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力挽狂澜的重臣(他贵为晚清重臣)

导读:李鸿章。他作为晚清重臣,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战争处于不利情况时曾主动用最小代价来达成和解等,都是他卫国有利的一面。但他留给后世的却是一个“卖国贼”的骂名!

晚清力挽狂澜的重臣(他贵为晚清重臣)(1)

一百多年前的八国联军入侵,又通常被人们称为“庚子国变”。这一回与以往不同,清廷差点为之覆灭。老佛爷吓得带着小皇上没命西逃,还没回京呢,就接到了朝廷上李鸿章的死讯,老佛爷打开中堂的遗奏,看完泪如雨下。这是怎么回事呢?

晚清力挽狂澜的重臣(他贵为晚清重臣)(2)

因为,在1900这个世纪更替的年份里,古老的中华大地正在遭受着史上最大规模的强盗入侵。刚刚甲午战败,接着就招来了更为凶残的侵略者。两次战争,都以清王朝签订屈辱卖国条约为收尾。

晚清力挽狂澜的重臣(他贵为晚清重臣)(3)

第一次在马关跟日本人签的条约是李鸿章签的,签完后,他就被下放地方了,去两广做了总督。但他活得也并不快活。在古装影视剧《神医喜来乐》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是孙树林演的。这个人物,就是此时的李中堂。他得了重疾,郁郁不眠。请喜来乐开方子时,这位郎中直接当面对他说,药方子很简单,任何一家药铺都能随便买到。可是,药引子李中堂买不起。所以这病他好不了。

晚清力挽狂澜的重臣(他贵为晚清重臣)(4)

喜来乐说的药引子的价格是“2亿3千万两白银”!这是赔给东洋强盗的数目。他一听,气得浑身发颤,病更重了。等到几年后,到了《辛丑条约》摆上桌案时,这位朝中唯一一个善于跟洋鬼子打交道的人,他又被推上了谈判席。这回是面对一群敌人,赔的银钱更多,割的地盘更大。

晚清力挽狂澜的重臣(他贵为晚清重臣)(5)

两个遭受国人唾骂的卖国条约上都有自己的名字,谁的心里好过?他一病不起了,日渐加重,每天听着国人的唾骂,没过多久,这位中堂大人就撒手人寰了。这时,慈禧正带着皇帝在陕西避难,离京城千里远呢。所以,留在京城里跟那帮洋人打交道的全权代表就是李鸿章了。

晚清力挽狂澜的重臣(他贵为晚清重臣)(6)

她收到李鸿章的遗奏时,李鸿章已经归西多日了。打开这份京城急报,老佛爷一看就泪流满面。她哭叹:“(今)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和这份遗奏一同留下的,还有一篇七律。开头两句是:“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这两句诗给人感触很深,大概也只有他这样位置和处境的人才能写的出来。临事方知一死难!这说的正是他自己当时的无奈。他已年迈,无论何时离世,都将淡然相看,更何况是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时机。

晚清力挽狂澜的重臣(他贵为晚清重臣)(7)

内部,义和团闹得惊天动地,外边,各路强盗个个血盆大口张开,随时都能把大清倾覆掉,他这个中堂日子也不好过。当条约摆在面前,是一死了之留得清名在,还是硬着头皮上前,确实难以取舍。他不签,有别人会签,去面对侵略者们的羞辱 ,这并不是一件好差事,李鸿章去签了,也注定留下了自己的千古骂名。所以,怎么评价李鸿章,还真是难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