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菲解读花木兰这个角色(看完刘亦菲版的花木兰)

作者:大黎

刘亦菲解读花木兰这个角色(看完刘亦菲版的花木兰)(1)

今天看完了刘亦菲版的《花木兰》。

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努力抓取电影的中心思想,但是越看我就越感觉迷糊。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电影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以至于整部电影看下来有一种混乱的感觉。

结局虽然看懂了,但是没看懂过程。

读者也许感到很奇怪我为什么会这么说?

我想,可分为以下三个大的方面来分析。

刘亦菲解读花木兰这个角色(看完刘亦菲版的花木兰)(2)

01死咬木兰女扮男装的谎言,强行上高度

大家都知道,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重点从来都不在谎言这个"道德污点"上。

有一句话叫做善意的谎言。

什么叫善意?说白了就是被世人理解并可以被原谅的谎言。

但是新版《花木兰》中却屡次强调这一点,并且极尽所能地拿这一点说事。将这个一直被我们一笑而过的点扩大再扩大。

生怕观众不明白"说谎是不对的"似的。

关键是,还强调得很僵硬。

比如说,当巩俐饰演的女巫看出木兰是女子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谎言让你不堪一击。"然后就一个飞镖射中了木兰。

这"不堪一击"表现得也是很明显了,不过细品这句台词,未免太过僵硬 ,正常人在生活中能这么说话?

不仅如此,当被飞镖射中的木兰醒过来时,有一句旁白道:"花军死了,因为他活在谎言里,可是木兰还活着。"(花军:木兰投军用的假名)

刘亦菲解读花木兰这个角色(看完刘亦菲版的花木兰)(3)

不瞒你说,当时这句话一出来,直接就让我出戏了。

其实这部分相当于影片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一般在这个时候主角都会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涅槃重生。

可是这部电影用木兰女扮男装的谎言作为转折点,就显得有点莫名其妙。

你想想,在醒来的那一刻,木兰突然就想通了,不能说谎了,所以卸了盔甲,散了头发,骑上战马,雄赳赳气昂昂地回去救兄弟。

而帮助她打通任督二脉的就是那一个差点射死她的飞镖和家传宝剑上刻着的"真"字。

你说奇怪不奇怪?我反正感觉挺奇怪的。

再有,木兰女子身份暴露之后,甄子丹饰演的董将军又说:"你的欺骗行为有愧于我们第五营。"

好吧,这个可以接受,毕竟说了谎是吧。

然后再来一句:"你给花家丢了脸。"

一个女扮男装既对不起战友,又对不起姓氏,我觉得往上还能上升到对不起百姓,对不起皇帝,对不起全天下。可惜他没说。

其实按理说,这台词的逻辑合理,道理也是在教育人们要诚实对吧。但一直强调就给人刻意之感。

何必一直拿这个说事儿呢?既突兀又不是故事的重点。

有可能这是外国人想通过这个中国故事表达的观点,但是作为我这个中国人来说,欣赏之余,未免感觉不自然。

如果我这样说,读者不认同,没关系,还有一个地方可以细品。

刘亦菲解读花木兰这个角色(看完刘亦菲版的花木兰)(4)

最后,木兰立了大功,皇帝要赏她一个大统领当一当,她是怎么拒绝的?

"女扮男装,有辱家门。"

连木兰自己也来凑一脚,再次强调,说谎是不对的。

我当时的感觉是,我们都知道说谎是不对的,不用再提醒了。

怎么说呢?

由于每个主要演员的台词都死咬着"木兰女扮男装骗了这个世界"不放,以至于让影片给人一种在强行上高度的既视感。

实话实说,上得挺刻意,刻意到让人想忽略木兰从军这个故事本身的意义。

不知道其他已经看过这部片子的人有没有跟我类似的感觉?

