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和伊朗摩尼教区别(从34)

原创作者|国学菌

图片|来源于网络

6126字|阅读约20分钟

谈及摩尼教,或许在中国大多数人并不知晓,但若谈及金庸先生笔下的明教,则知者甚众。六大门派围剿光明顶这一幕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无数未通读过《倚天屠龙记》的人对这一章节也是如数家珍。在《倚天屠龙记》第十一章"有女长舌利如枪"中便借张三丰之闻阐述了明教与摩尼教的关系。

明教和伊朗摩尼教区别(从34)(1)

《倚天屠龙记》第十一章“有女长舌利如枪”

虽然于第十九章"祸起萧墙破金汤"这一章节说不得言道明教起源于波斯的祆教,但就行文内容与史料考证来看,明教应是起源于波斯的摩尼教,但是否如小说中所言,摩尼教于唐宪宗时期传入中国呢?这一点是存疑的。换言之,也可以说是错误的。

明教和伊朗摩尼教区别(从34)(2)

《倚天屠龙记》第十九章“祸起萧墙破金汤”

一、摩尼教究竟何时传入中国?

摩尼教是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所创立的宗教。该教在中国又称明教、明尊教、二尊教等。3世纪时,我国新疆地区便有摩尼教活动踪迹,并呈现出依附于佛教不断向内传播的迹象。7世纪后期,中亚摩尼教团正式与唐王朝发生接触。《佛祖统纪》中关于摩尼教团入唐之事就有所记载:

"延载元年(694),……波斯国人拂多诞持《二宗经》伪教来朝。"

《闽书》中也有提及武则天接见摩尼教团的事件:

"慕阇当唐高宗朝行教中国。至武则天时,慕阇高弟密乌没斯拂多诞复入见,群僧妒谮,互相击难,则天悦其说,留其课经"。

而行文中的"慕阇"义为"承法教道者",是摩尼教教阶最高的教师。而"拂多诞"义为"侍法者",是比慕阇教阶低一级的神职人员。由此可见,摩尼教于武则天时期便已正式传入中土地区,并且于开元七年(719)吐火罗国支汗那王帝赊,便将能够翻译摩尼教经文的大慕阇献于唐玄宗。这些都反映了摩尼教高级僧侣来唐的情况。而《倚天屠龙记》中所撰写的摩尼教于唐宪宗时期传入中土则属于历史史实的错误。唐宪宗时期不过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罢了。

明教和伊朗摩尼教区别(从34)(3)

《摩尼降诞图》

二、金庸先生笔下的明教是纯粹的摩尼教吗?

摩尼教虽然在中国被称为明教,但金庸笔下的明教并不是纯粹的摩尼教。

祆教是公元前6世纪安息王国贵族琐罗亚斯德在波斯东部创立的宗教,又称琐罗亚斯德教。早在先秦时期,祆教就已通过斯基泰人传到我国的新疆地区。并且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内地已广为流行。在《唐十道记》中就有记载北魏胡太后赴嵩山拜胡人天的事件,而这里的胡人天便是祆教的神在中国的俗称。而在隋朝时期便设有萨保对祆教徒进行管理。唐朝时期东西两都设有祆祠,长安6所,洛阳4所。而每所祆祠可容纳教众三千余人。此外,吐鲁番、哈密、敦煌、武威、宁夏、邺城、湖北、扬州、镇江、广州等地,也有祆教徒活动或建有祆教教堂。并且专设有"祆正"专门管理祆教事务。《通典·大唐官品·萨宝府祆正 》中就所涉及:

"祆者,西域国天神,佛经所谓摩醯首罗也。武德四年(621),置祆祠及官,常有群胡奉事,取火咒诅。"

唐朝时期,祆教信仰较为广泛,甚至成为文学作品的题材。《太平广记》中就曾记载柳毅欲见龙王洞庭君时,提到了祆教经典《火经》,即《阿维斯塔》。

祆教宣扬世间存在着善、恶两种神灵,善神代表着光明、洁净、创造、生命和美德;恶神代表着黑暗、污浊、破坏、死亡和恶行。善恶斗争的结果是善战胜了恶。在善、恶两神的对峙中,人类可以自由选择,从善者可以进入天堂,而从恶者则下地狱。祆教主张扬善去恶,奉《波斯古经》为经典,并认为火是善神的儿子,是光明和善的代表,所以教徒必须建立火坛祭祀圣火,所以祆教在中国又被称为拜火教、火祆教。而这些教义与说不得所言又十分类似。

明教和伊朗摩尼教区别(从34)(4)

