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具体操作(基础工程做法工艺)

基础工程做法工艺要点归纳!有这几个细节!

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

1放线、桩位

根据设计图纸,测量并放置桩位,定位误差小于10 mm,根据桩位和桩径,撒石灰,筑井圈,画标记。

2土方开挖

复检合格后,自上而下逐层开挖,先开挖中间部分土方,再向四周扩展。挖出的土方应距离孔边2m以上。当桩的净距小于2D桩径且小于2.5米时,应采用间隔开挖,排桩和跳桩的最小施工净距不应小于4.5米。

3.绑扎孔壁钢筋和模板支撑。

绑扎钢筋时,注意预留钢筋搭接长度和环形箍筋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模板支撑必须牢固稳定,并检查对齐情况。

4.浇注挡土墙混凝土

孔边不允许人工搅拌,根据方案设计要求的强度进行集中搅拌;在第一节挡墙顶部,测量放出控制孔的“ ”十字线和标高控制线,并用红油漆标出。

5.挡土墙桩位标高和横轴的二次测量

用水准仪测出标高线,再用经纬仪测出轴线并检查。

6.安装垂直运输架和起重工具、排水、通风和照明设施等。

设备安装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来安装。

7挖桩

与第2条相同。

8检查桩孔的垂直度和直径。

清理完桩孔壁后,检查桩孔的垂直度和直径。桩径偏差不超过50mm,垂直度偏差不超过0.5%。

9拆除模板

当墙体混凝土达到48小时,应力达到1MPa时,即可拆模。

10.重复绑扎护壁钢筋、支模、浇筑混凝土护壁的过程,循环作业至设计深度。

方法同上。

11终孔检查和验收

1).持力层达到设计深度后,需会同设计、地勘、监理、甲方、施工单位对岩心进行取芯试压,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2).必须检查并记录所有试桩深度、扩大头、嵌岩深度、刚性角和扩底深度。

12.提升钢筋笼

制作钢筋笼,安装钢筋箍筋和保护层钢筋,分段就位,找正检查后固定牢固。

13浇筑桩芯混凝土

为避免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离析,应设置2m以上的槽或溜槽。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浇筑标高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5-10cm。为避免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离析,有必要设置2m以上的窜槽或溜槽。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浇筑标高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5-10cm。混凝土桩取样时,根据《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要求,每根桩应有一组试块。

14桩完整性检查

1).必须符合相应的规范和设计要求。柱下三根桩或少于三个承台取样数量不少于1根。对于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抽样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少于20根;其他桩基工程的抽样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少于10根。。

2).对于终孔在地下水位以上,桩端持力层已通过验证的人工挖孔桩,可适当减少抽检数量,但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少于10根。

3).当桩数较多时,或为了全面了解整个工程基桩的完整性,应适当增加抽检次数,由设计、地勘、施工单位共同确认。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具体操作(基础工程做法工艺)(1)

