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菲如今怎样了(田晓菲年少成名)

北京大学,作为国内最知名的高校学府,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万千学子心中最向往的地方之一,不少人挤破了脑袋,都想进入这所学校学习。

然而却有这样一位少女,在14岁那年没有参加高考就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成了当时名噪一时的“天才少女”。

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等着她长大,北大也特意安排了最好的课程给她,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时候,她在学成之后便前往美国进修,再也没有回来。

她不仅放弃了中国国籍,选择成为了一个美国人,还嫁给了一个大她25岁的老外,成了不少人眼中的“笑话”。

那么这名“天才少女”如今的生活究竟过得如何?

田晓菲如今怎样了(田晓菲年少成名)(1)

这名“天才少女”名叫田晓菲,1971年出生于哈尔滨,她的成名之路正是在父母的熏陶下开始的。

田晓菲出生时,她的父亲是天津文联的主席,母亲也是一名知名的文字工作者,或许是受到父母的影响,田晓菲从小就对文字有着十分敏锐的感知力,而这些也为她以后的成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家庭氛围的影响下,她从刚开始上学的时候,识字就比同班其他同学要快得多,5岁那年,她更是在纸上直接写出了一首“诗”。

“我爱大地爱爸爸,我爱蓝天爱妈妈,我爱我的家。”

田晓菲的父亲偶然间看到这几行还有些歪歪扭扭的字的时候,也是感到惊讶不已,他亲昵地抱着心爱的女儿,一遍又一遍的惊叹道:“你竟然会写诗,你现在才5岁,你竟然会写诗!晓菲真是个天才!

田晓菲如今怎样了(田晓菲年少成名)(2)

和“方仲永”比起来,田晓菲无疑是幸运的,他的父亲身为一名高级知识分子,在发现了女儿身上的天赋之后,并没有将这份天赋看做是理所当然。

而是最大程度地帮助女儿发掘这份天赋,让田晓菲在文学这条路上走得更加长远。

每到了周末爸爸妈妈回家的时候,田晓菲都会和爸爸一起在家里面开展诗歌比赛,每到田晓菲赢得多的时候,她的妈妈并不会一味地夸赞她,而是在肯定她的同时,对她做出更多引导,让田晓菲独立思考问题。

每当母亲抛出疑问之后,田晓菲就会将自己关在书房中,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时间,只为了将母亲提出的问题研究明白。

随着年纪渐长,田晓菲的文学功底越来越深厚,时常写出许多很有韵味的诗,得到了父母和老师的一致夸赞。

田晓菲如今怎样了(田晓菲年少成名)(3)

在10岁那年,田晓菲就发布了人生中第一本诗集。不少人冲着田晓菲的少年成名的名气而来,因此田晓菲的书籍刚一上架,就引来了无数人疯狂的抢购。

坐公交车回家的路上,田晓菲偶然路过了国内最优秀的高校北京大学,陪同田晓菲的阿姨十分兴奋地拉着田晓菲说道:“快看啊,这就是你梦寐以求的学校。

谁知田晓菲当即把头转了过去,说道:“才不看呢,如果现在看了,以后到这里上学不就不新鲜了吗?

一时间,公交车上众人的目光缓缓看向了这个小女孩儿身上,他们不知道这个小姑娘究竟是什么来历,但毕竟这样的豪言壮语从这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口中说出,不免令人震惊。

让人没更想到的是,就是这个毫不起眼的小姑娘,竟然在4年后,真的进入了北京大学念书,并且还是没有参加考试,直接破格录取的。

田晓菲如今怎样了(田晓菲年少成名)(4)

1985年,在北京大学的中文系、英文系和心理学系的老师们共同面试过之后,田晓菲终于成功突破层层的阻碍,进入了这所人才济济的高校中继续学习。

“一个14岁的天才少女被被北大顺利录取”的事情迅速传遍了全国,一度成为了当时人们的热情,不少人慕名而来,只为看看这个天才少女究竟长什么样子,有什么过人之处。

但是进入了北大之后的田晓菲并没有骄傲自满,也没有沉溺在一声声的夸奖中失去自我,她反而在这里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目标,无论外界怎么说,她都始终不闻不问,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习着自己的课程。

田晓菲还特意拿着文章找到了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哲学教研室教授的海子,向他请教了诗歌的含义。

海子的经历和田晓菲也有着相似之处,他本名查海生,也是少年成名,在15岁那年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北大的高材生。

田晓菲如今怎样了(田晓菲年少成名)(5)

尽管两人年纪相差较大,但是有着相同的经历和相同的文学追求的两个人可谓是一见如故,海子十分欣赏这个年少有为的天才少女,丝毫不吝惜自己的学识,想要将自己的满腹经书全部教给田晓菲。

他曾经对田晓菲说:“如果你能坚持下去,你将会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然而说出这番话的海子却没能坚持下来,在1989年,两人结识了三年之后,海子忽然选择了卧轨自杀,天才少年就此殒命。

在遗书中,海子只留下了一句话:我的死和任何人无关。

有人推测这是因为海子在见过心爱的前女友之后,喝了酒说出了一些不好的言论,内心过度自责而选择自尽,也有人说海子是为了艺术献身,因为海子诗歌的起点就是生命元素,而生命或许就是他追求的极致,临终之时,他的身上还带着他最喜欢的四本书。

田晓菲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是相当惊愕的,她一直以来在诗歌上都受到海子的鼓励和指导,而这也是她在诗歌的道路上能够坚持下来的原因之一。

田晓菲如今怎样了(田晓菲年少成名)(6)

因此田晓菲一直无法理解海子为什么会选择自杀,文学工作者心中都有一个十分敏感的弦,这是田晓菲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也是第一次开始思考自己人生的价值。

