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洁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上学 郑渊洁不让儿子去学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开飞机的舒克和开坦克的贝塔,这两只勇敢的小老鼠形象一定是80、90后童年的美好回忆。

而这位著名作家郑渊洁也正是因为《舒克与贝塔历险记》、《皮皮鲁总动员》等让人耳熟能详的童话作品,而赢得了“童话大王”的美誉。

郑渊洁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上学 郑渊洁不让儿子去学校(1)

郑渊洁的作品自然是让人拍案叫好,但是很多喜欢他的人都不了解他对待子女的教育方式。

郑渊洁的一儿一女,一个小学毕业就没有了书读,另一个现在还在国外留学。

不了解郑渊洁的人纷纷疑惑:他自己编写教材在家教儿子,如今他的孩子如何了?是像他一样走出了一片天,还是泯然众人了呢?

郑渊洁的大儿子郑亚旗是1983年在北京出生的,当时的郑渊洁刚开始从事文学工作没多久。

在1979年的时候,郑渊洁才在《儿童文学》杂志上面发表了第一篇童话《黑黑在诚实岛》。

郑渊洁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上学 郑渊洁不让儿子去学校(2)

当时的郑渊洁一家可没有现在的经济实力,全家人都靠着郑渊洁微薄的薪水来生活。

而在郑亚旗两岁的时候,郑渊洁才创办了《童话大王》杂志,在那段时间里他们一家子生活过的很是艰难。

别人创办的杂志都会刊登很多作家的稿件,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文章。

而《童话大王》则是与众不同,在上面撰稿的作家只有郑渊洁一人。

郑渊洁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上学 郑渊洁不让儿子去学校(3)

很多人都不理解郑渊洁为什么要自己创办、自己撰写一个童话杂志。因为当时郑渊洁是开创了一个先河,所以也引来了记者对他进行采访。

郑渊洁风趣的说道:“我的心胸特别的狭窄,已经不能容忍和别的作家在一个报刊上面同床共枕了。”

郑渊洁没有正面的回应过别人的这个疑惑,不过他的朋友熟人曾透露过一些不知真假的消息。

有人说,郑渊洁是因为发现有一家杂志在刊登他的作品以后,卖得十分的火爆。但是却不肯给他涨稿费,他一怒之下准备自立门户。

还有人说,是他的老师曾为他单独印了一份登载郑渊洁童话的校刊,给了他灵感。

郑渊洁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上学 郑渊洁不让儿子去学校(4)

但不管如何,一定程度上也有对钱的重视。

郑渊洁在几年以后曾在书中写到,当时他的儿子想吃公仔面,但是找来找去,只有香港有卖的。

但是当时家里面根本就没有钱去香港,这件事刺激到了郑渊洁。

正所谓穷极思变,这样的月刊前所未见。

郑渊洁不知费了多少唇舌,据理力争下才得到了领导的同意。

他也用了自己的实力告诉别人,就算是一个人也能够撑得起来,每个月都能写出高质量的童话故事。

郑渊洁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上学 郑渊洁不让儿子去学校(5)

这个决定改变了郑渊洁一家的未来,他的故事引领了当时的潮流,到了1988年的时候,月刊就突破了100万册的印刷数。

在解决了生活压力大同时,郑渊洁面临的还有家庭的问题。他的儿子郑亚旗如何教育成了一个大问题。

童话大王每个月都会写书给孩子,他的故事也是内容丰富,寓教于乐。

可轮到郑渊洁自己教育孩子的时候,才是最头疼的地方。

他想让儿子的童年能够健康快乐地长大,他也愿意为孩子建立起一个童话编织的王国。

虽然家人并不赞同郑渊洁的想法,但是他还是力排众难,固守己见。

郑渊洁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上学 郑渊洁不让儿子去学校(6)

而郑亚旗从小的时候就不喜欢念书,他希望像自己的父亲那样,早一点接触社会。

所以在小学毕业以后,郑渊洁就索性让儿子回家,不再继续接受教育。

也许这就是家族传承,儿子毕业以后,郑渊洁像自己的父亲一样每天都会给儿子布置功课编撰教材,教授郑亚旗各种知识。

郑渊洁并没有觉得自己的教育有什么问题,他把自己认为需要用到的知识教给儿子就够了。

但是他一直担心的是孩子会不会没有足够的社交,交不到朋友。

郑渊洁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上学 郑渊洁不让儿子去学校(7)

