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怎样能不掉帧(格心之为物-为什么大家更喜欢刷短)

#创作挑战赛#

短怎样能不掉帧(格心之为物-为什么大家更喜欢刷短)(1)

今天本来想探讨陆九渊心学的。但是几位年轻学弟看不到我分享的微头条。因为他们都没有下载头条。他们建议我去抖音直播。我也是醉了。可见国人现在主要时间还是花在刷短视频上。作为老的理工男,遇到这种现象第一时间就想格物,想起朱子“格心之为物”,想起实际上人类对于人脑的研究是远远不足的,前段时间马斯克推出了脑机接口,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发展在不断提速。理工男格竹可以深化竹纤维的认识,但你叫他去龙场悟道空想反而悟不出什么道理来。所以这就是我个人觉得朱子学难能可贵的原因,而且读朱子的东西越多,越觉得他在自然科学方面确实付出了很多努力。虽然那个时代条件所限,加之受制于中国符号科学和实验科学发展的落后,他也不可能真正取得太多突破性的科学成就,但他的理性精神,具有近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意识,探索自然的执着态度是值得重视的。朱子学产生于北宋灭亡以后,之所以比北宋理学更深刻,是因为他具有更深刻的痛定思痛的反思意识。学术都是要指导实践的。在南宋那种狭小的国土里,没有实用价值的学派根本没有生存空间。朱子学产生的实际影响,现实的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科技进步的要求,以及安身立命的精神生活需要(至于朱子思想促进南宋科技进步的观点来自李约瑟的研究)。其实同时代的人也有人不喜欢他的学术,批评他读书多,学习方法支离破碎,写作太多,“以学术杀天下”。朱子学关于天理至上的主张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套住天下人,甚至包括皇帝都要受制服从于客观天理,很难要求得到所有人的喜好。但是天理确实客观存在在那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实很早中国人就知道天道“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老天爷不会来巴结你讨好你。王阳明心学确实满足了人能够主宰一切的主观欲望,但是后果却不堪直视(明亡国实际上是很惨烈的悲剧,没有任何浪漫可言)。朱子学不管怎么说,维持了南宋偏安一隅那么久,体现了强大的学术生命力和坚韧。元朝得了天下,朱子学成为官方之学,元朝作为中华正统朝代载入史册,夷狄入主中原则是中国(至今云南建水还有元代孔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确认了程朱理学传承中华道统的先进性,夯实了今天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石。清代也是少数民族政权,也是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今天我们的官方之学是马克思主义,当然更先进,更鲜活。但是不考虑历史上对朱子学的误读,以及成为科举工具后异化的因素。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客观研究朱子学,可以借鉴之处颇多。

今天我就试着朱子格物的方法客观分析下短视频为什么流行?

这几年抖音、快手、美拍、秒拍……短视频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用户使用时长长期霸榜。智能算法的出现让短视频行业惊人爆发,新冠疫情的隔离又再次促进了用户规模大幅增长。

短怎样能不掉帧(格心之为物-为什么大家更喜欢刷短)(2)

凭借低门槛、碎片化、移动化等媒介特征,短视频对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信息消费方式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短视频为何成为新宠?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短视频相对于文字、图片来说,具有更强的吸引力。相关数据显示,近四成用户愿意采用短视频代替文字交流,占比达37.3%,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不断滑动刷新的短视频之中。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短视频用户占全体网民接近九成,人均日使用时间长达125分钟,超过半数的人每天都会刷短视频节目。与此同时,2021年短视频用户使用时长的增长大幅领先其他行业,为10.2分钟,而排名第二的社交电商仅增长了1分钟。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在APP内不断上滑刷新的怪圈之中。你是否好奇过,在这个上瘾现象的背后,我们的大脑究竟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会上瘾?

浙江大学的一项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研究揭示了短视频与成瘾之间的关联。该研究对浙江大学的153位抖音用户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约45.8%的调查参与者存在轻中度的抖音上瘾问题,且有5.9%的人对抖音严重上瘾。统计分析显示,自控能力越差,上瘾程度越高。现代常见的焦虑情感可能会促使人们将小视频视为逃离压力的避风港,而缺乏自控力的人可能更难从这种逃避中抽离出来,进而对短视频产生过度依赖。

短怎样能不掉帧(格心之为物-为什么大家更喜欢刷短)(3)