旋喷桩施工技术

1定位和放线

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放线和定位。

2钻机就位

钻机必须稳定、平衡、水平、定位,钻头中心与桩位中心的误差不大于10毫米。

3钻杆垂直度检查

钻杆垂直度控制采用经纬仪观测和机械自成系统双控法,保证钻杆垂直度不大于1%。

4.掩埋衬里

筒的直径应比桩孔直径大200mm,长度应满足筒底进入粘土层或整个土层不小于0.5m,筒顶高出地面0.3-0.5m。

5.钻孔

成孔过程中挖出的土方应堆放在距孔外1m处,并在挖掘机和汽车的配合下及时运走,防止浮土落入孔内。

6嵌岩和终孔深度控制

根据钻孔进尺和岩渣确定嵌岩情况,并与地质勘探资料和预控深度对比确定最终孔深。

7井眼清洁

钻机达到设计孔深后,将钻头下放至孔底,缓慢转动,重点是清除淤泥。

8沉积物检查

沉积物检查应使用沉积物托盘,沉积物厚度应不大于50毫米。

9成孔验收

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报监理施工单位、地勘单位、设计单位和职能管理部门验收。

10放置钢筋笼和声测管。

用吊车或塔吊将钢筋笼放入孔内,同时将声测管放置在钢筋笼内壁上,管底标高离桩底的高度不得超过10cm。

1放入套筒。

放置钢套管,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应为300~500mm。

12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应按照水下混凝土浇筑方法进行浇筑。

13桩检查

所有桩必须通过声波传输进行测试。对于地质条件复杂、桩质量可靠性低的桩基,从每栋建筑中随机抽取20%的桩基进行钻芯试验。

管桩基础施工技术

1场地平整

场地平整的地面标高按设计要求确定,压实系数k≥0.85。

2.测量定位桩位

根据图纸设计要求,确定施工范围和管桩位置,桩位偏差不得大于20mm。

3.将打桩机就位,吊起管桩。

1.管桩起吊前,在桩身上以米为单位标出长度,并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标出桩长,以便观察桩入土深度,记录每米锤击数。

2、管桩材料检查,破损的管桩不准进行操作。

4提升、矫直和对准

1)、桩身必须垂直;

2).桩身、桩帽和桩锤的中心线必须重合。并按规范要求吊起底桩就位,桩身插入地面时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5%。施工时可设置两台经纬仪,采用顶压设备,双控测量导杆和桩的垂直度。如果采用打桩设备,则由自动找平仪自动控制。

5.试打桩锤沉桩。

1).试桩的规格、长度和位置由甲方、监理、设计、地勘等单位共同确定,必要时邀请质量监督站和权威专家共同确定。

2).沉桩过程中,随时控制贯入度的进程,每次注入深度不宜大于2m,并做好相应记录。

6检查桩位。

检查桩身垂直度和桩位的准确性,及时纠偏合格后继续打桩。

7桩连接

当打桩桩顶标高低于设计桩顶标高时,应接桩。管桩采用焊接连接,焊接桩应符合《建筑钢结构焊接规范》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管桩需要接长时,管桩埋入部分的桩头应高出地面0.5~1.0m。2.下段桩的桩头应设置导向箍,以方便上段桩就位。接桩时,上下两段桩应保持平直,错位偏差不大于2mm。3.管桩对接前,应用铁刷将上下端板表面清理干净,并将坡口刷出金属光泽。4.焊接时,需先在坡口圆周上4 ~ 6点位置对称点焊。上下桩及接头固定后,拆除导向箍,然后进行分层焊接,应由两名焊工对称进行。5.焊接层数不得少于第二层,内层焊接必须清理干净后再焊接外层;焊缝应完整且连续。6.焊接桩接头在锤击前应自然冷却,自然冷却时间不得少于8min;严禁用水立即冷却或焊接。

8重复打桩至设计标高。

方法和以前一样。

9锤子接收

当桩尖打入设计持力层一定深度后,就要考虑停锤了。停锤前,一般需要获取桩身最后10击的贯入度、最后1m沉桩的击数等各种沉桩信息。如果满足预定的停止控制条件,则可以关闭并停止锤。封桩后,需要多次复压,以消除桩端土体回弹对桩极限承载力的削弱,每次复压时间不小于1分钟,以保证桩的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过早停打,桩的承载力可能达不到设计要求;如果收锤太晚,可能会损坏桩身和桩头。

10截桩

当打桩的桩顶标高高于设计桩顶标高时,应截桩。

11桩基检查和验收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动力试验,检查桩身完整性;通过静载试验或高应变动力试验检测承载力。检验数量按设计、施工、监理、地勘、施工单位共同确认的《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执行。

管桩基础施工工艺

1场地平整

场地平整的地面标高按设计要求确定,压实系数k≥0.85。

2.测量定位桩位

根据图纸设计要求,确定施工范围和管桩位置,桩位偏差不得大于20mm。

3.将打桩机就位,吊起管桩。

1).管桩起吊前,在桩身上以米为单位标出长度,并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标出桩长,以便观察桩入土深度,记录每米锤击数。

2)、管桩材料检查,破损的管桩不准进行操作。

4提升、矫直和对准

1)、桩身必须垂直;

2).桩身、桩帽和桩锤的中心线必须重合。并按规范要求吊起底桩就位,桩身插入地面时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5%。施工时可设置两台经纬仪,采用顶压设备,双控测量导杆和桩的垂直度。如果采用打桩设备,则由自动找平仪自动控制。