就像编剧在木兰这颗圆润可爱的鸡蛋里千辛万苦挑出了一根小骨头,然后裹上面粉进锅油炸,让它固定成一根大骨头,免得你看不清楚。

实在没必要。这是我看完之后的感受。

刘亦菲解读花木兰这个角色(看完刘亦菲版的花木兰)(5)

02外国味道太重

说实话,尽管在看之前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真的看的时候不适应的感觉还是很明显。不融洽,这是我的感受。

感觉这是一部披着中国故事外衣的外国电影故事。

而破坏掉中国味道的仅需几句简单的台词。这也是我没想到的。

真的让人很出戏。

关于这一点,我们分成三个方面来说。

首先是女巫的设定过于恶俗。

女巫是巩俐饰演的。巩俐的演技毋庸置疑,坏就坏在这个故事的设定太套路化。

我可以一句话总结这个角色本身:原本邪恶的女巫本来想要引导善良纯真的公主变得跟她一样邪恶,结果反而被公主的善良所感化,不仅跟她成为了朋友,还愿意为她牺牲性命。

你有没有觉得这个套路很熟悉,这是好莱坞女巫和公主之间惯有的套路。只不过,这里的公主变成了我们的花木兰。

刘亦菲解读花木兰这个角色(看完刘亦菲版的花木兰)(6)

我想说的是,当我看到巩俐和刘亦菲的第一场对手戏的时候,就猜到了她们的结局。

其实木兰的结局不用猜,我们都知道,而这个女巫最后为木兰而死确实毫无惊喜可言,关键是临死之前还有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台词:"木兰,做你想做的。"

木兰虽然一直被女子的身份所束缚,但是她也一直在做自己想做呀。

所以,这句台词有什么意义呢?我不是很明白,反而有一种喜感,即"终于如我所料地死了"。

其次有明显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

影片太过强调木兰的个人能力,这是给我的感觉。

自从木兰打通任督二脉,恢复女子身份,她的人生就开了挂。

第一, 她是军营里最厉害,武功最强的一个。男子全都不如她。

第二, 在千军万马只能等着被宰的情况下,她凭借着聪明才智引发了雪崩,不仅救了兄弟,还让敌军全军覆没。

第三,当她得知了敌国可汗的圈套回去报信时,本来想杀她的董将军不仅不杀她,反而让她带兵回去救皇帝。注意,是让她当老大。

刘亦菲解读花木兰这个角色(看完刘亦菲版的花木兰)(7)

第四,当她带领的小兵回到皇城的时候,遇到了敌人,于是董将军让所有人为她开路,让她快去救皇帝。那场面,啧啧,简直像神奇女侠的中国版。

再说,这救驾之功就这么容易拱手相让了?就算其他小兵武功不如她吧,难道这位董将军也是个菜鸟?唉!

第五,她三言两语就说服了女巫帮她。女巫不仅帮她找到了皇帝,还为了救她被敌国可汗杀了。视为知己者死,女巫可谓死得其所了。

第六,她最后单枪匹马打赢了敌国可汗,救下了被绑在高木架上的皇帝。感情其他人都是傻子,都不知道皇帝被绑了?

女主光环可谓所向睥睨,这种情况我只在两个地方见过,一个是我们正在蓬勃发展的网络女强文,一个就是好莱坞的电影。

总之,看完电影之后,我感觉花木兰除了没有特异功能之外,她的开挂人生和蝙蝠侠、超人、蜘蛛侠、神奇女侠等超级英雄角色一样,都具有极强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

而这种色彩让这个故事失去了原有的中国味道。

刘亦菲解读花木兰这个角色(看完刘亦菲版的花木兰)(8)

最后,我想提一提台词。

关于这点,我就直接单挑出两句给读者感受感受。

比如说,木兰去救皇帝的时候,和敌国可汗打架,虽然最后赢了,但这个过程势必要坎坷一下。

于是,在木兰暂且处于劣势的时候,被绑住的皇帝对她说:"站起来,勇士!"

我就觉得,怎么像在说:"Come on baby!"

就感觉这种台词风格很异域化,跟故事的气质不搭。

当然,这纯属我个人观感。

再举一个例子,木兰的爹接到圣旨准备出征之前,木兰本想劝他,他对木兰大声地说:"我是你的父亲,我应该上战场凭功名给家里带来荣耀……"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感觉他不是木兰的父亲,而是一个美国电影中随便一个超级英雄的父亲。

具体地说,就是这种表达方式太直接。如果是我们中国的导演拍,中国的编剧写,应该会在台词的处理上更委婉含蓄。

而这会改变整部影片的基调。但是也会更符合木兰从军这个故事的气质。

总的来说,影片的外国味儿太重,我这个中国胃有点吃不惯。

刘亦菲解读花木兰这个角色(看完刘亦菲版的花木兰)(9)