青少年短视频沉迷是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由大脑生长发育导致的荷尔蒙水平变化会影响青少年的自控力,使他们面临更高的心理健康风险。这可能会让他们更容易对短视频成瘾,过度依赖抖音的青少年更易产生抑郁、焦虑等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会导致短期记忆的下降。沉迷手机也容易导致青少年睡眠质量降低,影响大脑健康成长。同时,短视频的内容还会影响到青少年的自我评判。对于女性受调查者,使用抖音等社交媒体的频率与外貌焦虑成正相关。短视频也可能带来更多的向上社会比较心理,降低青少年自信心与自尊心。

观看视频时,视频的刺激会激活大小脑的奖赏通路。奖赏通路内的神经元会释放大量的多巴胺,让大脑将特定的行为与快乐联系起来,使人们产生再次执行这个行为的渴望。智能推荐算法具有强化这种能够获得奖励的功能。研究发现,相较一般视频,个性化推送的视频会显著激活腹侧被盖区,说算法推荐的视频对于观看者据有更高的奖励价值,从而形成上瘾机制。

短怎样能不掉帧(格心之为物-为什么大家更喜欢刷短)(4)

短视频还利用了人的“视觉暂留原理”。人眼在观察事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称为“视觉暂留”。视觉是靠眼睛的晶状体成像,感光细胞感光,并且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电流,传回大脑引起人体视觉。感光细胞的感光是靠一些感光色素,感光色素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就形成了视觉暂停的机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会延续0.1 -0.4秒的时间。人在刷手机的时候,这么短的时间,很难对文字和图片产生理性判断,进而引起阅读兴趣。由此,人变成了手机的奴隶,沦为感官动物,理性思维将不断退化。这也是必须持续反对阳明心学的原因。现代人不具备王阳明冥想思考的条件和习惯。阳明心学的主张和“奶头乐”之类的垃圾视频和信息相结合,形成路径依赖,将显著降低人的理性思维能力。所以现在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实际上是下降的(其实人人皆有惰性,人不会天生喜欢物理,我们那个时代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社会导向可能还是有些变化)。如果政策不加以重视并予以干预,这种倾向会变得严重,现在全世界都出现了反智反知潮流(例如美国学校可以用量角器测量证明三角形三个内和是180度)。

在这个廉价、碎片化的信息摄取时代,每天大量的信息进入年轻人的生活。研究认为,年轻人的耐心平均只有两分钟。渐渐地,连看15秒、30秒的抖音短视频都开始变得没有耐心。所以,人是很可怜的生物。如果潜意识知道阳明心学是错的,有这种敬畏之心,戒惧心态,明白朱子主张人要反过来研究自己“格心之为物”的道理。那么人还有希望加强自我修炼,努力摆脱物欲的控制,战胜自己。“灭人欲,存天理”是种对于绝大多数人都难以实现的境界,但至少是清醒剂。不至于把沉沦于物欲,沉迷于自我还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

结合量子纠缠想象,脑科学研究还将取得更多的成功,人类对于意识现象将不断深入。量子力学最重要的成功就是证明了观测对于物质状态的巨大影响甚至决定性作用。朱子最推崇反复主张后人要效法的伟大华夏先祖伏羲氏,从一开始就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发现了日月星辰,四季万物生长的规律,使我们得以繁衍生息,成为具有绵延不绝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饮水思源”,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不也是一种朴实的格物观吗?研究心学的创始人陆九渊,他留下了很多关于宇宙万物道理的论述,以及丰富的辩证法。陆九渊“宇宙即是吾心”,“心即理”思想源自“万物皆备于我”,“返身求诚”,“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儒家经典思想,他实际上是想传授本自家传的学习方法(或者就是伏羲创制八卦的系统思维,天人合一思维),有可取之处。陆九渊论述丰富,逻辑能够自恰,他并没有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只是试图论证万事万物的原理可以从研究自身就可以透彻理解,和道家思想是相通的,易经系统思维也可以参证。但一般认为,他发明的新概念还是年轻气盛了些。朱子的格物致知毕竟是老老实实做学问的大致方法,是对孔子以后中国的学问确实有偏重道德性命的倾向的一种纠偏。至于阳明心学就离谱了,反而更加主观(我研究王阳明的易经修为,也没发现有什么高明之处,易经的物理性和科学性在王阳明的思想世界中大概就是巫术了,有些人说他的“格心”和朱子的“格物”可以殊途同归,谁证明王阳明“格心”说就是今天的脑科学研究了?这些王吹真是能扯!),再秉持学术宽容的态度都难以为他找到自圆其说的路线,因此注定会越来越没有市场,至多成为学术研究潮弄的话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