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对六国论的观点是什么(从胸无点墨到写出六国论)

苏洵对六国论的观点是什么(从胸无点墨到写出六国论)(1)

苏洵像

公元1036年,北宋年间,一天,27岁的苏洵(苏轼、苏辙的父亲),被哥哥苏涣叫去,交给了他一个任务,重修苏氏族谱。这可如何是好?苏洵开始犯难了。

一向喜欢游山玩水的苏洵,胸无点墨,一时间,竟无从下手。此时,母亲史氏刚刚病故,似乎触动了他的内心世界,不由开始感叹自己的人生起来,哥哥早已功成名就,而自己除了游山玩水以外,中年的他竟一事无成,现在哥哥让自己写个族谱,都像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此时的苏洵,已暗自下了决心,这一辈子一定要像哥哥一样出人头地,余生一定要多干一些有意义的事,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苏洵对六国论的观点是什么(从胸无点墨到写出六国论)(2)

他在收集资料编撰家族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先祖们勤学苦练、一展抱负的美妙人生,备受鼓舞,幡然醒悟。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始倾心苦读,博览群书。期间发生的“以墨当糖”的典故,更是激励了多少后人学子当作勤学的励志故事。家谱编撰完成后,苏洵开始一心专注科举考试,或许是时运不佳,科举之路,异常坎坷,三考三未如愿。此时的苏洵已37岁,又再次静下心来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觉的自己不能在一件事上纠缠不休,或许换个思路会柳暗花明呢?于是,经过一番考虑,作了一生中第二个重大决定,那就是放弃科举考试,于是他一把火烧掉了科举考试的所有材料,足见他的勇气、决心和对成功的渴望之情。从此,闭门苦读,专心培养自己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十几年后,终于大器晚成,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创作了《六国论》,未通过科举就如愿跻身仕途,培养出了两个优秀的儿子,世人称为“三苏”。

这件事,告诉我们,努力和成功从来就与年龄没有什么关系。现实生活中,只有你想不想学,用不用心学的问题。只要一个人锁定了一个人生目标,想成就一番事业,光有决心还不够,还必须有足够坚定的意志力,有不怕失败的果敢勇气,坚定去执行,就一定会成功。

苏洵对六国论的观点是什么(从胸无点墨到写出六国论)(3)

四川眉山三苏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