法拉瓦哈,最著名的祆教象徽之一

并且明教教众在日常行为中也践行着祆教的教义。例如第二十九章"四女同舟何所望"中云风月三使身着的白袍角上便绣有火焰之形,手拿的圣火令可以号令诸教众,由此也可看出,明教对于火图腾的崇拜。并且当妙风使勒令谢逊杀了金花婆婆时,金毛狮王以"明教教旨乃是行善去恶,意气为重"为由回绝了他的命令。而这里所体现的明教教旨也与祆教的教义不谋而合。

而摩尼教教义核心是"二宗三际论"。"二宗"即指的是光明和黑暗(善和恶);"三际"则是初际、中际和后际,也就是过去、现在和未来。摩尼教主张扬善去恶,拯救世人,并且在传入中国之际,为了能够顺利传入中土,假借佛教之名进行传教,因此不动鱼肉,不食荤腥。在第十一章"有女长舌利如枪"中便有提及明教不动鱼肉,只吃素食,并且对外人假称奉佛拜菩萨,不泄露自己明教身份的情节。

明教和伊朗摩尼教区别(从34)(5)

《倚天屠龙记》第十一章“有女长舌利如枪”

除此之外,据王国维先生在《东山杂记》中所记,当时的京师图书馆中所藏的敦煌佛经,除了佛教经典之外,也有摩尼教经典,内藏有摩尼教经一卷,然而虽然是摩尼教经典,但行文却全部模仿佛教,内容颇为巨丽,当时的文人、教徒对其也多有润色。由此亦可看出,摩尼教除了假借佛教之名外,连教义内容也多有沿袭,内化于自身,以达到传教的目的。

除了披上佛教的外衣之外,摩尼教也是将道教思想融入其中,以利于在中土传教。在《老子化胡经》中便将摩尼与老子等同,认为摩尼是老子化身:

"我乘自然光明道气,飞入西挪玉界苏邻国中,示为太子。舍家入道,号曰摩尼。转大法轮,说经戒律定慧等法,乃至三际及二宗门。上从明界,下及幽涂所有众生,皆由此度。"

而这一看法在《佛祖统纪》与《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中都有所记载。并且在《摩尼光佛》中也有大量道教用语以及道教诸神的引入。

明教和伊朗摩尼教区别(从34)(6)

《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一卷》

据此可知,当时入唐的摩尼教不仅借助佛教,而且亦凭借道教向中原地区不断地传播。摩尼教在中土的传播并不是偶然的,正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那般,也是将多种学说融汇在一起,以减少其传播的阻力,更有利于它的发展。而明教也是披着佛教的外衣,并在演化的过程中,将本土道教的思想内化于明教教义之中。并且在《倚天屠龙记》中,新任明教教主张无忌更是将道教思想与明教教义融会贯通,实现了二者的和谐共生。

然而祆教与摩尼教在波斯本土因教义存在冲突,二者经常互相倾轧,最终祆教在波斯王的支持下,清除了摩尼教,摩尼本人也被迫害致死,教徒四散于世界各地进行传教,以延续摩尼教教义。因没有波斯萨珊王朝官方背书,因此只得假托他教,并吸收多种宗教思想,以利于在他国的本土化传播与发展。而同出于波斯的祆教则成为了它最好的外壳,为了生存,虽有灭宗之恨,教义冲突,但也不得不假借其教义,实现在中国的本土化传播。因此,后世也多有误解,认为摩尼教源出于祆教,而祆教的教义则亦被明教所接纳。例如光绪年间的蔡东藩在《唐史演义》一书中便写道:"摩尼教。系波斯人摩尼所创,源出拜火教,回纥人多宗之。"由此也可见其误解影响之深远。

因此,明教并不是纯粹的摩尼教,而是祆教与摩尼教的结合,并且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为了生存,传入中国的摩尼教也不再是纯粹的摩尼教,而是披着祆教外壳,融合道教、基督教、佛教等思想,适应本土化发展的宗教。正如《熔炉》中所言:"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但是有些人、有些宗教,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改变,有些人为了生存便已付出了全力,这便是赤裸裸的现实。虽然正如陈垣先生所言:"摩尼教治己极严,待人极恕,自奉极约,用财极公,不失为一道德宗教。"但是摩尼教的改变以及本土化努力,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最后不得不伪装自己,转入地下发展。

明教和伊朗摩尼教区别(从34)(7)

《熔炉》

三、从"明教"到"魔教",摩尼教在中国是如何一步步“风评被害”的?

