传统节日(青玉案元夕宋朝最美的元宵夜里)(3)

于是,在了解这首词的背景之后,我又有了新的想法。当时辛弃疾的国家,也就是南宋,国力日渐衰弱,外部正处在强敌压境的危急时刻,而内部自上而下沉湎于歌舞,贪图享乐,企图以此来粉饰太平。这也就是,本词前部分的真实写照,也是本文开篇的第一段描写的场景。前后的转变,则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是诗人辛弃疾内心,最气愤也是最悲伤的事,可又是那样的无可奈何。

当我们简单了解辛弃疾这位爱国诗人之后,便会对“那人”有更加深刻的且新的感受。

辛弃疾是一个出生在金国的南宋人,虽然出身在当时的“沦陷区”,但在祖父辛赞的影响下,他们常常登高,眺望南方的家园,立志总有一天要收复失地,重回祖国怀抱。

终于起义,而在回归后,他不了解南宋皇帝的软弱和无能,更不了解朝廷的“主战派”的势力庞大,一位以五十骑兵单挑五万将士,生擒叛徒,安然回朝的英雄,武将才能无法施展,被朝廷派去做父母官,当然,他也做的出色。

只是,那位临终前一直喊着

“杀敌!杀敌!!!!!!”

等来了,一封委任状,却没等来真正站上战场,听战马嘶吼,看刀光剑影间的拼搏,报那雪耻祭慰祖先,最终,他死在了一场并不存在的战争的前夜。

整首词就像是宋朝历史的一个缩影,大篇幅的歌舞声,欢歌燕语,其表面下的是大规模的粉饰太平,掩耳盗铃,实际的“不知亡国恨“。

可是,总是有那么小众的一部分人,他们在人群汹涌中,在那个时代的”主和“的潮流中,选择逆流,在大浪淘沙中寻找千回百回的,寻找那个志同道合的人,差点连自己都丢了。

在那个盛行”利己主义“的朝廷,在那个对外唯唯诺诺,对内重拳出击的朝廷,辛弃疾一次又一次的反抗,最终还是败给了现实。

清代陈世昆评: “词至稼轩,,纵横博大,痛快淋漓,风雨纷飞,鱼龙百变,真词坛飞将军也。”

所有的锋芒,少年抱负都深藏在心中,展露于诗词中,从前不懂稼轩词中意,再读,便识得其中的沧桑与壮阔,更有作为大丈夫,面对现实的那种压抑的无奈,所有的国仇家恨,所有的少年意,暮年尚存的热血,将武成文,全全泼洒在纸张上,诗柔温如水,滋润灵魂,诗利为刀,杀伐果决,不留情。

在那个盛行浓墨艳词的时期,一股铁血刚强的词风袭来,只是,并没有刮进民众的心,歌舞依然上花楼。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是什么传统节日(青玉案元夕宋朝最美的元宵夜里)(4)

常听人说,宋朝不配拥有辛弃疾。其实,有一个观点是“史家不幸,诗家幸”,对于历史来说,那确实是不幸。

可对于诗词歌坛来讲,却因此获得了大量的优秀诗人和他们的作品,这些作品因为他们遭遇的不幸,所获得真情实感是任何人无法感同身受的,作为读者我们只能欣赏其意境,用心体会他们的情感,以及通过历史领悟作者想要传递的深意。

可是,正是因为这些情感的流露溢于言表,我们更能体会当时社会的昏暗,君主的昏庸,整个国家自上而下的懦弱与无能,那就是在众里寻他间的孤独,对于自己人生的思考,对于国家前途的思索。在年老发白之际,只能一笑天下事,随后半有自嘲安慰含义的来一句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他的心依然向往着驰骋沙场,与敌厮杀,报效国家,一雪前耻那才是习武的初衷,而现实,却是在回首间,一位永远赤子忠心的少年,寂寞的站在灯火阑珊处,原来他,从来没有离开。

作者/筠安嘉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