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诚对话师生(怎样的师生距离才最美)

来源:中国青年报随着高考的临近,教师如何陪伴学生,如何在最后关头为学生复习再添一把力,不仅关系到最终的应试发挥,也关乎学生的心理状态据媒体报道,江苏一所中学的高三班主任将办公桌搬进教室,没课就会陪学生,帮他们辅导还有一所学校的高三教师利用学生自习时间,在走廊上为学生答疑,有的老师待到晚上10点多才走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如何真诚对话师生?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如何真诚对话师生(怎样的师生距离才最美)

如何真诚对话师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随着高考的临近,教师如何陪伴学生,如何在最后关头为学生复习再添一把力,不仅关系到最终的应试发挥,也关乎学生的心理状态。据媒体报道,江苏一所中学的高三班主任将办公桌搬进教室,没课就会陪学生,帮他们辅导。还有一所学校的高三教师利用学生自习时间,在走廊上为学生答疑,有的老师待到晚上10点多才走。

无论是班主任在教室办公,还是高三老师在走廊上为学生答疑,师生之间的距离前所未有的“近”。其目的不仅是为了方便答疑解惑,还可以给学生安全感,从而让他们以更好的姿态迎接高考。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交往,就是保持适当的距离。那么老师和学生最合适的距离是多少?其实,关键在于学生怎么看。如果学生觉得老师在高三的最后冲刺阶段,在教室里“坐镇”,更具安全感,心里更有底,那么这种拉近距离的方式就是可取的。如果学生觉得班主任在教室里很不自在,心情无法放松,那么效果就适得其反。

当下,有些学校在教室中安装了摄像头,即便教师不在教室里,对于学生的举动也是一清二楚。虽然这种监控距离离学生较“远”,同样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

老师和学生不是不需要“距离”,也不是不需要“边界”,距离是可以缩短的,“边界”也是可以移动的。白天上课,学生没有多少时间提问,而晚上老师在走廊上像医生坐诊一样为学生解疑答惑,学生自然是求之不得。师生之间的“距离”近了,师生的感情也更融洽。

师生之间的距离如果太远,会产生隔膜;如果太近,会产生审美疲劳。不合适的距离,会有诸多后遗症,会导致师生关系的不稳定。什么样的师生距离才最美的?就是以学生的需求为起点。当学生需要老师时,老师能够在目力所及的范围之内;当学生需要表扬时,教师的点赞也能及时出现。

师生之间的距离因人而异,因时间而异,因事情而异。师生距离让学生觉得刚刚好,多一步觉得远了,少一步觉得近了,这才是最美的师生距离。这不该只在高三学生身上体现,也不该只是高三老师的“专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