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阿瞒真实传说 曹阿瞒恩将仇报斩杀吕伯奢

说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应是最贴切的定论。但是当前荧幕上的他可是被黑出了翔。特别是三国演义里记载的屠戮吕伯奢全家的这一段,跟史实完全是不相符的。

《三国演义》里是这样讲:

各路诸侯共同讨伐乱臣董卓正无计可施的时候,曹操自个儿充胖子说是一刀便可成事。

曹阿瞒真实传说 曹阿瞒恩将仇报斩杀吕伯奢(1)

殊不知,董卓命不该绝,曹操刺杀未果反倒丢失宝刀而亡命出逃。

曹阿瞒真实传说 曹阿瞒恩将仇报斩杀吕伯奢(2)

逃忘途中,在中弁县遭缚,幸有乡党相救才不至身首异处。

曹阿瞒真实传说 曹阿瞒恩将仇报斩杀吕伯奢(3)

吕伯奢对这逃难的世侄甚是关照,亲去西村沽酒,命下人在家杀猪备宴,却不想正是这霍霍的磨刀之声惊扰了多疑的曹操而引起了灭门之祸。

曹阿瞒真实传说 曹阿瞒恩将仇报斩杀吕伯奢(4)

曹阿瞒真实传说 曹阿瞒恩将仇报斩杀吕伯奢(5)

罗贯中,是图王未果而愤而著书之人,《三国演义》是以刘备皇室帝胄之身的一方为正统,因故对于废汉建魏的曹操之行自是带上了个人的喜好,也就不免在史实的基础上添上了个人的想象。

看《三国志》魏书所记,董卓诛何进废帝立新之后,“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由此可见,《三国演义》中,从一开始曹操献刀诛卓一说就是假的,否则以魏书对曹操所尊,不可能落下太祖单枪匹马刺杀贼臣董卓的这光辉一笔。

对曹操推却董卓后的归家避隐一事魏书是这样记载的,“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如果魏书记载属实,那么曹操并没有因疑而杀吕伯奢,反倒是吕伯奢不在场情况下,其五子起了歹念才招至杀身之祸。

至于世语所记,又将曹操安上了多疑之名而“夜杀八人而去”,而孙盛的杂记,就绘声绘色了,“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诳杀之。既而凄呛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想必罗贯中所作的《三国演义》正是借鉴了孙盛的杂记,方才有了那句名扬天下的金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阿瞒真实传说 曹阿瞒恩将仇报斩杀吕伯奢(6)

其实,曹操到底有没有恩将仇报斩杀吕伯奢,还有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陈公台。

《三国演义》里,陈公台时任中弁县令,捕获了要犯曹阿瞒,却感于其诛董贼兴汉室的义举而弃官与其逃亡。两人一齐歇息于吕伯奢处,并亲见了曹操的恩将仇报而与操分道扬镳。

但包括《三国志》在内的所有史料记载的均是,陈宫是在董卓已诛,兖州刺史刘岱为黄巾军所杀才现身的,而且进言曹操取了兖州做了话事人,并因此而深得曹操信任。此间离《三国演义》所记的时间点已错过二三载也!

曹阿瞒真实传说 曹阿瞒恩将仇报斩杀吕伯奢(7)

曹操有没有恩将仇报屠戮吕伯奢全家,季检,怎么看?

意即,董卓弄权之时,陈宫还未出道,又怎亲见了这桩旷世血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