幸好当时是网络刚兴起的时代,郑渊洁十分喜欢和年轻人交朋友,也喜欢跟上时代的潮流。

他给自己的儿子买了一台电脑,让儿子能够在网上肆意遨游。

年轻人接触学习的速度都是很快的,郑亚旗没过多久玩电脑的熟练程度就远远地超过了自己的父亲。

因为郑亚旗不在学校里,没法接触到那么多的同龄人,交际圈比较小。

而在网上聊天的时候,可以抛开所有的顾虑、符号,也让一些本来没有交集的人出现了交流的可能。

所以他通过电脑认识了许多的朋友,在当时郑亚旗的社交联系人里百分之八十左右都是网上认识的朋友。

郑渊洁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上学 郑渊洁不让儿子去学校(8)

而郑渊洁在这时已经很有钱了,衣食无忧足可以养儿子一辈子了。

但是这对父子俩,在郑亚旗还小的时候就曾有过一次言简意赅的谈话。

俩人有一个约定:在18岁之前,郑渊洁会满足儿子所有不过分的要求,而18岁以后,就需要郑亚旗自力更生了。

这个约定郑亚旗一直牢牢地记在心里,时不时地提醒自己,一定要做到。

郑亚旗在成年生日会上,收到了一辆车做礼物。

在这以后,郑渊洁就断掉了给儿子的生活费,让他自己出去找活了。

郑渊洁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上学 郑渊洁不让儿子去学校(9)

郑亚旗和父亲不同,并没有从事文学创作方面的工作。

他最喜欢的是电脑软件方面的技术,但是自学成才的郑亚旗很难找到一份相应的工作。

当时他应聘的几个单位、公司都因为他的年纪和小学学历拒绝了他的求职。

为了生活,他只好在附近的一家超市里面做着搬运鸡蛋的苦力活。

他会在空闲的时间里去强化专业知识,去投放自己的简历。

但是三个月过去了,依然没有成功。

郑渊洁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上学 郑渊洁不让儿子去学校(10)

郑渊洁并没有在私下里给自己的儿子援助,就连郑亚旗去扛鸡蛋的事情,他都不知道。

还是有一天,郑渊洁撞见了回家的儿子,他发现郑亚旗的身上沾着鸡毛和一些脏东西。

他询问以后才知道郑亚旗这段日子在干什么,这个腰缠万贯的童话大王并没有瞧不起自己的儿子,反而觉得这件事情十分的有趣。

特别是知道郑亚旗为了避免尴尬,每天都把奥迪车给开到数百米以外的停车场时,更是笑出了声,他觉得这件事情十分的具有戏剧性。

不过到底还是父子,言归正传以后,郑渊洁用自己小时候的经历给儿子做了思想教育。

郑渊洁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上学 郑渊洁不让儿子去学校(11)

我们如果知道郑渊洁成长的经历,那也会对他的教育方式有更深的理解。

郑渊洁出生于河北石家庄的一个军官家庭,但是郑渊洁的父亲并不想想象中军人家庭的那般严厉。

在大多数时候,父亲都很尊重孩子的想法,对他也很有耐心。

按照常理来讲,郑渊洁家境足以支持他上学,虽然在那个年代读大学有些困难,但是初高中毕业绝不是什么难事。

可是郑渊洁小学还没有毕业,就被赶出了课堂。

郑渊洁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上学 郑渊洁不让儿子去学校(12)

在郑渊洁的心里,身边的同龄孩子都像是一个个“木头人”。

每天上学念书,从来都没有自己的想法,郑渊洁十分的不喜欢这种环境。

他从小就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孩子,按照我们现在讲的话就是那种“杠精”和“熊孩子”。

他经常违背老师的意愿,专门和老师的想法拧着来。

在最开始的学校里,那的老师还很喜欢这个有些“早熟叛逆”的孩子。

有一次语文课的时候,郑渊洁写了一篇《我长大以后当掏粪工》的作文。

他因为尊敬用双手创造未来的工人,才写出了这个作文,交上去以后郑渊洁就认定自己会被老师批评,可是事情并没有这样发展。

郑渊洁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上学 郑渊洁不让儿子去学校(13)

