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生平事迹(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生平事迹(谁才是真正的英雄)(1)

本文选自《读经析典》一书

执教:宜昌郑军倩老师

【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故事广为人知。常规的上法就是通过故事情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精彩的文本内容却在枯燥乏味中度过。如何从这些故事中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就值得我们思考了。本节课堂设计是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在学生掌握文言词汇、句式,熟悉故事情节的前提下,以“廉颇和蔺相如谁更厉害?”这个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辩论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一步一步深入理解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而这些精神品质背后体现的是对国家的热爱。

【课堂实录】

第2课时

一、导入

任何时期,国与国之间的较量都是综合实力的较量,是人才的比拼。在战国时期,更是如此。

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故事情节,在秦国与赵国的外交较量上,赵国完胜秦国,赵国的实力真的比秦国强吗?从哪里看出来?

生1:赵国没有秦国强,文章第三段说,赵惠文王得到和氏璧,秦昭王就想要,赵国上下举棋不定。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赵弱秦强。

生2:文章的第八段,蔺相如说:“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也可以看出赵弱秦强。

生3:文章的第五段,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师:同学们找得很仔细。从文章中看,赵国的实力确实不如秦国。战国后期,七雄并峙,其中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国力增强,力图吞并六国,而赵国是北方还算有点实力的国家,但明显弱于秦国,但是文章第13段和第16段说“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秦“终不能加胜于赵”,我们说弱国无外交,那赵国是靠什么在外交上战胜秦国的呢?

生3:人才。什么时候人才都是最宝贵的。(生笑)赵国就是依靠战神廉颇和外交官蔺相如战胜秦国的。

师:一个是文臣,一个是武将,谁更厉害呢?在文章里找依据分析。

二、小组讨论(5分钟)

生4:我们组认为是武将厉害。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他和白起、王翦、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师:文章中有没有表现?

生4:第一段,一开篇就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板书】

大将

师:非常好。

生4:“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从“大破之”可以看出廉颇非常善战。【板书】

善战

生5:“以勇气闻于诸侯”可以看出廉颇应该是勇猛善战,在当时是非常出名的,而蔺相如这时只是个“舍人”。

师:“舍人”是什么身份?【板书】

舍人

生5:注解上说,“舍人”就是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生6:“舍人”就是门客。

师:说“门客”大家就好理解了。在战国时期达官贵人家中养的一些人,有的是具有真才实学,也有些是浪得虚名,平时无事可做,就养着,但能在关键时刻需要他们替主人办事。我们把这些人称为“门客”。

生7:所以蔺相如就是个“办事员”......(生哄堂大笑)肯定没有大将廉颇厉害啦。

师:所以从身份地位上蔺相如比廉颇低。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生平事迹(谁才是真正的英雄)(2)

生8:老师,我觉得蔺相如很厉害。你看文章第三段,当秦昭王想诈骗赵国的和氏璧时,都没有人敢去,廉颇再厉害好像也没表态……

师:文中说赵国是“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请问同学们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

生9:这是个倒装句,意思是“寻找可以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结果。”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这是文言特殊句式,是定语后置,“可使报秦”修饰中心词“人”,“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不翻译。

“求人”这个人找到了吗?为什么会是他呢?“何以知之”?

生10:这个人是蔺相如,因为蔺相如之前救过缪贤,(师纠音miao)缪贤认为他是“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师:那对于“出使秦国”这件事的分析上,哪里体现了他的“智谋”?

生10:蔺相如分析了两国的形势后说“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而且很自信地说“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这里都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勇气有智谋的人,比廉颇厉害多了。【板书】

智勇双全

师: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意思是知道去了就是死,但还要去,这就是勇气。死并不难,如何对待死才是一件难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身上有为国家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气魄。

生11:老师,我觉得在完璧归赵这一情节里,蔺相如在强大的、威严的秦廷里还敢“廷斥之,辱其群臣”,真的是很厉害!你看他发现秦王“无意偿赵城”,就说“璧有斑点,我给你说一下”,然后又把璧“骗”回来,而且非常生气,“怒发冲冠”地指责秦王,还说“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这些都体现了相如的机智与勇敢。

生12:是的,秦王多骄横啊,谁不害怕?那个历史上有名的秦武阳年十二就杀人,到了秦廷还不是吓得屁滚尿流的......(生笑)所以我也赞同相如比廉颇厉害。

师:这两位同学说的都很好,不过刚才那位同学(生11)有个小问题,“指示”怎么翻译?

