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美洲探索(早期的陆路探索)

蒙古西征

1241年,正值蒙古第二次西征高潮,由拔都和速不台率领的蒙古帝国军队入侵匈牙利,攻陷首都布达佩斯,于蒂萨河之战大败匈牙利军队,国王柏拉奇四世逃亡维也纳却被奥地利大公软禁,又劫掠了波兰王国,于列格尼卡战役杀了波兰西里西亚公爵亨利二世后,继而转向攻击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国奥地利公国,惊动了正集中在意大利半岛征战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并开始大规模调兵备战。教宗意诺增爵四世派遣柏郎嘉宾(1180年-1252年)携教宗敕令前往蒙古帝国,以说服蒙古统治者皈依基督教并停止对基督徒的杀戮。柏郎嘉宾在哈拉和林见到大汗贵由,向其进谏,贵由于1246年用波斯语回信要求教宗和其他欧洲君主向蒙古臣服。这封信至今还保存在梵蒂冈。1247年柏郎嘉宾返回欧洲。

早期美洲探索(早期的陆路探索)(1)

长子西征

1235年,窝阔台汗命令拔都征服俄罗斯一带。西征军的主力由拔都、蒙哥及贵由牵头。

1236年春,贵由、蒙哥率军西向,历夏迄秋,进抵比里阿耳之域,与前来的术赤家族的拔都、唐古等会合,进军由保加尔人组成的伏尔加保加利亚。保加尔人早期居住于黑海以北及高加索一带,似为芬兰人、斯拉夫人和突厥人的混合部落。七世纪,在可萨人的打击下,分两支逃亡,一支移居到亦的勒河(Itil,又作也的里河,即今伏尔加河)上游卡玛河汇流处,即为伏尔加保加利亚;另一支西走多瑙河上成立保加利亚第一帝国。而在此次西征中,蒙古军猛攻伏尔加保加利亚,在攻城战中袭取了保加尔人以阵地坚固和资源丰富而闻名全世的比里阿耳城,大加屠杀,然后焚毁了这座城市。

同年冬,蒙古军循河而下。居于乌拉尔河与伏尔加河之间玉里伯里山(Ilberi)的钦察部(为突厥种氏族)主忽鲁速蛮先已遣使归款于蒙古,至是,其子班都察举族迎降。另一部落首领八赤蛮(Bachman)坚持抵抗,他们隐伏在伏尔加左岸的丛林中,不时对蒙古军袭击。1237年初春,蒙古军以猎圈形进行搜索,八赤蛮被迫逃至宽田吉思海(里海)的一个小岛上。蒙哥率军乘风破浪,生擒八赤蛮。附近的阿兰部(Asut)、哈赤儿兀库剌(Qachir Ukula)亦被征服。不里阿耳与钦察部的征服,使西进斡罗思的门户大开。蒙古军队从此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无所顾忌地发起强大多的远征。

早期美洲探索(早期的陆路探索)(2)

第4代蒙古大汗 元朝追尊皇帝

1237年秋,各王子一起集会,决定从东北斡罗思乘冬直入,穿过莫尔多瓦人地区。1237年12月,抵达今俄罗斯中部梁赞州、奥卡河中流的梁赞大公国。蒙古派出使者,要求投降和纳贡:无论高低贵贱,均需缴纳其所有财富之十分之一。梁赞人拒绝,蒙古军便包围其都城,经过五天激战;同年12月21日,蒙古军攻克苏兹达尔,并焚毁了这座城市。

1238年,又进逼莫斯科,摧毁了这一城市。蒙古军对莫斯科的占领不仅完成了对弗拉基米尔公国的侧翼包围,同时也直接威胁包括诺夫哥罗德公国的北部斡罗思全境。同年2月,蒙古军包围弗拉基米尔城,蒙哥亲自率领主力猛攻,于六天后的2月8日攻克。然后又相继攻陷其余城。之后,由孛栾台率领的蒙古大军立即向北推进。3月4日,尤里二世大公率领迎战的军队在锡季河地区被蒙古军全歼。由于担心春天将至,冰雪融解,道路泥泞难行,蒙古军便撤军向南行进。在途经小城科泽利斯克时,蒙古军以为城小易取,发起攻击,却遭到了出乎意料的顽强抵抗,城中军民拼死抵抗,直至最后一批抵抗者都英勇牺牲。蒙古军被阻滞在城下长达七个星期,并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便撤至顿河下游盆地进行休整。

