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感动了全世界的爱情故事(让我们一起见证这四个时代的爱情故事)

26日下午3点40分,一对携着手、走路有点颤巍巍的老人,在孙女一家三口的陪同下,走进山山家时代花园店。店内,签到台刚刚布置好,工作人员仍在细心地摆放甜品台。

下午4点,这里将举行一个简单而有仪式感的七夕“爱的纪念”结婚周年派对,由金华晚报和山山家联合举办的一次公益活动,通过前期的征选,邀请了10对幸福夫妻,一起相互为“爱”见证,提前共渡“七夕”。

一个感动了全世界的爱情故事(让我们一起见证这四个时代的爱情故事)(1)

一个感动了全世界的爱情故事(让我们一起见证这四个时代的爱情故事)(2)

【现场】一场盛会,为爱见证

这对最先到场的老人,是这次活动中年级最大、婚龄最长的一对夫妻:85岁的邵昌根和俞桂香老人,婚龄65年。两位老人从进门到落座,始终手牵手,相互搀扶,脸上带着相似的笑容,耐心地等着其他人的到来。

下午2点,山山家的工作人员便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场地布置,气球、鲜花、精美的甜品台,将原本就有绿植映衬的餐厅,点缀得浪漫唯美。

随着活动时间的临近,参加活动的10对夫妻都陆续到来。婚姻稳定、爱情甜蜜,是家庭幸福的核心,本次活动印证了这句话,多数夫妻都是全家出动,小夫妻带着子女,婚龄长的老夫老妻则儿女子孙相伴,脸上都洋溢着幸福。

活动从品评山山家的甜品、月饼开始,甜品台上各种精致的小蛋糕,尤其受孩子和女士的欢迎,现场欢声笑语,一片热闹。

在爱情故事分享环节,大家静心聆听不同年代的爱情故事:有上世纪50年代大建设中的铁路职工工牵家,上世纪七八十七年代的坚守相携,也有网络时代成就的“美好姻缘”。故事唤起了在场所有人内心的感动,尤其是3对婚龄分别65年、50年、30年的老夫老妻,相濡以沫、相伴一生的现实写照,成为了当仁不让的男神女神。

带着对爱情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憧憬,10对夫妻分别在工作人员事先准备的告白书和爱情证书上,郑重签下名字,领走属于自己的告白书和爱情证书。这是一个小小的仪式,增加的是大家对爱情、对婚约的敬畏感。工作人员戏言,这也是“灭火器”,生活中哪天夫妻吵架了,拿出证书,回忆起此刻的温馨浪漫,多大的“火”都灭了。

仪式结束后,10对夫妻分桌各自用餐,抛开柴米油盐,在优美的音乐和浪漫优雅的环境中再“约一次”。

【故事】4代人的爱情,雕刻在岁月的年轮里

参加这次活动的10对夫妻,各有各的幸福浪漫,有婚龄65年、50年、30年的老夫老妻,也有步入婚姻三四年的小夫妻,更多的是过了第一个十周年、渐入稳定的“中年”夫妻。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爱情故事。

走过大半个中国的婚姻印记

一个感动了全世界的爱情故事(让我们一起见证这四个时代的爱情故事)(3)

最年长的邵昌根和俞桂香,是上世纪50年代成就的婚约。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切都在建设中,生活清苦,但订婚时一块围巾,让俞奶奶铭记了几十年,成为她给孙子孙女述说的那个年代鲜活又浪漫的记忆。

邵爷爷是铁路工人,家庭困难,俞奶奶家庭成份不好。没有婚礼没有宴席,两人领了证,俞奶奶拿着家属票,就随着邵爷爷,跟着中国的铁路建设网络,全国迁徙。东北、西北,大半个中国,都曾有邵爷爷和俞奶奶的家。他们的6个子女,如今分散在山东、山西、四川等地。

他们可能不说爱,但他们的婚姻印记,刻在中国的大半个版图上,从20岁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到如今鬓发染霜的相守 ,谁能不说这不是爱情?

