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名家名段欣赏王文娟演唱的(悼念越剧宗师王文娟专栏)

贾宝玉看到《西厢记》,一扫心头的烦闷,他找到了寄托,情绪转移,那是难得的遁世避所。

在世俗中,他仿佛置身于桃花源。

贾宝玉在这里有一段经典的唱词:

像这样的好书,老爷却不许我读,我今天背地里偏要读它一个爽快。

读遍书斋经与史,

难得《西厢》绝妙词。

羡张生琴心能使莺莺解,

慕莺莺深情更比张生痴。

叹宝玉玉身不由己圈在此,

但愿得今晚梦游普救寺。

《西厢记》文本典雅优美,是看得人动心不已。

宝玉在情窦初开之时尚且懵懵懂懂,《西厢记》的文本仿佛写的就是自己,自己也有这样一腔情怀,可是人家写得优美高雅,仿若无形中抬高了自己。

贾宝玉在不正经的书里,获得了难得的尊重,而且和他意气相投。

宝玉的地位决定了他会见到不同目的的人,有些人一看就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来的。

平时发付应对,也就罢了,可总觉得不贴肉,不像是跟自己一国的。

身心萧条,也就加剧了疲累。

这是精神上的摩擦,不是经历过或者了解过的,那是连想都想不到会有这种情形。

所以才会有人在咫尺,远在天涯的说法。

贾宝玉早就想舒一口气了,看到《西厢记》那是神清气爽,什么尘嚣压力都不见了。

他这种情形现在也有,小孩子的学业,长大后的工作,都有规矩,也都有压力。

当长时间就在压力的环境下,靠责任心硬撑,是会容易疲惫,那是心里的疲惫。

这时候需要接触喜欢的事物,可以释放情绪,缓解压力。

假如遇到好的纾缓减压方法,就跟全身按摩一样,会不自觉陶醉其中,物我两忘。

所以说要尽早培养好的兴趣爱好。

越剧名家名段欣赏王文娟演唱的(悼念越剧宗师王文娟专栏)(1)

减压的事物一般来说是比较通俗的,不过通俗不代表低俗,也需要有品质。

只是通俗有时候会难以鉴别,一旦混入了低俗,就如《红楼梦》里讲的,长此以往,会移了性情。对自己不利。

所以选择良好的爱好,本身就是爱自己的表现。

爱自己会有什么好处呢?

会激发良性循环,好的事物容易接二连三发生。

贾宝玉就碰到了一回,他看《西厢记》看得入神,林黛玉就出现了。

尽管来了个健康腴美的宝姐姐,她的排场还很大。

她一出场就有一段幕后合唱:

丰年大雪催梅开,

探亲访故喜上眉。

车马成堆轿成海,

带了金的玉的来。

电影版的剧情中还有下人在议论,认为宝姑娘有财富,不像林姑娘。

黛玉在门口听了,鼻尖一酸,强忍着辛酸委屈的眼泪。

其实林黛玉根本不穷,她家是做官的,社会地位还在经商的薛家之上,哪怕薛家是皇商。

她一进贾府,老太太马上从私房钱中拿出一部分补贴给她零花。

她可是小富婆一枚。

只是下人到底是下人,不是谁都具备王熙凤的眼光,自己不懂诗文,却明白诗文的价值。

林黛玉一身才情,在下人眼里是不如金的银的闪耀动人。

林黛玉当然也不会去和他们过多来往,她只和脾胃相合的人走得近。

无独有偶,宝玉也是这样的。

宝钗曾经劝过他,这一段唱也很经典:

常言道主雅客来勤,

谁不想高朋能盈门。

如今你尚未入仕林,

也该去会会做官人。

谈讲些仕途经济好学问,

学会些处事做人真本领。

理应该百尺竿头求上进,

怎能够不务正业薄功名。

这话和袭人的劝谏相似,不过更有水平。

而且也是苦口婆心,晓之以理。

越剧名家名段欣赏王文娟演唱的(悼念越剧宗师王文娟专栏)(2)

不料宝玉一听,马上变了脸色,说一句,老太太玩骨牌没人呢,你去陪着吧!