1239年,蒙哥进攻阿速,包围其都城,历时三月之久才攻下(1240年1月)。又向切尔克斯人发起进攻,杀其国王。昔班、不里等部侵入劫掠克里米亚半岛,别儿哥则率军进攻钦察[来源请求]。该年秋,贵由、蒙哥奉诏东还。1240年,蒙古军经过休整后重新西进。入秋后,攻占并摧毁了佩列亚斯拉夫和切尔尼戈夫两座城市,又进逼基辅,蒙古军派使者劝降,但使者被杀。于是蒙军大举进攻,数日后(12月6日)攻克该城,大肆烧杀抢掠,彻底摧毁了整座城市。然后蒙古军继续挥师西进,乌克兰右岸一些低级公爵全部臣服于蒙古。

早期美洲探索(早期的陆路探索)(3)

重返弗拉基米尔的雅罗斯拉夫·弗谢沃洛多维奇,俄罗斯中世纪版画。

1241年春,蒙古军兵分两路,主力由拔都及其诸兄弟、骁将速不台率领入侵入侵匈牙利,另一支由拜答儿、兀良合台(速不台之子)率领入侵波兰,借以消除主力军在匈牙利时可能来自右翼的威胁。3月,拜达尔率军渡河至克拉科夫附近,一路烧杀抢掠,在即将抵达克拉科夫时突然佯装退却,波兰军不知有诈,全军追击,在赫梅尔尼克遭到蒙古军主力埋伏,惨败而逃。蒙古军直逼克拉科夫,波列斯瓦夫四世弃城逃跑,蒙古军纵火焚烧该城。

随后拜达尔率军进入西里西亚,对此西里西亚将主力重心从首都弗罗茨瓦夫转移至莱格尼察。西里西亚大公亨里克二世在莱格尼察集结了西里西亚及波兰军队,再加上摩拉维亚公国、日耳曼人与条顿骑士团的援军,共三万人,分作五路迎击。蒙古军进逼莱格尼察,亦分五路迎击。4月9日,两军开战,最终波兰联军几乎全军覆没,亨里克在莱格尼察附近的瓦尔斯塔特被杀。蒙古人从每一具敌尸上割下一只耳朵,据记载共计有九大包,但此战也令蒙古军遭受不小的损失。

而在莱格尼查战役前夕,亨里克的姐夫、波希米亚国王瓦茨拉夫一世正在集结约五万人前来参战,但还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到位,蒙古军在一个月的战斗中也损失较大,无把握正面击败瓦茨拉夫的军队;为了顺利完成在对匈牙利的军事行动,蒙古军没有完成对弗罗茨瓦夫的围攻,便先行至莱格尼察截击亨里克并取得胜利。瓦茨拉夫一世获知战况后试图转往图林根和萨克森集结增援,蒙古军的一支先锋队在克沃兹科追上他,但被瓦茨拉夫一世的军队击败,然而此后蒙古军仍持续牵制瓦茨拉夫一世的军队以阻扰其增援行动;

同时在1241年4月至5月,蒙军分成许多小部队,向南侵入摩拉维亚,烧杀抢掠、大肆破坏,几乎将该地区夷为平地,使其丧失补给能力,震慑了波希米亚及奥地利等邻国,使其无法贸然影响蒙古军的战略进程[来源请求]。随后蒙古军直达波希米亚与奥地利边境,并进一步与入侵匈牙利的军队合流,而瓦茨拉夫一世与一些德意志诸侯会合,但他尽可能只监视在摩拉维亚的蒙古人而不寻求战斗,因为匈牙利国王曾建议他这样做。

1241年3月,拔都以匈牙利收留库曼人难民为由,指挥蒙古军兵分三路入侵匈牙利。昔班北取波兰与摩拉维亚之间,合丹由东面摩尔达维亚,拔都由加里西亚分道突进。蒙古军进逼佩斯城,贝拉四世征集马扎儿援军六万人出战,蒙古军再次佯装退却。贝拉四世被引至蒂萨河畔,扎营于西岸,分兵约一千人驻守桥梁。入夜之后,拔都所率蒙古军发起进攻,迅速夺取了桥梁,速不台率军涉水而渡,很快包围了匈牙利军营。

贝拉四世军队几乎被全歼,他只身逃跑。随后蒙古军攻陷佩斯,纵火焚烧该城,大肆屠杀居民。同年夏秋之际,蒙古军驻营多瑙河左岸,纵兵劫掠科尔新堡等周围地区。6月间,蒙古军的前锋部队已抵达维也纳近郊,奥地利国王腓特烈二世在摩拉瓦河使蒙古军的攻势受阻而撤出;对此做出纪录的三部编年史中,有两部指出蒙古军撤出时并没有受到损失,有一部说蒙古军有受到较大损失。此后,蒙古军暂无进一步行动,仅是合丹率军追赶贝拉四世,贝拉四世被迫逃到亚德里亚海一小岛避难。合丹未能俘虏贝拉四世,便返回匈牙利,途中又洗劫了科托尔城。

