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杨万里表达的感情(古诗里的悯农情)

提起《悯农》,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浮现的是唐代宰相李绅早期的《悯农二首》,亦或是家喻户晓、儿童启蒙的“锄禾日当午”。

悯农杨万里表达的感情(古诗里的悯农情)(1)

其实南宋被称为“诚斋先生”的诗人杨万里也写过一首悯农诗,具体展现遭逢旱灾后的农民处于饥寒交迫的真实生活,字里行间俱是一片赤诚的悲悯之心。

悯农 南宋·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杨万里这首诗写于宋孝宗隆兴二年,元宵节得知父亲大病,38岁的杨万里辞官返回江西吉水老家侍奉以尽孝道。当年江西百姓遭逢天灾,水田遭遇旱灾、旱田遭遇霜冻,农民食不饱腹,杨万里定然见过这样的情景:

悯农杨万里表达的感情(古诗里的悯农情)(2)

那连成一片的稻田因为干旱太久,黄熟的稻穗并不多。旱田里8月底才播种的荞麦不巧又遇着下霜时节,开的只是空花,注定结不了几粒粮食。早已经料定这个冬天需要忍饥挨饿,偏偏今年又是闰年,还要多忍受一个月的煎熬。

头两句是杨万里所见灾荒之年的真实写照:“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稻云”形容稻田之广袤无垠,连成片看过去就仿佛一团云彩。“黄”即秋日橙黄的麦穗。荞麦一年可种春秋两季,秋季可能遭遇霜雨,播种时间控制不好极有可能减产。

悯农杨万里表达的感情(古诗里的悯农情)(3)

如云的稻穗却见不到几处橙黄,望之如鲠在喉,又遭遇冻灾,简直是雪上加霜。可想而知,一年到头辛勤劳作的农民见到这样的景象会如何心酸落泪,难以忍受了。

后两句杨万里体察入微,发自肺腑感叹民生之苦:“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已分”指早已料定,至少是有心理准备;“更堪”即更何堪,更无法忍受的是;残岁,即岁末,多指除夕前一个月左右。

眼见饥荒即将到来,百姓眼中含着泪,心中咽下苦楚,想着挖些野菜番薯,冬天勉强能够糊口。突然想起今年是闰年,闰十一月未过,这年也太长了点,脸上的苦涩更添了几分!

悯农杨万里表达的感情(古诗里的悯农情)(4)

杨万里居家乡野,深入体验农民生活,这才切身体会到民生疾苦。这首七绝保函真情实感,将遭逢天灾的百姓之苦描绘得细致传神,从旱灾、到霜冻、再到闰年延长的时日,层层递进,如泣如诉,道破了南宋农民几近走投无路的窘迫境地。

那个灾年,究竟会有多少人死去?不敢去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