宝钗当时面色也变了,不过她涵养好,来了一句,我难道是专门陪人玩骨牌的吗?

然后寒暄几句就走了。

袭人还抱怨,幸亏是宝姑娘,要是林姑娘,真不知道要闹出什么事来。

宝玉马上来一句,林姑娘从来没说过这种混账话!

而林黛玉就在门外听着,当时百感交集,感动异常。

也有一段幕后合唱:

百两黄金容易得,

人间知己最难求。

背地闻说知心话,

但愿知心到白头。

这虽然是后来的事情,但是薛宝钗并没有走进贾宝玉心里也是事实。

除了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之外,志趣相投也是重要因素。

贾宝玉一看到是林妹妹,他说,给你看是不怕的。然后把书递上,跟她说,你看了连饭也不想吃。

林黛玉跟他也很随意,趁早拿来。

于是出现了经典一幕《读西厢》。

王文娟先生手执书卷,凝神专注的样子,不就是原著的形容——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越剧名家名段欣赏王文娟演唱的(悼念越剧宗师王文娟专栏)(3)

贾宝玉看她看得出神,宛然就是自己方才的模样,一个忘形,开始掉文起来:啊,好妹妹。我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

林黛玉先是一顿,还沉浸在书里,继而发火了。

原著是——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

越剧是来了一段唱,把原著活生生地显示出来:

你,该死的,胡说八道。

弄出这淫词艳曲来调笑,

混帐的话儿欺侮人。

我可要到舅舅跟前将你告。

这一段唱很有特色,“你,该死的”是在念,也是在叫板,到“胡说八道”四个字时,就是在唱了。

接下来几句就是一气呵成,吐字清晰,情绪到位,表情丰富。

宝玉马上赔礼,他唱道:

啊,好妹妹。

我无非偶记词儿顺口念,

好妹妹你千万饶我这一遭。

我若有心欺侮你,

好,明朝让我跌在这池子里,

让癞头鼋把我吞吃掉。

这一段的词是改过的,以前是“我无非过目成诵顺口念”,现在则是“我无非偶记词儿顺口念”。

他这么一说,黛玉马上笑了,来了一段唱:

那张生一封书敢于退贼寇,

那莺莺八行笺人约黄昏后。

那红娘三寸舌降服老夫人,

那惠明五千兵馅做肉馒头。

我以为你也胆如斗,

呸,原来是个银样蜡枪头。

两人说笑一番,宝玉提到要黛玉给他做香囊,黛玉说,你要一个香囊那很容易,横竖有人会替你做的,人家比我又会做又会绣,还有什么金的玉的。

宝玉马上说,你又来了,难道我还去疏远人家不成?

黛玉说,我为的是我的心。

宝玉说,我也为的是我的心,难道只知道你的心,不知道我的心吗?

舞台版的黛玉就打趣,知道知道,你这个混世魔王。

宝玉恼了,别人能叫你可不能叫。

黛玉则笑道,为什么不能叫,我偏要叫。

宝玉过来呵她的痒,两人闹成一团,过一会儿又回到花下台前,重读《西厢记》。

在读《西厢记》的时候,两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宁静和一致,以至于连玩闹也用了《西厢记》的句子。

可以看出,彼时的黛玉面对着宝钗这个强敌,她是非常不安的。

所以她一出场尽在跟宝玉耍闹,看似孩子气,其实要宝玉多顾着她。

她跟宝玉对着干,宝玉害怕的,不要的,她就偏要提。

她的叛逆也和宝玉达成了一致。

她再怎么作,再怎么闹,也是天真无邪,两人之间也是两小无猜,有什么说什么,她是直接表示出不喜欢宝钗横在两人中间。

宝玉也明确表示那是亲戚,出于礼节。

虽然黛玉的闹腾被压制下去,可她还是惴惴不安,到了背后听到知己话,她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下,对宝玉更为在意。

接下来宝玉挨打,黛玉探望,是夜宝玉支开袭人,命晴雯送旧帕给黛玉。

黛玉写下提诗帕三绝句,同时也带来了经典的一幕《劝黛》,这是电影版里没有的,舞台版还保留着,非常动听,明天继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