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如何通过现象看透本质)

“我最近越来越觉得,其实对事情的认知是最关键的,你对事情的理解就是你在这件事情上的竞争力。因为理论上其他的生产要素都可以构建,要拿多少钱,拿谁的钱,要招什么样的人,这个人在哪里,他有什么特质,那么应该怎样的人配合在一起。所以你对这个事情的认知越深刻,你就越有竞争力”。这是字节跳动的创始人,也就是抖音的创始人张一鸣的感悟。

如何做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如何通过现象看透本质)(1)

抖音创始人张一鸣

大家好,我是杜声。今天给大家讲讲如何通过现象看本质。

本篇文章较长,阅读大概需要5分钟。

一个人的认知是很重要的,如何才能做到通过现象直接抓本质呢?

在这里我想说,大多数人对事物的认知会被其生活的环境、学识、眼界等因素局限,这些因素会让人只能看到事物的冰山一角,这就是认知盲区。什么意思呢?你不是亿万富翁,你永远想象不到,真正的亿万富翁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也就是说,一个人生存的世界就决定了他的认知。

如何做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如何通过现象看透本质)(2)

盲区

正是因为存在这种盲区,你就无法真正的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所以认知盲区是阻挡我们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核心杀手。除此之外,还有一点让我们没有办法看到本质,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这也是人性,那就是

我们都知道,大脑是一个极其耗能的器官,就那么个小肉球,要耗费掉全身20%多的能量,在远古那个资源匮乏的时代,这样的器官是根本逃不掉进化的剪刀的。因此,大脑为了适应生存,具有一套节省能量的机制,那就是走思维捷径。什么是思维捷径呢?所谓的思维捷径就是我们所说的经验。比如,人第一次坐过山车的时候,可能会感觉紧张慌乱、心跳加速、不知所措,但是多玩几次之后呢,就轻车熟路了,不会再像第一次那样慌乱了。正所谓一回生两回熟。这种通过现象归纳现成的经验,可以大幅度的节省我们大脑的认知资源,它可以帮助我们迅速解决当时的痛苦。但是大脑的这种认知方式有个巨大的问题,因为大脑走思维捷径的懒惰,久而久之,它会让我们的思维形成一种依赖的惯性,遇到问题直接调用经验,懒得思考,于是脑子越来越傻,最后丧失了深入思考、探寻本质的能力,一直停留在解决表象的问题中,不知道本质,最后很可能为将来埋下一个天坑。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处于这种思维惯性中。

那如何去解决以上两个问题,从而真正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

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刻意练习两种能力。第一,具备打破认知盲区的能力,意识到自己身处愚昧之巅。什么是愚昧之巅?愚昧之巅出自达克效应,它是一种心理学上的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缺能力的基础上,得出自己认为正确但其实错误的结论。行为者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无法辨别错误行为。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简单讲就是越没能力的人,反而越认不清自己,越盲目自信。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的那些趾高气昂的喷子键盘侠,基本指的就是那类人。虽然很多人不至于像愤青那样傻、那么明显,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确实处在愚昧之巅。

如何克服呢?首先,当一件事情与我认知不符的时候,第一时间要反思自己。是否我现在就是那个井底之蛙?是否我的学识、思维方式、经历和阅历都很欠缺,让我达不到那个境界?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才一直有动力去不断的学习,去不断的探索更多的领域,去打破更多的认知盲区。一旦从思维上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走在了开悟的路上了。仅仅就这一点,你就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人,坚持下去,你的认知盲区就会越来越少。其次,你还需要养成更高级的思维模式,掌握更多思维模型。高手与普通人最大的差异就是在思维模式上。

