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书法特点分析(清代书法因出现简体字被当成赝品)

此前

江西省博物馆举办的

一场书画展

曾引发网友争议

争议的焦点在于

在展出作品中

有一幅清代书家苏廷玉的行书作品

作品中的“亂”字

写成了简写“乱”

网友认为

“简体字是近现代才有的

清代书法作品中出现简体

肯定是赝品”

清朝书法特点分析(清代书法因出现简体字被当成赝品)(1)

古代书法作品中

有简体字的出现

能作为判定真伪的标准吗?

实际上

简体字的历史

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漫长

在历代传世的碑帖中

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东晋王羲之草书《十七帖》中

“東”字与“馬”字的写法

类似于简化字“东”“马”

清朝书法特点分析(清代书法因出现简体字被当成赝品)(2)

“宋四家”蔡襄的《远蒙帖》中

也出现了

近似简体字的“爱”

清朝书法特点分析(清代书法因出现简体字被当成赝品)(3)

在小篆到隶书演变中

章草又可以当作隶书的草写

“孫”近似简化字“孙”

“軍”近似简化字“军”

“陳”近似简化字“陈”

清朝书法特点分析(清代书法因出现简体字被当成赝品)(4)

古人在书写时

为了图便捷或是避讳等原因

创造出了一些更为简略的字形

这些字被称为“俗字”

“俗字”在当时

不属于官方规范用字

大多在民间

或是信件、账本、小说等

没那么正式的通俗文书中使用

清朝书法特点分析(清代书法因出现简体字被当成赝品)(5)

曹雪芹《红楼梦》手抄本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其中铁、过、这、坏、听、劝、

体、宝、难、礼、爷、边、问等字

都使用了简体字

清朝书法特点分析(清代书法因出现简体字被当成赝品)(6)

清朝政府颁发的“内务府”令牌

使用的是简体“务”

翻阅《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

楷书的简体字

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

唐宋以后逐渐加多

宋元已经大行其道

唐宋以后简体字大量增加

主要是印刷术的发明与推广

宋元时通俗文学作品的产生

使简化字大量涌现

清朝书法特点分析(清代书法因出现简体字被当成赝品)(7)

《宋元以来俗字谱》中

记录的部分“俗字”

所以我们可以脑补

一个时期内

很多人接受了这些简体字形

随着楷书的出现

又将笔画固定且规范书写

于是很多简化字形便被保留下来

而在近现代汉字简化的过程中

这些简化的“俗字”又回到了

人们的视野

被选用为“规范的简体字”

因此

单纯以繁、简字

来判断一幅作品的真伪

极其不靠谱!

清朝书法特点分析(清代书法因出现简体字被当成赝品)(8)

启功题字

近年来

“退简还繁”的声音不断

并且

在书法展中

有一个普遍现象

以简化字书写作品

基本很难上展览

甚至几乎所有书家

都不写简化字

且以写简化字为耻

简化字在书法作品中

真的不能写吗?

留言见!

来源:书法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