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龙湖的源头在哪(二龙戏珠和淮阳龙湖的神秘渊源)

二龙戏珠和淮阳龙湖的神秘渊源

二龙湖的源头在哪(二龙戏珠和淮阳龙湖的神秘渊源)(1)

在中国民间吉祥图案和舞龙表演里,经常见到“二龙戏珠”景致。在文学作品和地形地貌的描述里,也会使用“二龙戏珠”词汇;例如,长江和黄河是两条龙,四川盆地是龙珠,四川盆地这个龙珠对于长江、黄河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那么,究竟什么是龙珠?“戏珠”是在做游戏,还是在调戏(类似游龙戏凤)?二龙戏珠的形象(经常用于新婚被面上)或者表演究竟是在模拟重现什么场景呢?

二龙湖的源头在哪(二龙戏珠和淮阳龙湖的神秘渊源)(2)

《述异记》卷上:“凡珠有龙珠,龙所吐者。越人谚云:‘种千亩木奴(即柑橘),不如一龙珠。’”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为:“合浦人向有得一龙珠者,不知其为宝也,以之易粟。其人纳入口中,误吞之,腹遂涨满,不能食。数数入水。未几,遍体龙鳞,遂化为龙。所居室陷成深渊,故今谓之龙村。”

合浦县,在廉江东岸,滨临南海北部湾,今属广西,以盛产珍珠闻名于世。类似合浦人吞龙珠化为龙的故事,在许多地方都有流传,例如望娘滩的故事。从合浦县出珍珠来看,所谓龙吐珠,应该就是指蚌壳里的珍珠,被鱼类吃了后又吐出来的情况,属于鱼类的一种游戏动作。这是因为,珍珠是不能被消化的,如果不吐出来,有可能造成消化器官的疾病。有趣的是,娃娃鱼的食物清单里也有蚌类,而河蚌与海蚌一样都可能产珍珠; 媒体新闻就曾报道过,有人吃海鲜,在蚌壳里吃到了珍珠。

二龙湖的源头在哪(二龙戏珠和淮阳龙湖的神秘渊源)(3)

问题是,如果龙珠是指珍珠,那么二龙戏珠又是为什么呢?既然鱼不能吃珍珠,它们又为什么要“戏”珍珠呢?

二龙湖的源头在哪(二龙戏珠和淮阳龙湖的神秘渊源)(4)

事实上,我国民间传说,人吃了龙珠会变成龙,例如前述合浦人的故事,以及望娘滩的故事,都是在暗示“龙珠”实际上就是“龙种”的意思。据此可知,二龙戏珠表演,实际上是在模拟再现龙的繁殖,寓意子孙兴旺,属于生殖崇拜文化。

二龙湖的源头在哪(二龙戏珠和淮阳龙湖的神秘渊源)(5)

关于龙珠的传说,还有痴龙和娃娃鱼的轶闻。《博物志佚文》(范宁《博物志校正》辑)云:“龙抱宝而眠,谓之痴龙。”所谓痴龙抱宝而眠,实际上指的正是雄鲵把受精卵盘在身上进行孵化。此外,痴龙又被后人演义成为神羊,《古小说钩沉》辑《幽明录》称,晋时有人误入一洞穴,来到一处世外桃源,那里有神羊,捋其羊须,即可得珠,吃了第一次得到的珠,可与天地等寿,后来得到的珠只能延年、充饥。

二龙湖的源头在哪(二龙戏珠和淮阳龙湖的神秘渊源)(6)

河南淮阳(古称宛丘、陈州)地区,是伏羲(太昊)的故都,当地有著名的太昊陵;由于太昊“以龙纪官”,因此又被称为“龙都”。有趣的是,当地民间故事讲,陈州东关龙湖畔,有一个名叫王小的孤儿,捕鱼为生;一天,他捕到一条大娃娃鱼,看到娃娃鱼可怜,就放了它;当天夜里,有人要害王小;大娃娃鱼叫醒了王小,告诉自己是东海龙王八太子,并说自己的眼睛是金光日夜不息的龙珠,愿意拿来报答王小;后来,龙珠遗失在龙湖里。显然,这个故事表明,文化底蕴深厚的淮阳自古以来就是“龙”文化的发源地。

二龙湖的源头在哪(二龙戏珠和淮阳龙湖的神秘渊源)(7)

定居在淮阳 龙湖之畔的太昊伏羲氏赋予了我们民族以总徽号——龙。《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大量文献和考古资料均证明,伏羲“人首蛇躯”。蛇是伏羲氏的图腾。中华民族的总图腾“龙”,正是以蛇为基础,汇合了多民族图腾而成的。闻一多在《伏羲考》一文中指出,龙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因部落的兼并面产生的混合的图腾”。龙图腾的形成,象征了中华民族主体血脉的汇聚和文化的奠基。从此,普天下的中国人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龙的传人”,共同尊奉同一个祖先——伏羲。在伏羲的旗帜下,多民族团结和合,统一为中华一家。淮阳太昊伏羲的“龙”文化因此而成为中华民族血缘和文化的广泛代表,象征着繁衍生息的“二龙戏珠”图腾崇拜,强烈反映了淮阳文化的古风遗俗,这也许就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二龙戏珠”的渊源出处吧。(倪莉)

二龙湖的源头在哪(二龙戏珠和淮阳龙湖的神秘渊源)(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