她亲自带着两本自己的诗集在路口祭奠了好友,然后封笔了两年时间。

谁也不知道这两年来田晓菲究竟想了些什么,因为两年后,年仅20岁的田晓菲就到哈佛大学的比较文学系开始攻读博士学位了。

就在她即将被人们遗忘的时候,“天才少女”出国的消息再次震惊了所有人,她成了哈佛最年轻的博士生,轻易地就达到了当时人们可遇不可求的高度。

在哈佛攻读期间,田晓菲遇到了自己的一生所爱,以为十分洒脱的美国学者宇文所安。

田晓菲如今怎样了(田晓菲年少成名)(7)

这是一位对中国的诗词文字都十分有研究的教授,他是一个十足的“中国迷”,不仅能够熟练地用中文对话,对于中国的唐诗、文化都有所涉猎,就连他的名字也都有着特殊的含义。

田晓菲和宇文所安相识于一次诗歌活动中,当时田晓菲在主办方的邀请下,随手写了一副书法: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宇文所安若有所感的站出来说道:“我认为‘上’字不如改成‘入’字,诗人在用字上,还不够讲究。”

正是这句话,引起了田晓菲的注意,这篇诗文是中国无数的学生从小背诵到大的,如今被一个外国人出面指点,田晓菲忽然觉得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因为她也从来都不止一个墨守成规的人,因此对于这样的改变并没有什么不适。

田晓菲当场为宇文所安解释了这句诗词的含义和出处,同时也给她解释了中国的典故,面对这个讲得头头是道,有条有理的中国女孩儿,宇文所安心中也充满了惊讶,他感觉田晓菲和他之前所见过的所有女孩儿都不同,尤其是她的言谈举止和见解,对于诗词的见解,都十分的别出心裁。

田晓菲如今怎样了(田晓菲年少成名)(8)

宇文所安对田晓菲产生了好感。

此后他们两人开始有意无意地接触,他们两人兴趣相投,有着共同的话题和爱好,或许所谓的艺术家就是容易被互相吸引,两人在无话不谈的氛围中逐渐萌生出了感情。

随着田晓菲毕业的时间将近,宇文所安心中开始有了些不安,他担心田晓菲毕业之后到别的地方工作,自己就再也无法见到她了,因此他当即决定,要向田晓菲表白。

在一个清爽的日子里,宇文所安特意邀请田晓菲到一个旅游景点爬山,两人在途中依旧像原来一样相谈甚欢,在下山的时候,宇文所安终于鼓起勇气,向田晓菲表达了自己的爱意。

当时除了宇文所安之外,还有一个和田晓菲年纪相仿的人正在对她展开猛烈地追求,田晓菲一时间在两人之间有些纠结,她十分坦率的将这件事告诉了宇文所安。

田晓菲如今怎样了(田晓菲年少成名)(9)

没想到宇文所安不仅丝毫没有在意,还条理十分清晰地和他一起分析了自己和那个男生的优劣势。

尽管田晓菲并没有当场答应,但是宇文所安也没有就此放弃,他亲手改了一首诗送给了田晓菲: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千里共婵娟,爱如磐石坚。

正是这首诗 ,彻底打动了田晓菲,她当即决定,要和这个大她25岁的男人结婚,虽然身边的人包括她的父母对这桩婚事全部都是反对的态度,但田晓菲还是在1999年元旦在美国和宇文所安正式结为了夫妻。

与此同时,田晓菲也放弃了自己的中国国籍,选择了加入美国。

田晓菲如今怎样了(田晓菲年少成名)(10)

有人认为田晓菲在结婚之后,可能所有的生活重心都要回归家庭,但是实际上,她和丈夫宇文所安依旧将全部的重心都放在了各自的工作上。

生活上,他们两人相敬如宾,生活也算幸福美满,工作上田晓菲也是顺风顺水。

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工作10-12个小时,这样他们才觉得这一天算是圆满的,充实的。

田晓菲依旧在不断地创作,2005年她的《赭城》一经发布,就在美国范围内迅速火爆起来,不少人都没想到,真的有人可以用文字将这座壮丽的宫殿和花园,用文字表达出来。

田晓菲如今怎样了(田晓菲年少成名)(11)

与此同时,不少高校开始“盯”上了条线费,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向她发来了邀请函,请他到普林斯顿大学任教,为此普林斯顿大学给出了十足的诚意。

他们表示,只要田晓菲愿意前来,就可以给她终身副教授的职称和丰厚的报酬。

但田晓菲坚持拒绝了这个诱人的条件,因为她认为一个相对自由的学术研究环境比报酬更加重要,她希望能够有一个更加自由的环境来传播中国的文学。

她婉拒了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

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哈佛大学的院长就亲自找到了田晓菲,表示学校打算再次为她破例,聘用她为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而这一年,田晓菲才35岁,是哈佛大学最年轻的教授。

就连美国的布什总统都对她赞赏有加,她与生俱来的才情和能力,终究是将她推到了一个常人难以触及的高度。

此后她依旧沉浸在文学研究的世界中,为国外不遗余力地推广中国的文学作品,而身为哈佛大学的教授,她的邀约在此后更是直接饱满,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都向她发来邀请,想让她到学校中给学生们上中国文化课。

田晓菲如今怎样了(田晓菲年少成名)(12)

即便身处高位,她也依旧记得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感。

后来北大百年校庆的时候,田晓菲特意写了一篇《十三岁的际遇》这篇文章,庆祝北大的百年校庆。

这篇文章后来还入选了我国的中学课本,田晓菲的名字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如今田晓菲依旧活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家庭生活也十分美满,期待她在中国的文化研究方面,会有更加亮眼的表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