生13:“指给......看”,是古今异义,不是“说一下”。

师:对,从“指示”这个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相如与秦王在智慧上的较量。在秦廷相如表现得非常沉着,刚才有同学还拿十二岁就能杀人的秦武阳在秦廷上的表现与相如做比较,更加证明了一个文臣在这里表现出的足智多谋,不畏强暴。【板书】

足智多谋  不畏强暴

生14:老师,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我认为廉颇比蔺相如厉害!我专门翻资料查了一下渑池之会的背景,就是在完璧归赵的第二年,秦借口赵不跟它联合攻打齐国,就派兵攻下赵国的两座城池后又派秦将白起率军攻赵,斩杀赵国二万人。在这种情形下,赵王与秦王会晤,那赵王去了是很危险的,但是大将廉颇“盛设兵以待秦”,所以秦不敢乱动,而且廉颇也考虑得很长远:如果秦扣留赵王,“请立太子为王”,击破秦的阴谋,说明廉颇除了勇猛,他也很细心,也足智多谋。正是有廉颇的镇守,蔺相如才敢在秦廷与秦王斗争。所以我认为廉颇比蔺相如厉害。

生15:我反对。廉颇作为一员猛将,威震诸侯,确实厉害。但是在国与国的较量上,并不仅仅只有打仗才能显示国家的尊严。相如正是如你所说的是在赵战败的情况下与秦王会晤的,去了就是受欺辱的。事实也是如此,秦王让赵王为他鼓瑟,以赵十五城为他祝寿,并且让御史记录下来。这就不仅仅是对赵王的侮辱,更是对赵国国家尊严的践踏。但是蔺相如作为臣子敢于在那儿对抗秦王,以牙还牙,维护国家尊严,这难道不比廉颇厉害吗?(学生鼓掌)

师:哇,两种观点针锋相对,各有道理。我感觉渑池之会现场应该称得上是惊心动魄吧,我们一起读一下,感受一下当时的氛围。

生齐读第十五段。

师:读完后,大家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16: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的表现太牛了。面对秦王的百般刁难,他临危不惧,甚至说“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当秦王左右欲杀他时,他还敢“张目斥之”,可见相如之勇敢。【板书】

临危不惧

师:嗯,文章说相如“张目斥之”,结果“左右皆靡”,“靡”是什么意思?

生齐:退却。

师:由此可见相如气场之足。我想此时他一定是因愤怒而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谁厉害呢?

生齐:蔺相如厉害。

师:看来在这次渑池之会,蔺相如的表现确实博得大家的喝彩!然而蔺相如精彩表现的背后应该有秦王战略上退让的原因,更有廉颇边境设兵的原因,所以秦王不敢轻易妄动。如此看来,廉颇的“勇猛善战”的确震慑诸侯。同学们,谁更厉害呢?

生17:廉颇厉害。

师:说说看。

生17:廉颇是一名武将,很会打仗,但勇猛中也有他细腻的地方。他本来地位就很高,最后被一个小小的门客超越,正常的人心里当然不舒服,但他能知错就改,肉袒负荆……文章中最后一个故事“负荆请罪”,我觉得以廉颇的地位他能这样做确实也令人佩服。

生18:那相如最后也原谅了他,说明相如心胸宽广 ......【板书】

心胸宽广

师:蔺相如原谅廉颇的理由是什么?

生齐:“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师:真是异口同声啊!这里的“先”和“后”用了意动用法,请大家做笔记,以国家的危难为先,以个人的恩怨为后。这体现了蔺相如的什么精神品质?

生18:以大局为重的精神。 【板书】

以大局为重

生19:隐忍退让,宽宏大度的品质。【板书】

隐忍退让

生20:还有不计较个人名利。 【板书】

不计个人名利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因为相如有这些精神品质,才会让他深情地说出“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话。请问廉颇为什么对蔺相如要负荆请罪呢?

生21:因为不好意思呗,没想到人家境界比他高......(生笑)

生22:我觉得廉颇听到相如说“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这句话而有所触动,所以才负荆请罪。

师:也就是说在廉颇的心中,什么最重要?

生22:……国家……

师:对,国家!因为对国家的忠心,蔺相如才可以面对强秦,不惧生死,两次以死相胁,甘心为国家牺牲性命;因为对国家的热爱,他深明大义,一次次原谅廉颇对他的羞辱。同样,也是因为一片忠心,廉颇出生入死,为国立下赫赫战功,威慑六国;因为一片忠心,他敢于背负荆条,到相如门前请罪。同学们,你们说他们两个一文一武到底谁厉害?

生齐:都厉害!

师:同学们,这个世界纷纷扰扰,每个人因出身、经历、学识不一样,所以所持的观点也就不尽相同。但是只要有相同的理想、相同的信念,虽然选择的道路有别,但终将殊途同归。就像廉颇、蔺相如虽一文一武,一个在军事领域震慑秦国使其不敢加兵于赵,一个在政治外交上维护了赵国的利益,他们在不同的领域都为国家做出了贡献。所以,先天下之急而后私仇也,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都是最厉害最有魅力的人。

生:(鼓掌)

师:下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生平事迹(谁才是真正的英雄)(3)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生平事迹(谁才是真正的英雄)(4)

郑军倩,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葛洲坝中学语文教研组副组长。“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坚信教育就是潜移默化的言行示范;“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否认成长就是快乐的烦恼。17年来一直从事教学一线工作。曾担任“宜昌市新华书店杯汉语言大赛”主考官和评委;多篇论文获奖,高考语文作文点评《素养》发表在《三峡晚报》等报刊;校本课程《金陵十二钗》获得省级特等奖,主编的《在水一方》为学校建设性课程;“一师一优课”获得市级奖;同课异构获得市级一等奖;曾在“淘师湾”网络研修主讲省级示范课;多次获得校级“最美教师”“最喜爱老师”称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