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划龙舟的来历(先有龙舟才有端午)

如果对于北方人来说,他们的标签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那么对于一个土生土长在南方人来讲,他们的生命里最为熟悉的一定是水,各种水,湖水、江水、河水,而其中以百越之水最为秀色滟绝,姿态万千。

正所谓“陆事寡而水事重”,水多,自然便是各种傍水而息,《越绝书》中便曾有言:

“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

端午划龙舟的来历(先有龙舟才有端午)(1)

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对于百越人来说,水已经成为了通行之必须。于是乎,有水、有舟、正如陆地上有路有马从而有赛马,那么水路里自然便有了竞舟。所以,你可以在大多数江南地域见到这样的一幕,寻着河流,在一阵雄壮而又欢快的鼓乐声之中,是岸边人头涌动的喧闹,是江中蓄势待发的宁静,还有那一条条不怒而威的龙舟。一口哨声过后,正如江南的五月,毫不留情的烈阳以及不遗余力的船手,将这个并列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的“端午”推向了至高潮,这就是根植于百越地区两千余年的端午节赛龙舟文化。

说西周的周穆王时期,我国便有了龙舟,相比战国时期的屈原,已然是早上了不许,而后才应该是有的端午。在西晋《风土记》中,有着:

“仲夏端午,端者,初也。”

这是“端午”之名第一次被正式记载于文献之中,虽然已是西晋,然而端午赛龙舟的风俗却要比“端午”二字的出现早上几百年,这在创作于战国早期至东汉时期之间的广西花山岩画和岩怀山三洲尾岩画上已经向世人表达了古人有着竞技舟船的传统。而为什么会将龙和舟结合起来,形成龙舟,我们或许可以从《汉书·地理志》和《说苑·奉使篇》里窥探一二。

端午划龙舟的来历(先有龙舟才有端午)(2)

(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像龙之,故不伤害也。—《汉书·地理志》

(越人)剪发文身,烘然成章,以像龙子,将以避水神。—《说苑·奉使篇》

从中我们便不难看出,早在古越族时期,越人便已经有了龙图腾的崇拜,为的就是驱邪避灾。之后从单纯的“文其身”发展到”刻龙于舟“上的龙舟竞技,逐渐便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风俗,故而端午节还有个别名就是龙舟节。这也正和了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以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中的推测。直到最后南北文化交流以及融合,不管是吴越之地纪念伍子胥说,还是孝女曹娥之说,乃至为了纪念节气中的夏至说,都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统一为纪念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并延续至今。

对于屈原,我们所纪念的是一种品德;可对于赛龙舟,我们所感怀的是人生执着。虽然在封建旧社会中,人们通过赛龙舟来祈求风调雨顺,消灾祛难,但每每以村落,部族为单位的龙舟队依旧会使尽浑身解数只为博得头筹,相继而来的便是盛况空前的集会和聚餐。比如在赛龙舟文化最为丰富的岭南地区,《乾隆桂平县志》里就记载了广西桂平县端午赛龙舟的情况:

“南北两河,时或竞渡,不过每年祷灾之意未有如江南拾彩夺标,横江跳浪之盛也。”

端午划龙舟的来历(先有龙舟才有端午)(3)

比较于偏远的桂平,经济更加繁华,水系更加发达的江南地区对于赛龙舟自然也是越发盛大,甚至隔县,隔镇,隔村,隔族之间也充满着攀比炫耀之心,当然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这一切或许关乎着自家船队的骄傲,其实更或许仅仅是龙舟竞渡所传递对于生活的一往无前和对于节日热闹氛围的渲染。

可不管怎么说,中华文化没有发展出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是我们同样有着代表着中华传统体育特色的龙舟竞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一项意义深远的运动,也正向更专业、更正规、更健康、更快去发展。如今,在江南,只要有水有河的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龙舟竞渡这传统项目的传承,它正以更丰富和精彩的姿色,展示自己身上的文化。

端午划龙舟的来历(先有龙舟才有端午)(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