虽然这篇作文让全班的孩子都哄堂大笑,但是老师却对他大加赞赏,还把它登在了校刊上。

也正是这一次鼓励,让郑渊洁喜欢上了写作这件事情。

可是到了四年级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他离开了那所学校。

跟随着父母去到了河南的一所干校里读书,身边的孩子都是军人的子弟。

郑渊洁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上学 郑渊洁不让儿子去学校(14)

这里的老师可不认识郑渊洁是谁,也不在乎孩子有什么想法,老“炸刺”的郑渊洁就这样成了老师们的眼中钉。

刚开始的郑渊洁表现得还没有特别的强烈,老师们也没有找到很好的机会发难。

直到后来,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谁能想到这竟是郑渊洁在学校里写的最后一篇作文呢?

郑渊洁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上学 郑渊洁不让儿子去学校(15)

在那个早上,作业被送到老师那里的时候,老师惊讶地发现有一篇作文连题目都变了。

《早起的虫儿被鸟吃》,这个题目现在来看似乎是想象力很丰富的表现,但是在那个年代简直是大问题。

老师看到以后就知道这是郑渊洁写的,这成了老师发难的最好借口。

因为不但将老师规定的题目给更改了,而且还把具有“美好意义”的作文改成了“消极”的含义。

老师为了好好地教训一下这个孩子,特意把文章拿到了班级里面,当着所有人的面狠狠地批评了郑渊洁一顿。

不仅如此,老师还命令郑渊洁站在教室最前面说一百遍“我是没出息的人”。

郑渊洁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上学 郑渊洁不让儿子去学校(16)

郑渊洁如果听了老师的话,那可能他的未来也只是泯然众人矣了。

然而,听到这话的郑渊洁非常生气,正好他的口袋里面装着一些玩耍的“拉炮”。

想到这里,他把身上的炮仗给拉着了。

老师虽然是成年人但也没有反应过来,这也难怪,谁能想到这个孩子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郑渊洁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上学 郑渊洁不让儿子去学校(17)

整个教室被炸得鸡飞狗跳,烟雾弥漫,等到场面平息下来以后,郑渊洁也被送到了校长室里。

这场混乱像导火索一样,把过去郑渊洁所有的过错都引爆了。

当时义务教育还没完全普及,犯下这样的错误导致他在学校里彻底待不下去了,直接就被赶出了学校。

郑渊洁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上学 郑渊洁不让儿子去学校(18)

不过在当时人们对学历远没有如今这么看重,家里人也没有过多的责怪他。

他们都明白郑渊洁只是不甘心循规蹈矩的学校生活,这个孩子没有什么坏心思。

他的父亲每天仍会对郑渊洁进行读书、写作等学习培养。

郑渊洁就这样在父母的管教下成长学习到了十五岁。

他之后去当兵五年,退伍以后又开始做文学创作方面的工作。

正因为过去的经历,使得郑渊洁对当时的教育制度有着不满和偏见。

这样也能看出来,郑亚旗可能是因为在父母身边耳濡目染。

他小的时候和自己的父亲简直如出一辙,同样是老师最头痛的“熊孩子”。

郑渊洁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上学 郑渊洁不让儿子去学校(19)

困扰郑亚旗最大的问题就是学历,在这些单位看来学历就等同于技术。

郑渊洁告诉郑亚旗,既然选择了辍学,就要从别的方向找到进步的道路。

如果郑亚旗有想法的话,那就应该放低自己的姿态,抱着学习进步,只要能入行工资再低也行的态度。

如果把自己看得太重,连入行都做不到,那肯定不行。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郑亚旗恍然大悟以后,把自己的薪水压到了最低,成功地进入了一家报社的网络技术部门。

郑亚旗欠缺的只是学历,并不是技术、恒心和待人的赤诚。

一年以后,郑亚旗就成为了这家报社的网络技术部主管。

可郑亚旗并没有固步自封,他无时无刻不想着能有更好的发展。

郑渊洁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上学 郑渊洁不让儿子去学校(20)