1.佛教的倾轧。

佛教对于抢自己地盘的行为一向看不惯,更何况是披着佛教外衣的摩尼教。于是佛教便从舆论战以及政治手段两方面围剿摩尼教。

其一便是舆论战。《金刚经灵验传》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名叫吴可久的男子,南越人氏,唐朝元和十五年居住在长安,信奉摩尼教,他的妻子王氏,也跟从他信奉摩尼教。一年多之后,他的妻子突然去世了。过了三年,她托梦给吴可久说:"我因为犯了罪被变成了蛇,被囚禁在皇子陂浮图下,明天将死,希望你为我向和尚求情,求他在那里诵念金刚经,以求能够免除别的苦难。"因为吴可久认为梦中的事是不可信的,于是他就斥责王氏,妻子发怒,啐他的脸。吴可久顿时惊醒,而两颊这时肿痛的难以忍受。看到丈夫的情状,王氏不忍,便又托梦给他的哥哥,让他去园中找龙舌草,捣碎敷在丈夫的脸上。哥哥醒来之后赶忙去找龙蛇草,替弟弟捣碎敷在两颊,不久两颊的肿痛果然消除了。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兄弟俩便一同前去请和尚于皇子陂浮图旁诵念金刚经。在诵经之时,忽然有条大蛇从塔中出来,抬头四处观望。经诵念完了它也就死了。吴可久感其灵验,便抛弃了摩尼教,归入佛门,常常诵念金刚经。而这个故事可信度极低,不过是臆撰的故事罢了。但这样的形式却是佛教攻讦摩尼教,进行舆论战的一个手段。通过轮回报应论,劝诫时人摒弃摩尼教,信奉佛教追求善缘,在当时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难以成为主流,儒释道三教并行的唐朝而言,可谓是手段高明。

明教和伊朗摩尼教区别(从34)(8)

《金刚经灵验传》

除了臆想故事进行攻讦之外,佛教徒更是将""字易为""字,诬称其为"魔教"。再加上摩尼教徒只吃素食,不食荤腥的教规,便被佛教徒冠以"吃菜事魔"的恶称。在《大宋僧史略》中更是诬陷其"不食荤茹,诱化庸民,糅杂淫秽,宵集昼散。"并且称摩尼教徒为"妖贼",应当尽数诛斩。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更是称其教义为"魔法",称其教众为"魔贼",而这些称呼则是进一步将其污名化、妖魔化。

其二便是政治手段。虽然摩尼教可以说是一个"尚和"的宗教,在教义中也是倡导要心怀慈善,常怀欢喜,口无粗恶,不与他人斗诤,但是佛教依旧步步紧逼。732年,应佛教要求,唐玄宗下诏禁止摩尼教:"末摩尼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宜严加禁断。"。除了在舆论战上攻击披着佛教外衣的摩尼教之外,在政治上更是不留情面,借玄宗之手将其严加禁断,阻绝其在中土传播的可能。于是摩尼教被迫转往回鹘传教,虽然在大唐传教受阻,但在回鹘却混的风生水起,回鹘可汗有时都要与摩尼僧人讨论国家大事。因此,安史之乱后,回鹘因助唐平叛有功,摩尼教在回鹘的庇荫下才又重回大唐。并且于大历三年(768),唐代宗应回纥奏请,准于摩尼教在长安正式设置寺院,赐额"大云光明寺";六年,又在荆、扬、洪、越等州各置"大云光明寺"一所。元和二年(807),在河南府、太原府置摩尼寺三所;十二年,回鹘又遣摩尼师8人到长安进行传教。然而这些都已是后话了,就佛教的种种手段来看,佛教对于这个"冒牌货"是无法容忍的,于是也处处攻讦摩尼教。

明教和伊朗摩尼教区别(从34)(9)

福建晋江草庵光明佛造像

2.唐朝与回鹘关系恶化。

开成五年(840),回鹘汗国因为长期的无道统治被附属部落黠戛斯打败,面临着亡国危机。其中回鹘的大部分贵族及其附属部落选择南迁至天德军城一带,唐王朝为其提供物资等的援助,并册封回鹘统领乌介为回鹘可汗,劝导各部不要各自为战,听从乌介可汗的指挥调遣。然而乌介可汗希望借天德军城士兵以及唐朝已招抚的回鹘其他部落的力量复国。唐朝拒绝了回鹘的请求,并希望其凭借自己的力量复国。然而回鹘对唐朝的做法不满,于是开始攻击唐朝边境。唐朝派遣军队回击回鹘部众,并于843年大败回鹘,846年乌介可汗被杀,遗下的乌介部落大多被大唐招抚,融入唐朝。唐朝与回鹘一役中,死伤数十万人,可谓是战况惨烈,而受到回鹘庇护的摩尼教也难逃厄运。会昌三年(843),唐武宗下令各道收管回鹘及摩尼僧众的庄宅钱物等。两年后,在下诏禁佛之时,勒令摩尼教徒还俗,外国摩尼师流放到边地,不少摩尼教信徒被迫害致死。摩尼教在会昌灭佛运动中也是遭遇重创,自此风光不再。