5.试打桩锤沉桩。

1).试桩的规格、长度和位置由甲方、监理、设计、地勘等单位共同确定,必要时邀请质量监督站和权威专家共同确定。

2).沉桩过程中,随时控制贯入度的进程,每次注入深度不宜大于2m,并做好相应记录。

6检查桩位。

检查桩身垂直度和桩位的准确性,及时纠偏合格后继续打桩。

7桩连接

当打桩桩顶标高低于设计桩顶标高时,应接桩。管桩采用焊接连接,焊接桩应符合《建筑钢结构焊接规范》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管桩需要接长时,管桩埋入部分的桩头应高出地面0.5~1.0m。2.下段桩的桩头应设置导向箍,以方便上段桩就位。接桩时,上下两段桩应保持平直,错位偏差不大于2mm。3.管桩对接前,应用铁刷将上下端板表面清理干净,并将坡口刷出金属光泽。4.焊接时,需先在坡口圆周上4 ~ 6点位置对称点焊。上下桩及接头固定后,拆除导向箍,然后进行分层焊接,应由两名焊工对称进行。5.焊接层数不得少于第二层,内层焊接必须清理干净后再焊接外层;焊缝应完整且连续。6.焊接桩接头在锤击前应自然冷却,自然冷却时间不得少于8min;严禁用水立即冷却或焊接。

8重复打桩至设计标高。

方法和以前一样。

9锤子接收

当桩尖打入设计持力层一定深度后,就要考虑停锤了。停锤前,一般需要获取桩身最后10击的贯入度、最后1m沉桩的击数等各种沉桩信息。如果满足预定的停止控制条件,则可以关闭并停止锤。封桩后,需要多次复压,以消除桩端土体回弹对桩极限承载力的削弱,每次复压时间不小于1分钟,以保证桩的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过早停打,桩的承载力可能达不到设计要求;如果收锤太晚,可能会损坏桩身和桩头。

10截桩

当打桩的桩顶标高高于设计桩顶标高时,应截桩。

11桩基检查和验收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动力试验,检查桩身完整性;通过静载试验或高应变动力试验检测承载力。检验数量按设计、施工、监理、地勘、施工单位共同确认的《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执行。

抗浮锚杆基础施工技术

1个测量孔(定位锚杆位置)

根据抗浮锚杆平面布置图,测量钻孔(定位锚杆位置),确保锚杆定位偏差不大于20 ㎜。

2.锚杆杆体的制造

根据锚固工程的性质、锚固位置、工程规模等因素,锚杆的材料可选择高强度低松弛普通钢筋、高强度精轧螺纹钢筋、预应力钢丝或钢绞线。螺栓下料长度是钻孔长度 锚入上部结构的长度。以设计和规范为准。

3钻机定位

移动钻机,对准钻孔位置进行钻孔。

4成孔

成孔时应进行“区间跳跃”施工,避免踩孔。孔误差不大于200mm,垂直度偏差≤1%。

5井眼清洁

当孔深大于设计锚固深度200mm时,应是沉淀和终孔阶段。成孔结束后,用高压空气清除孔内残渣,检查孔深和垂直度,垂直度偏差≤1%。

6安装杆体

清孔完成后,即可安装螺栓体。放置时,将杆垂直放在中心,垂直插入孔底。

7回填级配碎石

填入级配碎石(5 ~ 20 mm),慢慢轴向旋转棒,直至孔内碎石填实。

8灌浆

放置杆体和碎石后,进行压力注浆,采用孔底反向注浆,注浆管插入距孔底30cm处。浆液从注浆管内灌入,同时注浆压力为1.0 ~ 2.0 MPa。灌浆必须密实。灌浆过程中,待孔口溢出后,缓慢上提灌浆管,然后反复补浆,直至排出的浆液浓度与注入的浆液浓度相同,且无气泡为止。施工时,应校正钢筋。水下灌浆时,配制的灌浆强度应比锚体设计强度高一个等级。

9维护

孔内水泥浆终凝后,可适当进行孔内50cm范围内的浇水养护。灌浆后2天内,每天至少浇水养护2次,时间不少于7天。

10螺栓基础验收

锚杆灌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即可进行锚杆验收,并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拉拔试验荷载试验。验收螺栓数量应为每种类型螺栓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6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