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黄米蔡指哪4位(说说苏黄米蔡中的)

苏黄米蔡指哪4位(说说苏黄米蔡中的)(1)

苏黄米蔡指哪4位(说说苏黄米蔡中的)(2)

有宋一朝,福建仙游是鼎鼎有名的。

仙游枫亭出了两位大臣,一位是“庆历名臣”(史称有宋“一代名臣”)端明殿学士蔡襄,一位是五度度相、贵为太师的蔡京。他们是同乡、同姓、同宗、同一朝代的大臣,算起来。哥俩是堂兄弟。但是他们的功过是非和名声影响却大不相同,史志及后人对他们的评价、褒贬也有很大的差异。

苏黄米蔡指哪4位(说说苏黄米蔡中的)(3)

蔡襄

蔡襄诞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二月十二日,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并开始走上仕途。蔡襄一生为官37年,从地方官到京官,又从京官到地方官,几上几下,不改秉性。他为官清正,刚直不阿,关心人民疾苦,任官颇多善政,如兴修水利,植松庇路,建造洛阳桥等。他学识渊博,自撰《茶录》,著《荔枝谱》。书法“独步当世”。“诗风清遒粹美,独具一格”;治平四年,病逝家中,时年56岁,谥忠惠。是人们公认的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和科学家。宋大儒朱熹曾经赞颂他:“前无贬词,后无异议;芳名不朽,万古受知。”

蔡襄的族堂弟蔡京生于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比蔡襄后35年出世。蔡京出生于官宦之家。其父蔡准,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及第,与蔡襄胞弟蔡高是同榜进士。赠太师,秦国公。蔡京进入学馆后,不但天资聪颖,能熟读经书,过目不忘,而且还初授笔法于蔡襄,练就了一手好书法。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他23岁时,就高中甲科第九名进士,其胞弟蔡卞也中同榜进士。后来,蔡京共有8个儿子,其中有6个儿子和5 个孙子都是学士。其子蔡鞗还娶徽宗女茂德普姬为妻,成为驸马。徽宗七次亲临蔡京府第,赏赐无以数计。蔡京的胞弟蔡卞还是王安石的女婿,在朝为官,封为少保。

苏黄米蔡指哪4位(说说苏黄米蔡中的)(4)

蔡京

蔡京是在蔡襄去世后3年,走上仕途生涯的。在五十七年的宦海浮沉中,他曾“三进四出”朝廷,“七上八下”为官。宋徽宗在位的25年中有5次出任首相(历时8年又6个月),执掌国政,权倾朝野,成为北宋时期一名位极人臣,威振四海的著名大臣,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王朝中唯一居宰辅时间最长、出任首相次数最多的大臣。

蔡京居高位时,排斥元佑诸臣,专以奢侈中帝意,倡“丰亨豫大”之说,广兴土木,库储尽空,遍布戚党,疾视人民,遂有靖康之变。《宋史》把蔡京列为宋代封建王朝的十八大主要“奸臣”之一,连他的儿子蔡攸、蔡翛也被列为“奸臣”载入史册。

众所周知,最能代表宋代书法的名家主要有苏黄米蔡四家,苏是指苏东坡,黄是指黄庭坚,米是指米芾,蔡是指蔡襄。前面三家没有疑义,但蔡倒底是指蔡京还是蔡襄呢?在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指蔡襄,但也有人认为是蔡京,根据是施耐庵的《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一回中写道:“……黄文炳道:‘方今天下盛行苏,黄,米,蔡,四家字体,谁不习学得些?只是这个图书是令尊恩相做翰林学士时使出来,法帖文字上,多有人曾见。……’”这里明白指出四大家的蔡是指蔡京。但也有人认为《水浒传》只不过是一部小说,作者根据情节需要是有可能修改或杜撰的。  蔡到底指是蔡京还是指蔡襄,我不敢加评论。还是拙眼观艺,看看哥俩的书法实在些。

苏黄米蔡指哪4位(说说苏黄米蔡中的)(5)