3.参与农民起义运动,与官府交恶

摩尼教自宋代起便呈现出分化的趋势,一部分摩尼教依托道教进一步发展,而另一部分摩尼教则渐渐与民间秘密宗教相融合,并且逐步发展成为农民起义运动的指导思想。正如说不得在第十九章"祸起萧墙破金汤"中所言,摩尼教素来与朝廷官府作对,被朝廷视为魔教、妖教。而摩尼教在中国风评彻底被害,也是与此密切相关。

明教和伊朗摩尼教区别(从34)(10)

《倚天屠龙记》第十九章“祸起萧墙破金汤”

《宋会要辑稿》中就将摩尼教所念经文以及所绘佛像视为妄诞妖怪之言。方勺在《泊宅编》中直接将其称为"食菜事魔、夜聚晓散"。梁贞明六年(920)的毋乙之乱,北宋宣和元年(1119)的方腊之乱,南宋建炎四年(1130)的钟相起义,南宋绍兴三年(1133)三月的余五婆起义,元至正十年(1351)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红巾起义,其指导思想便有摩尼教的成分。陆游在《条对状》中就称其教众为"妖幻之人",在两浙、福建一带尤盛,当地秀才、官兵等人多有传习,并自称为明使,又有肉佛、骨佛、血佛等称号。身着白衣、头戴乌帽,集结成社,传播经文教义,刻为雕版流传。后来,摩尼教更是在民间进一步发展,与白莲教、弥勒教等民间秘密宗教相结合,并由此产生了元末的农民大起义。而出身于农民起义军的朱元璋则深知这些民间宗教的力量,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将这一干宗教全部定为"左道异端之术",进行残酷打压,"为首者绞,为从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自此,摩尼教等同于"魔教"的风评则彻底无法扭转。虽后世仍有所传播,但只能以非法身份于地下进行秘密传教。

明教和伊朗摩尼教区别(从34)(11)

摩崖石刻

天威难测,世情如霜,当儒释道三教在古代社会占据统治地位之后,任何新教抑或外来宗教想要获得官方的认同都已不再具有可能性,即使摩尼教本身的教义旨在教导民众从善弃恶,怀怜悯慈悲之心,提倡诚信,远离争斗,然而一旦拥有受众基础,威胁到它们的正统地位时,便会受到所谓"名门正派"的残酷挤兑,诬陷其为"妖说"、"妖教"、"左道",嗔其教徒为"妖贼"、"妖巫"、"妖党"等。有时甚至不惜动用政治力量,借官方之口,严禁所谓"左道异端"的传播。摩尼教众被明令驱逐,寺祠被毁坏,经书被焚毁,然而摩尼教本身是否有错呢?难道因为其特殊的宗教仪式以及外来习俗就应被社会所误解,所边缘化吗?就应当被佛教抹黑而无辩驳的机会吗?

正如《倚天屠龙记》中杨逍与众教徒所诵经文:"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明教本身教义坚持扬善除恶,普度众生,似乎并无"邪魔"可言,但却被朝廷定为"左道妖说",在顺民心中,便成了极其神秘的"魔教",在"名门正派"眼中,它便是"旁门左道",誓要倾轧剿灭,正如唐朝佛教对待摩尼教那般,不留后路,斩草除根,因此六大"名门正派"围剿光明顶便成为理所当然之事。然而神耶?魔耶?侠耶?邪耶?苍茫大地,是非黑白,由谁来定?或许是刀光剑影后,残存的胜利者。或许是历史浮沉中,冷眼旁观的看客。但这死死生生,都是一段段鲜活的历史,而不是一个个冷冰冰的数字。

明教和伊朗摩尼教区别(从34)(12)

《倚天屠龙记》

或许,历千万祀,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戏早已看腻,一曲曲江湖中的斧光烛影已经听厌,这看似没有尽头的天涯路已无力前行,那风云中的尔虞我诈惟余厌倦。此时的你,只想于田间野舍泡一壶热茶,种三两梅花,有红巾翠袖揾去刀光剑影中早已风干的血泪,有儿女成群围绕在曾经漂泊无依的伶仃之躯,然而却发现周遭的一切都已改变,"邪与魔"成为了自己永远无法抹去的痕迹,被世人用鄙夷与惊惧的眼神、嗤笑和惊颤的言语深深地烙在曾经誓要扬善除恶,拯救世人的初心之上,然而这一切又是孰是孰非?孰善孰恶?魔耶?神耶?邪耶?侠耶?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然而这一切是非功过,或许会就此沉寂,或许历史会给我们答案。但历史的真相又该去何处探求,又有谁在寻觅?

大概是一代代心怀信仰的学者孜孜不倦的追寻着历史的真相、还原着事件的本真吧。

原创作者|国学菌

拙文一篇|愿得斧正

关注我|每日分享考古、历史、诗词等文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