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机哪个用imx766主摄(从APS-C到IMX766聊聊为什么1)

(本文较长,涉及一定专业知识,欢迎讨论)

最近三年,虽然旗舰级手机的底是搞军备竞赛似的来越大,但有一个尺寸的底确是经久不衰。说到这,大伙肯定都知道了,那就是以imx766为代表的1/1.56家族。不管是最初的766,还是改良或者说套皮的766v ,866, 800, 890,或者竞争对手的三星hm2, gn5,ov50a,又甚至更早的imx718,608,都落在了这个尺寸。

旗舰机从1.56开始不断升级,1.4 1.3 1.2到现在的1英寸,但中高端水桶机却是始终在做这个尺寸。

千元机哪个用imx766主摄(从APS-C到IMX766聊聊为什么1)(1)

没有哪个尺寸像1/1.56这么多型号

到现在,手机迭代到1英寸了,估计不会再迭代了。摄影笔记的作者宁思潇潇称一英寸为"手机中的全画幅"。

全画幅?这就有意思了,他凭啥被称为全画幅?

因为受物理焦距所限,使用它的手机在凸起处都已经做到了14mm了……

那为啥不能做的更厚呢?

现在的手机基本都是8.5mm左右的厚度,230g左右的重量。厚度这块嘛,谁家旗舰要是做到9mm那属实有点拿不出手。重量这块嘛,当年索尼x2p“索半斤”的称号已经让不少人望而却步。重量再往上,实在是很难加了。

这个时候,14mm的凸起,其实已经是比平面高了6mm了。再多凸起一点,看着就恶心了。

而使用1/1.12英寸cmos的小米11ultra,凸起处厚度约为12mm。

那很显然,如果要做到1.1英寸级别的手机,可能凸起处需要做到接近16mm,此时凸起处相对于手机本身,就要高出快8mm,几乎两倍于机身。这无疑是大多数人都无法忍受的。

千元机哪个用imx766主摄(从APS-C到IMX766聊聊为什么1)(2)

小米12s ultra的侧面照非常难找

至此,我们可以初步认为一英寸是手机的全画幅。

那么,为什么我会据此认为1/1.56会成为apsc一样的常青树?

我们都知道,胶片时代,135相机是绝对的主流。这里我们先看看apsc为什么会在数码时代的早期成为主流,并在今天成为一棵常青树。

首先,aps-c的全称是advanced photography system - classical,高级成像系统——经典版。他是1996年数码化刚兴起时一个产物。当然,那时候他还是一个胶片的标准。

千元机哪个用imx766主摄(从APS-C到IMX766聊聊为什么1)(3)

随之而来的便是ccd和cmos的兴起,人们最初也是试图去生产135底片尺寸的cmos,但水平不够,生产出来的cmos成本过高,消费者根本消费不起。而此时虽然也有不少小尺寸的底片格式,但aps c当时正在风头上,于是大伙就退而求其次的,生产起了apsc尺寸的相机。一直到10年左右,全画幅相机都算是贵重物品,普通电视台和消费者就都还是以购买apsc相机为主。这也就使得c幅相机的热潮经久不退。

目前,c幅相机主要的优势在于机身和镜组更加便携,更适合普通消费者。除此之外,也是因为aps-c画幅相对于全画幅有读出速度更快的优势,在一些不需要高像素的场合,比如体育摄影,也扮演重要地位。

千元机哪个用imx766主摄(从APS-C到IMX766聊聊为什么1)(4)

佳能7d2,每秒10张连拍,体育摄影非常好用

当然咯,现在相机市场已经剧烈萎缩了。

那么,我们在回过头来谈谈,为什么1/1.56会成为手机的“apsc”?

那么首先,他相对于1英寸的比例,神奇的相机里的apsc一样。(佳能是1/1.6,尼康是1/1.5),相对于全画幅,有更适合消费级人群使用,机身加镜组更轻便,读出速度更快,相对于1英寸底更适合机内多帧合成等计算。

到这里,我相信你们绝对会有疑问,那为什么这个比例不是1.4,不是1.3,不是1.6?

如果摆烂一点,也可以给出一个看似合理的回答,那就是这个尺寸的底片在厚度成本上有一个较好的平衡。

是,这是一个干货贴,所以这里我想提出另一个较为关键的原因。

我们看一下几个相机镜头的mtf曲线图。这个图横坐标是象场中心到边缘的距离,纵坐标你可以理解为分辨率。这个图是佳能经典的ef 50mm f1.8 stm,新小痰盂。我们看到,他在横坐标大约是13mm的地方开始有明显的下降了。

千元机哪个用imx766主摄(从APS-C到IMX766聊聊为什么1)(5)

这个镜头和手机的类似,双高斯,两组6片

当然了,这个是比较便宜的50定,那么,贵的镜头呢?

这是卡尔蔡司的makro-planar 50mm f2。蔡司还是很厉害的,从15mm处才有比较明显的下降。

千元机哪个用imx766主摄(从APS-C到IMX766聊聊为什么1)(6)

planner也是双高斯的变体

为了避免文章过于冗长,这里就只放这两个镜头的。实际上,大多数镜头的锐度都是在距离象场中心13mm到14mm开始快速下降。

aps-c :你说这不是巧了吗,我的对角线的一半刚好就是14毫米。

基于此,我推测当时的相机厂商是考虑到数码介质会有更大的像素密度,所以选用了镜头锐度快速下降之前的区域,作为新一代胶片的尺寸。

这里我们再放一张小米12su的mtf曲线

找不到小米官方公布的了,这里大家看一下努比亚z40s发布时对比的mtf。

(顺便说一下,努比亚画错了,他的imx787对角线只有5.3mm,对应的像场半径就是2.65mm,不可能测出来一个横坐标到4.6mm的mtf的。你把他的线终点挪到2.65就对了,可以看出来,确实比12su好一点,但也只是一点而已。)

那么很明显,12su的镜头锐度在3.2左右开始快速下降。我们都知道,12su在镜片上比普通镜头多堆了不少料,但还是躲不过在像场0.7左右的地方锐度快速下降的命运

千元机哪个用imx766主摄(从APS-C到IMX766聊聊为什么1)(7)

那么我们的结论其实就很明白,由于镜头组的画质会在边缘百分之60到百分之70的地方快速下降,而cmos成本远高于把塑料镜片做大一点的成本。所以,对角线长度在全幅百分之60到百分之70的残幅底加全幅塑料镜片,就成为能够兼顾画质的最性价比的方案了。

而1/1.56,就是一英寸的百分之64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