蔡襄的书法

他们两的字都很漂亮,表明他们都极其具有才华。没有才华蔡京是不可能在朝廷上呼风唤雨的。但蔡京的字点划更有力些,达到了非常人所能为的地步。

从字的线条特征来看,二蔡的字多是收敛的,但蔡京的字更加内敛,一副不事张扬,城府很深的样子。

苏黄米蔡指哪4位(说说苏黄米蔡中的)(6)

蔡京的书法

关于蔡京的书法,明张丑在《管见》中指出:“京笔法姿媚,非是君谟可比也。”清朱和羹在《临池心解》说:“京书于姿媚,何尝不可传?”清王澍在《古今法帖考》云:“(京)书甚属秀媚,盖效晋唐人。”近代徐邦达在《吴氏书画记》述为:“(蔡京)书法藻丽”。就是蔡京的同时代的米芾《宣和书谱》论述他的师法时也说“而京独神会心契,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可与方驾,议者谓飘逸过之。”说明蔡京的书法字势豪健、飘逸、沉着,自成一格。

苏黄米蔡指哪4位(说说苏黄米蔡中的)(7)

再来看看蔡襄的书法,比较比较蔡襄《暑热帖》中,“左右”二字与王羲之《兰亭序》中的“左右”二字,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明季徐青藤对蔡襄书法的评论。“蔡襄书近二王,其短者略俗耳。劲净而匀,乃其所长。”徐青藤明确的点出了蔡襄书法的优劣长短。总体上看,他的书法还是恪守晋唐法度,并不是一个开宗立派的大师。

启功先生指出:“蔡襄……行草书手札宜若可以舒展自如矣,而始终不见自得之趣,亦不成其自家体段。”

苏黄米蔡指哪4位(说说苏黄米蔡中的)(8)

启功说得好:“北宋书风,蔡襄、欧阳修、刘敞诸家为一宗,有继承而无发展。苏黄为一宗,不肯接受旧格牢笼,大出新意而不违古法。二蔡(指蔡京蔡卞兄弟)、米芾为一宗,体势在开张中有聚散,用笔在遒劲中见姿媚。以法备态足言,此一宗在宋人中实称巨擘。”

再看看苏东坡是咋说滴:

苏黄米蔡指哪4位(说说苏黄米蔡中的)(9)

读《东坡题跋》,看到东坡先生关于蔡襄书法的题跋有六通之多,而且每一通题跋,不是推崇备至,便是饱含深情。请看(为了方便一般读者朋友阅读,翻译成了白话。原文附在译文之后括弧中):

一、《题蔡君谟帖》:慈雅在北方游历十七年后回到杭州,居住在孤山脚下,已经有十八个年头了。他平生交往的朋友,基本上都已不在人世了。有一次拿出蔡襄老先生的书法作品观赏,他反复悲叹。德行高尚的老人死去,举世为之惋惜。慈雅的感叹,是有缘故的。

(原文:慈雅游北方十七年而归,老于孤山下,盖十八年矣。平生所与往还,略无在者。偶出蔡公书简观之,反复悲叹。耆老雕丧,举世所惜。慈雅之叹,盖有以也。)

二、《跋蔡君谟书海会寺记》:蔡襄先生写这幅字的时候是28岁,此后32年,即熙宁七年(1074),我从杭州来临安,借看此帖,这时距离君谟去世已经有六年了。明师傅虽然已经74岁,但是他更加耳聪目明,寺庙也更加完善雄壮。竹林桥上,暮山依旧,真是令人感慨。因为明师傅要远行,又想到竹林桥观赏暮山是人间一大胜景,不禁心向往之。

(原文:君谟写此时年二十八,其后三十二年,当熙宁甲寅,轼自杭来临安借观,而君谟之没已六年矣。明师之齿七十有四,耳益聪,目益明,寺益完壮。竹林桥上,暮山依然,有足感叹者。因师之行,又念竹林桥看暮山乃人间绝胜之处,自驰想耳。)