03神话色彩

此外,还想说的一个点是,这部电影中加入了神话色彩。这也是让我感觉怪异的一个地方。

影片用到了凤凰。

在故事设定中,凤凰是花家的守护神。在木兰女扮男装离家出走之后,木兰的爹就对凤凰许愿,让它保佑他的女儿。

于是,每次木兰有危险或者困难的时候,凤凰就出现了。

就是这么巧,不需要理由。

在我的印象中,凤凰出现了四次,但是具体情节我只记得三次,所以就以这三次举例吧。

为了贴合情景,我为这三次分别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

第一次:凤凰引路

木兰在投军途中迷了路,在她将最后一个阉哒哒的苹果给马儿吃后,面临着弹尽粮绝的境地,这时候,天空中出现了一只凤凰,为她指了路,将她顺利带到了新兵营。

刘亦菲解读花木兰这个角色(看完刘亦菲版的花木兰)(10)

第二次:凤凰涅槃

木兰被女巫一飞镖射晕,醒来之后又看见了凤凰,然后就打通了任督二脉,干脆利落地恢复女身,披着一头黑长卷发,回去营救她的难兄难弟。

第三次:凤凰于飞

当她去救皇帝的时候,就要和敌国皇帝打架,当然结果是要打赢的。但是你能想象当她飞起来的时候身后出现了一双凤凰的翅膀吗?

我觉得挺突兀的。

就像一个人穿了一件不合适的衣服强行凹造型,不仅不能掩盖身材的缺点,连优点都一并遮住了。

其实在我的印象中,木兰从军是一个虽然带有传奇色彩,但是却很简单朴素的故事。

但是这只凤凰的出现,让这个故事失去了原汁原味的感觉,失去了《木兰辞》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般意味深长的意境。只会让人感觉:这只凤凰是来干嘛的?

在我看来,它的出现只是为了出现而出现,不仅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累赘。

刘亦菲解读花木兰这个角色(看完刘亦菲版的花木兰)(11)

04总结:为什么会混乱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我想我已经解释清楚了我越看越迷糊的原因。

其实,在最后木兰被皇帝赐剑封官的时候,我还是很有感触的,当时脑子中闪现了一句话:女子未必不如男,只要有能力证明自己。

我想,这也是这部影片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思想之一。

还有另一点不可否认的,也是电影中出现多次的关于"孝"的问题。

木兰替父从军是孝毋庸置疑。

影片最后也特别用一个情节传递了这个信息:

皇帝要封木兰做大统领,结果被木兰拒绝,理由是"女扮男装,有辱家门",要回去跟父母请罪,求得原谅。

然后皇帝就说了一句话表示肯定:"爱家视为孝"。

还有在影片中多次出现的中间刻有"孝"字的玉佩。

无不都在强调在中国历史上"孝"的重要性。

但就是因为这些信息的汇聚,才会让人觉得混乱。

一句话: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

刘亦菲解读花木兰这个角色(看完刘亦菲版的花木兰)(12)

就像前文所提到的,影片多次强调木兰的谎言,谎言这事儿可谓贯穿影片的始终。最后又来强调孝心这件事。木兰的孝心我们理解了吧,又让人觉得这个故事是在鼓励女子自强不息。

那么,到底哪个才是重点呢?感觉没有重点,或者说,每个都是重点。

但这二者并无本质区别。

"孝"是我们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诚实"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自强"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但是在一个故事中真的不必一视同仁、平均分配。

所以我才会说,我看懂了结尾,没看懂过程。

因为这个过程太多元化,每个阶段都在提出一个主题,而每个主题之间又有一种被墙板隔开的生硬感。

看完之后,深感老外对我们的中国故事有所误解。

但是外国人来翻拍我们中国的故事也算是对我国文化的宣传和认可,咱们也不能太苛刻对吧?

虽然我今天在这里吐槽了这么多,姑且算是吐槽吧,但我认为还是持鼓励的态度为上。

最后我想说,刘亦菲小姐姐演得挺好的。


作者:大黎,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欢迎关注账号:大黎说成长。

谢谢阅读,欢迎留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