也是一次偶然,这对父子坐在电视机前面看着节目。

郑亚旗看到了一个话题性的聊天节目以后,就有了新的想法。

他认为父亲完全可以像里面的主持人一样侃天侃地,聊一聊有趣的想法。

父子俩经过了一番商量,都觉得这件事情可行,但是怎么去做成了一个大问题。

郑渊洁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上学 郑渊洁不让儿子去学校(21)

这是04年的时候了,各种各样的电视节目还没有出现。

郑渊洁联系到了电视台的朋友,尝试性的录制起了自己的节目。

这档名为《郑氏胡说》的节目,已经播出就引起了一众好评。

但很可惜,好景不长,这档节目只播出了七集,就消失在了电视上。

郑渊洁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上学 郑渊洁不让儿子去学校(22)

这档节目就像是郑亚旗的孩子一样,心血成果就这么消失,他很难接受。

心里这股气不知朝谁发的郑亚旗,连续一个多月没回家。

郑渊洁也很为这件事情发愁,而且他从来没有和自己的儿子闹过这么大的矛盾。

但是怎样结束掉冷战,郑渊洁一时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

直到后来在一个活动中,他才得到了灵感。

郑渊洁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上学 郑渊洁不让儿子去学校(23)

当时郑渊洁遇到了一位跟随他十几年的读者,那位读者跟他说了一句令人感动的话:

“如果我的儿子以后也能喜欢上皮皮鲁、舒克贝塔他们,我们俩能够一起看同一本书,喜欢同一个人物该多好。”

这也让郑渊洁有了新的想法,离开会场以后,他拨通了儿子办公室的电话。

接到电话的郑亚旗根本不想和父亲说话,意兴阑珊的声音应了两声就准备挂掉了。

电话这头的郑渊洁,赶忙跟儿子说起了他的想法。

郑渊洁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上学 郑渊洁不让儿子去学校(24)

原来郑渊洁想要和郑亚旗一起创办画报杂志,他想让已经消失十几年的舒克贝塔和皮皮鲁、鲁西西重新回到这个世界上。

郑亚旗小的时候也是看着父亲的童话长大的,听到这个想法以后,他不舍得把电话放下来了。

两人在电话里面聊了许久,一直在研究这个杂志的各项细节,直到手机电都要用光了才停下来。

郑亚旗辞掉了干了四年的工作,在2005年初与父亲携手创办了杂志《皮皮鲁画册》。

这对父子最后还是齐心协力的干起了事业。

郑渊洁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上学 郑渊洁不让儿子去学校(25)

而也正是在这年开始,郑亚旗开始运营自己父亲旗下的所有IP,重新出版了皮皮鲁总动员系列图书。

郑亚旗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为了拍摄自己喜欢的景色,他学习了摄影,成立了工作室,还在世界各地到处旅行。

因为他始终热衷电脑,所以在2011年的时候,还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合作开发了一款针对儿童的普法游戏《皮皮鲁与419宗罪》。

郑亚旗的事业成功了,那郑渊洁为何不让自己的女儿郑亚飞也走上相同的道路呢?

郑渊洁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上学 郑渊洁不让儿子去学校(26)

郑亚飞出生于1999年,郑渊洁本想故技重施。

但这个女孩完全不像父亲和哥哥,不管郑渊洁怎么劝说,郑亚飞都不愿意离开学校。

郑渊洁也不会强迫自己的女儿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也能看出来女儿是真的喜欢上学。

这种发展,郑渊洁也能够接受,他的教育方式归根结底是“快乐教育”。

毕竟家里面有一个高学历的人,也不丢人。

郑渊洁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上学 郑渊洁不让儿子去学校(27)

无论是郑亚旗的辍学成功还是郑亚飞的读书,两条路并没有高低之差。带来的结果可能会不同,但这都是孩子自己的选择。

不过归根结底,郑亚旗的路是很难复制的。

如果想把孩子带回家里,首先得有钱有时间和精力,家长还得明白什么是合适的教育方法,知识和眼光都缺一不可。

没有这么充沛的条件和实力,最好还是不要冒险学习别人不易被复制的成功经历。

毕竟,世间又有多少个比尔盖茨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