三、《论君谟书》:欧阳修先生论书法道:蔡襄独步当世。这是最正确的观点。他说蔡襄行书最好,小楷次之,草书再次之。鸡蛋里边挑骨头的话,大字稍微差一点。天资极高,加上刻苦学习,独步当世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近年谈论蔡襄先生书法的,有一些异议,因此这里特地说明这个情况。

(原文:欧阳文忠公论书云:蔡君谟独步当世。此为至论。言君谟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就其所长而求其所短,大字为小疏也。天资既高,辅以笃学,其独步当世宜哉。近岁论君谟书者,颇有异论,故特明之。)

四、《跋君谟飞白》:……当今世上的书法,写篆字的不会隶书,写行书的不会草书,这都是由于没有贯通书法之意。像蔡襄先生楷书、行书、草书、隶书,无不信手拈来。剩余之力,未尽之意,再变化出飞白,可以喜爱而无法学习。不是贯通书法之道的人,能做到这样吗?

(原文:……世之书,篆不兼隶,行不及草,殆未能通其意者也。如君谟真行草隶,无不如意。其遗力余意,变为飞白,可爱而不可学。非通其意,能如是乎?)

五、《跋君谟书赋》:我评价近年书法,把蔡襄排在第一,但是有人却不认同我的说法,真是无法跟不懂行的人讨论书法啊。书法应当从小楷开始,哪里有不会正楷却能以草书知名的呢?蔡襄先生二十九岁时楷书已有如此造诣,他的根基可想而知。

(原文:余评近岁书,以君谟为第一,而论者或不然,殆未易与不知者言也。书法当自小楷出,岂有未能正书而以行草称也?君谟年二十九而楷法如此,知其本末矣。)

六、《跋君谟书》:我评论书法,把蔡襄先生作为当时第一人,但是很多人不同意。尽管如此,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

(原文:仆论书以君谟为当时第一,多以为不然,然仆终守此说也。)

苏黄米蔡指哪4位(说说苏黄米蔡中的)(10)

苏东坡是一个随和、洒脱之人,但是他推崇蔡襄书法,态度之坚决、坚定、执着,实在有些出人意表。从上述题跋可以看出,苏东坡之所以推崇蔡襄书法,原因有这样几个:

一是蔡襄书法造诣全面,楷书、行书、草书、隶书,无不信手拈来。剩余之力未尽之意,再变化出飞白,令人喜爱却无从学习;

二是蔡襄天资高爽、学习刻苦;

三是蔡襄先生德行高尚;

四是老师欧阳修对蔡襄书法推崇备至——欧阳修曾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但是,从他题跋文字中反复出现的“近岁论君谟书者,颇有异论”,“…论者或不然,殆未易与不知者言也”,“多以为不然”等话看,苏轼推崇蔡襄书法态度之所以这般坚决、坚定、执着,当另有深层原因。那么是什么原因呢?

真相大概是:苏轼可能是为了抵制当时社会上一些人掀起的肉麻吹捧蔡京书法的风气。

晚苏轼10年出生、曾经从蔡襄受笔法的蔡京,飞黄腾达之后,书法的名声也随之鹊起。据说,宋哲宗绍圣(1094-1100)年间已经有“天下号能书无出鲁公(蔡京封爵)之右”的说法(蔡京儿子蔡絛《铁围山丛谈》)。不难想象,当时一定有不少人为了拍蔡京马屁,竭力吹捧蔡京书法造诣如何了得,如何超越了早期书法老师蔡襄(蔡京后来又相继师法徐浩、沈传师、欧阳询、“二王”)。

假如当时舆论已经有宋代四大书法名家“苏黄米蔡”的说法,对于权倾朝野的当朝司空、太师蔡京的吹鼓手而言,贬低蔡襄就更是势在必行。上述四、五条题跋中,苏东坡强调书法必须兼善真行草隶、必须从小字正楷开始,或许是针对蔡京书法的缺点而发的。

苏黄米蔡指哪4位(说说苏黄米蔡中的)(11)

由上面各自的观点看来,宋四家“苏黄米蔡”之“蔡”,是蔡襄还是蔡京,还是由各位看官自己定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