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务员面试成功后准备做什么(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指导书)

机车乘务员是防止铁路交通事故的最后把关者,要杜绝铁路行车事故,乘务员按标作业是关键因素之一。《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指导书》是机务段根据局《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标准》,结合本段具体实际情况编制;作业指导书是指导乘务员正确作业的指南和根本,是对乘务员作业要求的细化、补充和完善,一部好的作业指导书是作业标准的拓展和延伸。以下笔者对编制一次乘务作业指导书过程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提出几点看法:

(一)在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指导书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标准学习不深、不透、不准、匆忙制订一次乘务指导书

上级下发的《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标准》是各机务段制订乘务作业指导书的“母法”,对它的每一段话,要在深刻领会,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制订作业指导书,如机车连挂车列后的试拉标准,《铁路机车操作规则》中要求“连挂后要试拉”,《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标准》中要求“试拉时应确认距信号机的安全距离,防止越过出站信号机或压上轨道电路”,而在作业指导书编制过程中,编制人员对此条规定没有深入学习,不明白试拉时为何要确认机车距信号的安全距离,为何会轧上轨道电路,轧上轨道电路后有何危害?就直接引用作业标准中的原文,把标准中存在的疑问直接交由乘务员去解决,“上下标准一般粗”,对乘务实际没有任何指导作用。

2.理论脱离实际,标准缺项,制定的标准不具有实际意义

现场情况千变万化,只有勤下现场,结合乘务员的具体作业情况再制定一次乘务作业指导书,两者结合才有意义,否则只是闭门造车,盲人摸象,不但不具有实际指导意义,而且还有可能是错误的规定,乘务员按作业指导书作业一旦条件成熟就可能发生行车事故。如货物列车进入挂(有)车线后乘务员要严格控制机车速度,此时要依次确认脱轨器、防护信号及停留车位置。制订标准人员对现场不了解,制订的作业指导书没有考虑到列检人员使用固定脱轨器或是移动脱轨器的情况,只是规定乘务员进入挂(有)车要控制机车速度,乘务员按此标准作业,如在进入前对机车速度不控制,进入挂(有)车线,突然发现前方线路有脱轨器,采取停车措施不及,撞轧脱轨器。

3.风险考虑不足,风险未排查到位导致安全隐患长期存在

出入库转线作业环节是乘务员作业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动车过程中对信号的不间断瞭望、确认尤为重要,此作业环节除了对第一架信号,乘务员要高度重视外,还要考虑车站排列短进路、排向尽头线、前方反向进站信号机等情况,编制人员如果对站场情况不熟,对各类风险排摸不清,在制订作业标准时就会发生关键环节漏项,安全隐患得不到有效控制,“知风险才能防风险”,风险排查不出,乘务员脑海中就没有相应的防范概念,发生事故是只是时间问题。

(二)发生问题的原因

1.靠上思想严重,缺乏学习主动性。按分级管理的原则,上级的作业标准只是给站段制订作业指导书提供了“大框”,各段要根据担当区段不同,使用机型差异,特殊站场条件对作业指导书细化和完善,但作业指导书编制人员对作业标准的编制过程中怕担风险,害怕自己编制的标准会被定为“土政策”于是产生了依据局标就行的思想,在作业指导书编制过程中,对局标准就会缺乏学习和深入研究,依葫芦画瓢,造成上级怎么要求,怎么干,对于局标中的“严守速度”,确认“安全距离”等需要机务段细化的措施一概用原文。

2.编制人员脱离现场时间长,并且下现场时间有限,脱离乘务实际来制定标准。

编制人员日常下现场少和乘务员接触不多,对现场实际作业了解甚少,导致制定的作业指导书上的内容与现场实际相脱节。

3.现场风险大量存在,而且在作业指导书中未提及。一提及作业风险几乎所有人员认为在正常作业中不存在风险,只要乘务员按标准作业就可以避免风险,但实际上如果作业指导书制定上就埋藏着安全隐患,没有达到作业标准的“本质安全”的要求,“只要可能就会发生”,条件一旦吻合事故跟着就会发生。在乘务实际工作中风险无处不在,作为作业指导书编制人员自身就没有将风险考虑到,想要乘务员知风险、避风险简直就不可能。

