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讲一讲王守仁的)

我从网络小说《明朝败家子》里的人物王守仁觉得他讲的知行合一很有道理,就去百度一下才知道还真有这么一个人物!

在长达两千多年中国古代历史中,最杰出的教育家有两位,一位是朱熹,另一位就是王守仁。

王守仁,字伯安,渐江余姚人,因曾在阳明洞天结庐,自称阳明先生,所以人们也叫他王阳明!王守仁28岁在第三次科考中考中进士。

关于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讲一讲王守仁的)(1)

王守仁所说的:“他认为理在心中,“理”是天地方物的根源,但其精要却在人心,因些人只要明白自己的本心,自然就通晓天理。”

王守仁所说的话,历经了几百年历史长河考验。到现在对我们如何作人、如何处理事情,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所说的“理”在人心中,我十分认同的。王守仁教育理念真值的我们家长去学习,让孩知道“理”对一个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王守仁反对朱熹先知后行“先知后行”说,他以“天地万物本吾一体”为出发点,提出了“至良知”的观点,即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

知道归知道,只是片面的,没有真正体验过,就无法理解内涵意义!

我突然想起邓小平爷爷说过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不就是知行合一吗?

也想起我自己每天晚上都在说着明天要怎样怎样改变自己,但一觉醒来就回归原型,昨天晚上的誓言是多么的苍白无力!行动才是关键呀!

王阳明曾说到:懂得道理是重要的,但实际运用也是重要!要实现崇高的理想,就必须有符合时间的方案,,

这是一种高深的处事和生活智慧,所以看起来很容易明白,实际上很难明白。所以理解并接受一种新的道理或知识是不容易的,人很容易被既有的知识所捆绑。

对于现代人而言,知行合一能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意义就是告诉我们:“人的知识是学出来的,人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人的境界是修出来的。”在成功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的。

所以知行合一不仅是最实用的成功工具,也是最高的修身智慧,更是当代人们生活中的一剂强心剂。但是要领悟知行合一必须是靠实践,没有实践,一切努力都是白费的。

你们觉得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