然而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腓特烈二世无视了拔都的劝降信,他在6月间指出蒙古军正在使用掠夺自匈牙利的盔甲,并对施瓦本、奥地利和波希米亚等所有附庸做出指示,要求避免与蒙古军进行野战、要在每个堡垒和据点中囤积所有粮食储备、武装所有可能的征召兵和普通民众以及采用蒙古军没有其技术优势的弓弩等事项,亦联络英王亨利三世、法王路易九世等多个天主教国家作出应对,在此同时包括意大利在内的整个神圣罗马帝国都在疯狂地加固城堡和城市,其子德意志国王康拉德四世还曾在7月间边境受到威胁的期间短暂组成对抗蒙古的十字军以作备战。

1241年12月下旬,蒙古军进入匈牙利西部、奥地利东部和摩拉维亚南部。12月25日,拔都带领蒙古军趁多瑙河结冰越过该河,隔年初在围城战中攻克匈牙利的首都埃斯泰尔戈姆,之后又袭击了维也纳新城和科尔新堡。但由于窝阔台已在不久前于1241年12月11日去世,数月后消息传来,拔都因汗位继承问题撤军东归,合丹军也准备与拔都会合而东返。

1242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苏丹军经过波斯尼亚,间接逼退了占据波斯尼亚的匈牙利人十字军,然后进入塞尔维亚地区,对诸多城镇造成严重破坏,只有已经独立且足够强大的拉古萨共和国受损较为轻微。接着合丹军和来自多瑙河对岸的拔都军转入保加利亚,期间曾传出挂名保加利亚沙皇的军队在一个关口击败一支蒙古军,但蒙古军终究还是成功攻入了保加利亚,当时的保加利亚首都大特尔诺沃和黑海港口安基阿卢斯等重要都市都受到重创,之后保加利亚被迫向蒙古人进贡,至少持续到西征之后的1253年,到了1260年代时又臣服于匈牙利。

同年夏,蒙古军在穿过保加利亚南部时和拉丁帝国起冲突,拔都似乎有意以色雷斯作为据点进攻君士坦丁堡,而鲍德温二世自1239年起为逃离蒙古人的库曼人提供庇护,可能被蒙古军以此为由发动进攻,起初鲍德温二世在保加利亚人或拉丁人的帮助下于第一场战争中胜过蒙古军,但在第二场战争被蒙古军击败,由此鲍德温二世可能被俘而一度失联被误传死讯,事后可能以进贡之类的赔偿为条件换取蒙古军罢手,不久后蒙古军退出了欧洲,但日后鲍德温二世仍与蒙古保持外交往来,他曾于1251至1252年间派遣使节海诺的鲍德温前往蒙古首都哈拉和林,他亦曾于1253年为前赴蒙古的法国使节鲁不鲁乞写推荐信引荐给钦察汗国可汗、拔都之子撒里答,之后鲁不鲁乞到了蒙古时目睹向蒙古进贡的他国使节中包括保加利亚,但并没有看到拉丁帝国。

1243年初,结束此次西征的蒙古军抵达伏尔加河下游的拔都驻地。

《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具体的出生日期和地点并不是很清楚,当前的说法都只是推测而已。大多数历史学家接受的可能的出生地是威尼斯共和国首都威尼斯。有些传记作家认为,马可·波罗出生在科尔丘拉岛,但没有证据支持。使用最多的马可·波罗的出生时间是“大约公元1254年”。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费奥在其出生前就已经出发去做生意了。马可·波罗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由姑妈和叔叔带大。曾受过很好的地理教育,学习了许多商业科目(如外国货币、估价、管理货船),但是对拉丁语所知不多。

早期美洲探索(早期的陆路探索)(4)

马可·波罗出使中国的旅行

兄弟两人回到意大利,此时第八次十字军东征刚刚结束,第九次东征正在筹划中。他们拿到教宗额我略十世给忽必烈的回信,于1271年动身返回中国。他们从威尼斯乘船到黑海南岸登陆,然后从陆路辗转于1275年抵达元上都(开平),随后又抵达大都(北京)。马可的聪明一直非常讨忽必烈喜欢,封他许多官,也派他到各地为元朝皇帝的使者。马可·波罗去过中国很多地方和见到许多比欧洲先进的文化成就。

据他自己说在马可波罗动身回欧洲之前,方济各会神父孟高维诺受教宗尼各老四世派遣,于1291年经海路抵达中国泉州。

1292年,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受忽必烈委托,从泉州出发经海路护送蒙古公主阔阔真到伊儿汗国成婚。忽必烈答应他们,在完成使命后,可以转路回国。1295年波罗一家人回到欧洲。

早期美洲探索(早期的陆路探索)(5)