(三)如何解决以上问题

1、挑选合适人员担当作业指导书编制人员

(1)挑选的人员应具备“熟”、“细”特点,即对机务涉及的规章制度烂熟于胸,干工作心细如发。

作业指导书编制的首要原则就是要具有“合法性”。这里所说的“法”就是我们的上级规章制度,文件电报要求,要求编制者对“五大规”(技规、操规、运规、事规、行规)及上级下发的文电内容熟知;规章制度又是咬文嚼字的东西,规章中的“应、须、可”使用的字眼不同,意义大相庭径,所以对规章的学习要有“细”,工作细心、规章熟知,制订出的作业指导书才不会违背上级规章制度,指导书才具有“合法性”。

(2)编制人员要有丰厚的现场经验

乘务经验是必须具备的,只有现场的经验和丰厚的理论相互融合,最终才能结出硕果,每一个乘务作业过程我们都可以将其看做一项单独的流程,每个流程由哪些节点组成,各节点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在每个节点上存在哪些分支,哪些作业是风险点,如果没有干过乘务员,仅凭别人的讲解,是无法体会的,指导书最终是为乘务员所用,所以编制者必须知彼,这样编制出的作业指导书才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乘务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操作性”强,按作业指导书作业能够达到“安全正点”目标。

2、对上级作业标准一定要细化完善

(1)部分条款要细化:如在转线挂头作业环节,机车停在岔区,在机车第一轮下就有一架信号机,在动车时如何确认,这种情况为防止动车闯蓝灯或挤坏道岔,就必须对此作业环节细化,加入机车联控、确认机车是否轧过轨道绝缘节,确认邻线机车车辆移动状态,如果编制者不清楚此风险,盲目将“由近及远”确认信号,只要事件凑巧乘务员按作业标准执行就可能发生事故。

(2)乘务作业要提炼:乘务员在长期乘务实践中总结出一些通俗易懂、切实可行、便于记忆的“口诀”,如运行中严守“十六字令”—“彻底瞭望、确认信号、准确呼唤、手比眼看”;调车作业中严格执行“三盯一控”—“盯信号、盯进路、盯停留车位置、控制速度”;库内走行“三确认一控制”—“确认股道号码信号、道岔开通信号、道岔表示器或道岔违章、严格控制速度”;电力机车升弓作业“三确认,三闭合”“确认绝检正常,闭合升弓按键;确认网压正常,闭合主断按键;确认辅压正常,闭合风泵按键”,通过指导书编制者对乘务员作业的总结提炼将朗朗上口,高度精炼的“口诀”纳入作业指导书,使乘务员对作业指导书爱看、易记。

(3)内容结合实际要增减:如《铁路机车操作规则》中规定“货物列车启动困难时可适当压缩车钩,但应不超过总辆数的三分之二”,鉴于压缩车钩可能造成列车尾部越过方向信号破坏进路,造成事故;加之目前各站没有启动困难的列车,编制人员在列车启动环节将“压缩车钩环节”删减,通过减少作业环节来降低风险。

3、时刻牢记作业指导书要与时俱进

作业指导书最终目的是确保安全的,外部环境变化必然要发生变化,否则必然产生安全隐患,近年来新线开通、新站改造、牵引机型变化;上级部门规章制度变更等均要求作业指导书发生相应的变更,其中一项错漏就可能发生较大安全隐患。

4、建立完善的修订程序

作业指导书编制必须有一整套完整的程序,才能够实现对整个作业指导书的编制的系统完成,通过对上级下发乘务作业标准的细化、完善只是完成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交由运用车间、安全保卫科及线上乘务员进行写实,验证其“合法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对验证发现的问题由运用科负责整理并组织运用车间、安全保卫科人员记名会审,再次对作业指导书细化完善,相关科室会签,定稿发文,交付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要随时根据变化条款,依据上述作业程序对作业指导书更新。

总之作业指导书既是作业指南,又是考核依据,编制者要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和求实精神,研读规章,深入现场,调查研究,规范编制,才能制作出内容详实,文字精炼,通俗易懂乘务员喜欢的作业指导书。

乘务员面试成功后准备做什么(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指导书)(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