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颗粒最大的是哪种土壤类型(黄土高原地区的种植土壤可以分为几个类型)

本文系作者把八吧街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一)土壤条件

黄土高原地区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跨温带干旱、半干旱和暖温半千旱、半湿润气候带,地形复杂、气候多异、植被类型纷繁、土壤母质多变,形成了丰富的土壤资源。此外,本地区农业历史悠久,人为活动对土壤形成与演变的影响,加剧了土壤沙化、石质化、盐渍化和贫化等退化过程,形成大面积黄绵土、风沙土和石质土等,更增添了土壤资源的复杂多样性。全区共有水土流失面积45.43多万km2,其中特别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19.06万km2。地面坡度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之一,也是黄土高原土地资源最突出的限制因素和土地资源评价及其合理开发利用的难点。

土壤颗粒最大的是哪种土壤类型(黄土高原地区的种植土壤可以分为几个类型)(1)

黄土高原土地航拍图

1.土壤类型、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规律,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褐色土、耧土一黑耧土、黄绵土、灰钙土一栗钙土一棕钙土一棕漠土一风沙土等。其次,由于黄土高原土地结构复杂,垂直差异明显,黄土高原还存在着与生物气候关系不明显的非地带性土壤。本区主要形成了褐土带、黑垆土带、栗钙土带和灰钙土带。褐土带分布在本区东南部,即山西高原恒山、吕梁山以东南的丘陵、盆地、平原,陕西秦岭北麓,渭河中、下游,向西一直延伸到陇东南的天水盆地,与华北平原褐土组成暖温带干旱森林和森林草原褐土地带。黑垆土带主要分布在本区中部的晋西、晋西北、陕北、陇东,六盘山以西陇中的南部地区。

土壤颗粒最大的是哪种土壤类型(黄土高原地区的种植土壤可以分为几个类型)(2)

黄土高原土地

整个地带的生物气候特征由东向西逐渐变化,东南与半湿润褐土带接壤,西北与温带干草原栗钙土及荒漠草原灰钙土相连。灰钙土带分布于本区西北部,大致包括六盘山以西陇中北部的永登、兰州、定西、会宁、靖远、景泰和宁夏南部的海源、同心之间的地区,西南包括湟水中下游等地,尤其在祁连山东北段的山前地区,由于气候稍湿润,形成山前荒漠草原灰钙土带。栗钙土主要分布在恒山以北的桑干河大同盆地及其以北的雁北地区,属半干旱气候。耧土成带状分布在汾渭平原嵌入褐土带。黄绵土广泛分布在晋西北、陕北、陇东及陇中的南部、宁夏南部侵蚀比较严重的梁、峁、沟坡部位,与黑垆土交错出现,后者占据比较平坦的残塬或梁间低平处。

土壤颗粒最大的是哪种土壤类型(黄土高原地区的种植土壤可以分为几个类型)(3)

褐土

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耕种土壤主要是耧土、土和黄绵土。黄绵土最为常见,质地均匀,结构松散,多为轻壤质,孔隙发达,透水性好,极易遭受侵蚀,绵土、风沙土、粗骨土、盐碱土等退化土壤面积占总土壤面积的1/2以上,土壤资源退化是限制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土壤颗粒最大的是哪种土壤类型(黄土高原地区的种植土壤可以分为几个类型)(4)

黄绵土

2.土壤肥力、黄土高原土壤常量养分贮量总体上是林地>草地农耕地。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带走大量养分,但黄土矿物中的长石、云母以及主要黏土矿物伊利石、高岭石中都含有丰富的K,造成黄土高原耕作土壤低C(有机质)贫N、缺P较富K的养分特点。

土壤颗粒最大的是哪种土壤类型(黄土高原地区的种植土壤可以分为几个类型)(5)

黄土高原

刘志鹏等(2013年)在整个黄土高原地区开展了大面积土壤养分资源的调查工作,对黄土高原地区现阶段的养分分层空间布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表层0~20cm和20~40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43~54.03g/kg,0.38~41.67g/kg,均值分别为10.04g/kg和6.78g/kg;土壤全N浓度分别变化在0.05~3.82g/kg以及0.03~2.91g/kg之间,均值分别为0.74g/kg和.54g/kg;土壤全P浓度分别变化在0.17~2.79g/kg以及0.16~2.26g/kg之间,均值分别为.63g/kg和0.56g/kg;黄土高原表层0~40cm土壤中,土壤全N和全P总储量分别占到中国对应土层深度总储量的5.4%和7.3%。

土壤颗粒最大的是哪种土壤类型(黄土高原地区的种植土壤可以分为几个类型)(6)

广袤的黄土高原

(二)植被

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独特,处于华北落叶阔叶林区与蒙新荒漠区之间的过渡地区,因受气候区域差异和海拔高度等的影响,黄土高原地区植被也表现出十分明显的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此外,不同土质、地形部位和坡向的地块,土壤水分状况不同,适合不同植被群落的生长。因此,黄土高原的植被分布也存在非地带性特征。

土壤颗粒最大的是哪种土壤类型(黄土高原地区的种植土壤可以分为几个类型)(7)

黄土高原植被

按照温度、水分、植被、土壤和农业特点,黄土高原可以划分为暖温带、亚湿润的落叶阔叶林地带,暖温带、半干旱的干草原地带,温带、干旱的半荒漠地带等三个自然地带。根据不同的地貌类型以及水土流失较大的地区性差异,可划分出若干自然区和亚区。落叶阔叶林地带以农为主,能种植耐旱作物,耕地多为旱坡地,水土流失、干旱缺水严重。水土保持宜以工程措施为主,生物措施要注意乔灌草的结合;半荒漠地带是以牧为主的半牧半农区,种植业依赖灌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