《马可·波罗游记》插图:马可·波罗和忽必烈汗在大都的王廷

波罗一家人回到欧洲后,定居威尼斯。当地人很喜欢来听他们讲述在东方的经历,但是大多数人并不相信他们说的奇人怪事。

1298年马可·波罗参加威尼斯与热那亚之间的海战。战败被俘,在监狱里花了几个月讲他在中国的经历给狱友听。鲁斯蒂谦写出的书是普罗旺斯语,出版之后很快翻译到其他欧洲语言。由于马可·波罗在给狱友描述自己在中国等地的见闻时,老是说“百万这个,百万那个”,故他被人称作“百万先生”,而这本游记也因此被称作Il Milione(百万)。在中国、日本等地则被称为《马可·波罗行记》、《东方见闻录》等。

早期美洲探索(早期的陆路探索)(6)

杭州西湖边的马可·波罗塑像。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称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

马可·波罗是否到过元帝国,一直惹来重大争议。大多现代历史学家相信马可·波罗确实来到蒙古人统治下的中国,因为他描述了远东生活的很多细节,如纸币、大运河、蒙古军、煤炭、白酒、石棉、虎,皇家邮政系统的结构。他提到蒙元对日本的古称,是日本在西方文学里第一次出现;他描述的大都附近的一座桥也较像卢沟桥。

也有学者认为是马可·波罗只在中东黑海遇上多名伊儿汗国商人,从其口中听说华夏、蒙古帝国、日本等地的故事,实际上从未到过距离黑海数千公里之遥的远东多国。大英图书馆的中国文献部门主管弗朗西丝·伍德曾在1995年出版《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指出马可·波罗在游记中从未提及过缠脚、筷子及万里长城等中国事物,中国官方文献亦无马可·波罗家族与中陆有直接联系的纪录,其家族财产中甚至没有任何来自中国的物件,因此推测他根本未到过中国。

2011年8月,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彼得雷拉(Daniele Petrella)教授提出新证据,指出马可·波罗的游记有多个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对1274年及1281年忽必烈两度进攻日本的描述,多次出现了自相矛盾及错误,并且混淆了两次进攻的细节:马可·波罗称,第一次进攻的舰队离开朝鲜半岛后,在抵达日本海岸前受到台风吹袭,但是实际上舰队是在第二次进攻时遇上台风的。彼得雷拉质疑马可·波罗若亲身目击事件,不可能混淆相隔七年的两件事。彼得雷拉亦指出马可·波罗对蒙古舰队的描述,与考古团队在日本发现的船舰残骸不符:马可·波罗称蒙古人使用五桅帆船,但是实际上船舰只有三桅帆船。

襄阳献炮是明显有违史实的捏造,他自称献回回炮帮助攻打襄阳,献回回炮的是波斯的亦思马因和阿老瓦丁,元史和其他资料都有他们的传记引以为证。此外马可·波罗多次以波斯语描述地名和物件名称,而非使用当地所使用的语言:例如他指蒙古人用称为“chunam”的沥青使船身防水,但“chunam”其实是波斯语的“沥青”,汉语和蒙古语中并无此词。

德国图宾根大学的汉学教授傅汉思在其著作《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货币、食盐、税收方面的新证据》一书中说明:马可·波罗传记中很多对中国的描述是独一无二并且十分准确的,足以证明其真实性。例如对他为何从未提及长城的质疑,中西方历史学界早有共识,认为元朝以前的古长城那时已经完全残破而不再受人关注,而现今举世闻名的明长城自然尚未出现[11]。又如对现存的中国文献中为何找不到关于马可·波罗记载的质疑,傅汉思认为是对中国古代文献性质与密度的严重误判,因为即使是同一时期教宗本笃十二世派往中国的特使团,也从未出现在中国历史文献中。傅汉思认为,马可·波罗对当时中国的货币、食盐生产与税收体制的大量详细描述,这在当时的欧洲、阿拉伯或波斯文献中根本找不到类似的准确而详尽的描述,说明这些独家描述确实来自于他本人的经历。

南开大学史学家杨志玖教授曾在永乐大典残片《站赤》中找到一条记载——“兀鲁得、阿必失和火者,取道马八儿,往阿鲁浑大王位下”,伊儿汗国的拉施特在《史集》中记载合赞迎娶阔阔真时,也提到火者等使者,与《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护送阔阔真的使者名字一致,成为证明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有力证据。

由于教宗特使柏郎嘉宾曾在1246年到达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马可·波罗并非第一个到中国的欧洲人,但是因为其游记而著名,其游记也是当时欧洲人最详细的亚洲旅行记录。

他的经历激发了哥伦布和其他不少旅行家,有很多的文学作品都是基于马可·波罗的游记,还影响了欧洲的地图制作,导致了弗拉·毛罗地图的出现。

传说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到欧洲很多东西,如冰淇淋、披萨、意大利面、奶酪火锅、口琴、风筝、恶魔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