但以上就够了吗?打破了认知盲区,就能看透本质了吗?不。仅仅完成以上还远远不够,想要一眼看透本质,你还需要刻意练习另外一种能力,也就是打破思维捷径,拒绝思维惯性。那么,如何做到打破思维惯性呢?第一,刻意练习调整问题视角,什么叫做调整视角呢?比如,当遇到问题,意识到问题本身可能就是现象,或者问题本身可能就是错的,问题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比如你给我证明一下美国没有核武器,你看,如果问题本身就是伪命题,问题本身就是错的,你无论怎么回答都不可能对。再比如,客户抱怨你是个骗子,提供的产品根本就不好用,如果你困在他抛给你的这个现象之中,你大概就会怒火中烧,跟客户吵架,有可能最后互不来往。但如果你跳出这个问题的表象,去发现他抱怨背后的东西,比如或许是客户在使用产品的方式不对才导致的问题,或者遗漏了什么,如此你就可以直接在本质上做工作。你看,仅仅是调整看问题的视角,这一层就产生如此大的威力。

那么说了那么多,如何才能做到把视角从问题身上移开呢?

给思维建立防火墙,什么叫做建立思维的防火墙?也就是任何问题进入你的大脑的时候,都要经过这层防火墙的审查,把现象脱光之后再放行,避免让他进入到你的思维惯性,直接刺激到你的情绪,做出糟糕的反应。

如何做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如何通过现象看透本质)(3)

防火墙

那么如何建立呢?我们遇到任何一个问题,都要在心底里默念,这个是现象,这不是本质。当然,不是你默念完这一句话,你就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这两句话的意义就在于他会把你带入思考中,避免你的思维直接受到你眼前现象的影响,从而打破你的思维惯性。比如你批评孩子,如果你建立了这层防火墙,意识到批评这个行为是现象而不是本质,批评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你之所以批评他,是希望把他教育的更好。如果你没意识到这点,一通批评,甚至越说越气,把孩子打一顿,结果反而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你又整了一肚子气,那又何苦呢?你看,这就是思维防火墙的威力。如果你能训练的让他深深嵌入到你的意识,像呼吸一样自然的时候,那么你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瞬间就会秒杀很多人。

但是,仅仅建立了思维的防火墙这还不够,想要更进一步,你还需要在思维防火墙的基础上训练一种能力,养成深度思考的能力,也就是倒推因果链。

什么叫做倒推因果链呢?举个例子----《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出说左上》,讲的是战国时期,有一个郑国人想为自己买一双鞋子,他在去集市之前,这个人预先找了一小段绳子,用绳子比着自己的脚,事先量好自己脚的长短尺寸,然后就高高兴兴的出门了。这个人来到集市,直奔卖鞋的鞋铺,他让掌柜的拿几双鞋出来,精挑细选了一番,终于看好了一双中立的鞋子。他正准备掏出小绳,用事先量好的尺码来比一比新鞋的大小,谁知走的匆忙,量好尺码的绳子忘在家里没带。于是他连忙对鞋铺的老板说:“对不起,提前在家量好了鞋的尺码忘带了,我得回家取了尺码才能买鞋。”说完放下鞋,转身就往家里跑。眼看天色不早了,他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家中,拿了小绳,又急急忙忙赶往集市。但是集市已经散了,鞋铺打烊了,鞋子也没有买成。这个人垂头丧气的回到家里,邻居问他出了什么事,他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的讲述了一遍,邻居听了问说,你买鞋的时候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穿一下呢?为什么不直接试试鞋的大小合不合适呢?这个郑国人一脸严肃的回答:“那可不成,量出来的尺码才可靠,我只相信我自己量好的尺码,而不相信我的脚。”大家看,量尺码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买鞋。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要用尺码呢?直接用脚试一下不好吗?由此可见,当你把因果链倒推到这一层以后,你的思路就完全打开了。

这只是简单举个例子,倒推因果链就是不停的往下追问,一层一层的往下追,直到你认为当前的解释足够解决你的困惑为止。这个过程,就像类似你剥竹笋一样,通过不停的倒推,把一层一层的笋壳扒掉,最后露出诱人的笋肉。到了这里,你的思维就再也不会局限在表面现象了,你的深度思考的能力开始逐渐形成,当你带有这种意识并且大量训练的时候,他就会成为你的本能。

而当你把这些都做成功了以后,透过现象看本质就很简单了。

我是杜声,关注我,带你走向更多幕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