家庭第一张照片是为爱的鼓励

一个感动了全世界的爱情故事(让我们一起见证这四个时代的爱情故事)(4)

今年正好50周年金婚的钱孔镇和项凤婵是由他们的二女儿帮忙报的名。女儿带来了第一张家庭合影,替不擅表达的父母讲述了照片背后,父母互相牵挂、默默支持的故事。

钱孔镇和项凤婵有4个子女,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养大4个孩子不容易。钱孔镇离家外出养蜂,项凤婵在家带着4个孩子。在大女儿10岁、二女儿8岁那年冬天,钱叔叔养蜂基本没有收成,没法回家过年。在家的项阿姨担心钱叔叔养蜂受挫,失去信心,也知道不能回家过年的钱叔叔惦记着家里,便带着孩子们,走了很长的路,到当年的市中心人民广场边上一家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给丈夫寄去,好让他安心,也给他安慰。

那时,只有过年才有新衣服穿,一家5人到照相馆,发现衣服太旧了,拍起来不好看,母亲项凤婵就向别人借了围巾、帽子,一家人装扮了一下,才拍成这张照片。这也是他们家庭的第一张照片,在上世纪70年代,拍一张照片对很多家庭还是一件奢侈的事。父母的相互支持鼓励,给子女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父母的相处模式,也深深地影响着子女的婚姻爱情观。钱孔镇和项凤婵的4个子女,婚姻都幸福美满。

默默支持、相濡以沫的工人爱情之歌

一个感动了全世界的爱情故事(让我们一起见证这四个时代的爱情故事)(5)

结婚30多年的胡克明、洪庆花的爱情,则是上世纪80年的工人之歌。

担任车间主任的洪庆花性格直爽,能言善道,一心扑在工作上。然而,不论加班加点到多晚,丈夫胡克明都会用自行车接送。那时,工厂里加班加点是常事,夏天为鼓励工人的积极性,洪庆花掏钱给每个工人买一根冰棍,可却舍不得给在一边等着的丈夫也买一根;为补贴家用,丈夫休息时间就做木工,做成小桌小椅拿出去卖……胡克明默默地付出,洪庆花一一记在心里。

活动现场,洪庆花深情讲述,胡克明在一旁点头微笑。在子女的记忆中,父母就是这样默默地相互支持,相濡以沫了半辈子。

新时代,新相守

周明云和刘芳新婚3年,已有一个小宝贝。周明云是军人,和刘芳是在大学时谈的恋爱。毕业后,周明云来到金华的部队,为了爱情,刘芳也离家来到金华。然而,即便同在金华,几年来,周明云也是下面县市轮转。没有日日夜夜的相守,家里家外操持都要靠刘芳自己,无论在什么年代,军婚都是一种付出,军属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张诚杰和李俊是网恋,媒人还是金华晚报。10多年前,两人结缘于金华晚报周末部的T小队论坛,一个爱写,一个爱拍,时有互动。后来,在论坛活动中两人相见相识相爱了,才发现原来两人住在一个小区,就隔了一栋楼,这就是经典的网络时代的爱情。他们的爱情婚姻,随晚报一起成长病渐入佳境。张诚杰说,刚结婚的时候没想到会这么幸福,日子越过,越觉出两个人的契合,越觉得幸福。他们10岁的孩子对父母浪漫的认识,是“他们每年都要过结婚纪念日”。

爱有很多种,婚姻也有很多种,不变的是,有爱的婚姻,才能长久。在婚姻中,付出和包容是相互的,感知对方付出和包容的能力也同样重要。两个人的婚姻,影响的是多个家庭———父母的幸福婚姻、原生家庭的和谐环境,是给子女和后代展示的幸福模板。

家庭幸福,社会才会和谐。爱的纪念,让爱情在满满的仪式感里如花绽放。

一个感动了全世界的爱情故事(让我们一起见证这四个时代的爱情故事)(6)

文/本报记者 马骠 摄/王巧

编辑:大排妹 商务合作:paipai66699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