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的徒弟大有玄机 赵本山及弟子的笑料

在北方看春节联欢晚会主要看小品,尤其是看赵本山及其弟子的“压轴”小品,看完后也就标志着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基本上结束了。

有时候还要看一看第二天的回播,再回味一番、评论一番、甚至模仿一番。说学逗唱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自从到南方以后,发现每年看春节联欢晚会的人并不是很多,坐在电视机前等待赵本山及其弟子表演小品的人更不多。

赵本山的徒弟大有玄机 赵本山及弟子的笑料(1)

当和他们聊起来的时候,他们居然说“春节联欢晚会有什么好看的?”我说:“赵本山和徒弟们的小品精彩呀!”“拿别人的生理缺陷说事,真的好看吗?”他们会莫名其妙地看着我说。

我愕然,猛然间想到:赵本山及其弟子的作品里有太多的“残疾人”。几乎每部作品里都有,而且不仅仅是小品里,所拍摄的影视剧作品里也有,甚至有的作品里还比较多。

用残疾人的生理缺陷做卖点,让亿万观众捧腹大笑,可中国约8500万的残疾人能笑得出来吗?他们当时的感受是不是心里在流血?

‬01 赵本山的盲人形象

赵本山的徒弟大有玄机 赵本山及弟子的笑料(2)

赵本山凭借《摔三弦》一举成名,而他成名的最主要原因可能就是他惟妙惟肖地饰演了一个盲人。

从此他便开始了模仿“残疾人”的风格,用“残疾人”的出错、出丑的表演令观众捧腹大笑。从而造就了他喜剧的代名词,而迅速爆红。

随着赵本山的爆红,伴随而来的也有一些质疑,这种拿别人的生理缺陷说事,外加“装疯卖傻”的表演方式,是不是在歧视“残疾人”?

身体上有残缺,智力上有缺陷的人,才会在行动上、处事上有不同于寻常人的表现。而搬到银幕上一味地扩大化,是否是一种伤害?

赵本山的徒弟大有玄机 赵本山及弟子的笑料(3)

赵本山,1957年10月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6岁时母亲病逝,父亲远走他乡。从小跟二叔学艺,弹三弦、拉二胡、吹唢呐、唱小曲、演二人转等。

苦难的童年是他一生的财富,盲人二叔的启蒙教育给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仅培养了他的演技技能,盲人的形象在他脑海中根深蒂固。

赵本山除了饰演盲人,也模仿半身不遂患者(隔壁吴老二),模仿瘸腿患者,模仿朴实淳厚的农民,模仿吹牛的人等。

他的表演风格被他众多弟子沿袭,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评论作家丁晓宇称,“赵本山师徒丑化亵渎了中国农民与男人。”

‬02 小沈阳的装扮和声音

赵本山的徒弟大有玄机 赵本山及弟子的笑料(4)

小沈阳真正爆红是在2009年春晚,同赵本山、毕福剑、鸭蛋共同出演的小品《不差钱》。小品中类似裙装、扭捏作态的女服务员形象令人忍俊不禁。

驾轻就熟的兰花指、似女非女的娘娘腔说话语气和另类的口头语“噢”,都给人留下了无法言语的印记。不像男人形象,但也绝对不是正常女人形象。

此后小沈阳在某些综艺节目和影视剧中也“男扮女装”出演过,笑点比较多,但真正的艺术效果没有多少,给人的感觉就是喜剧或者是闹剧,一笑而过。

出演小品《不差钱》的同年,就一同主演了张艺谋执导的《三枪拍案惊奇》。在剧中饰演一个富二代,性格中性化,着装女性化这样的一个角色。

赵本山的徒弟大有玄机 赵本山及弟子的笑料(5)

在《乡村爱情》中饰演小人物王天来,性格胆小、懦弱、娘娘腔又有点蔫坏。剧中他另外一个标志性的毛病就是甩头,正常人不会有这样的动作。

新民网评价比较中肯,“小沈阳在北方尤其是东北甚有名气,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但和他师傅赵本山一样,在中国南方以及国外的影响力不如中国北方。”

凤凰网评价非常辛辣,“小沈阳的声音到装扮,再到平时的言行,可以说充满了低俗的影子,如此不伦不类的小品演员竟然能在中国成为众人追捧的大腕明星,实在是匪夷所思。”

生活中本来就有人因心里疫病而女性化的男人,也有因身体疾病而头抖的人,这些人的内心是痛苦的,当把他们的缺点放大到银幕上去,深深地刺痛着他们的心。

‬03 面部痉挛的赵四

赵本山的徒弟大有玄机 赵本山及弟子的笑料(6)

“他妈在梦里告诉他说是小时候掉冰窟窿里了,冻出了毛病”。一说话嘴就抽,腮帮子网上提。他的顺口溜就是“赵国强、赵国强、腮帮子顶上安弹簧”。

有点驼背,说话也不是太清楚,会跳一种“特殊的舞”。喜欢带蓝帽子,上身穿一件带窟窿地白色背心,下身穿一个所谓的“七分裤”,一双大皮鞋。

剧中人物形象猥琐,弯腰、驼背、口齿不清,夸大了这些病患,尤其是生活中本来就存在面部痉挛的疾病患者。每看一眼这样的表演,可能内心都会颤抖一下。

没有过多的艺术效果,包括他的其他综艺节目也是这样,用病人的痛点或者浮夸的语言、肢体动作给别人增加一点笑料,这种表演的生命力不强,不会持久。

‬04 刘大脑袋

赵本山的徒弟大有玄机 赵本山及弟子的笑料(7)

脑袋大本不算什么毛病,但直接叫“大脑袋”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吧?给人的感觉便成一种病了,一种不正常生长的后果造成的,所以人们还是很忌讳这样的外号的。

他的第二个特点是瘸腿,也是赵本山惯用的一个“包袱”。似乎走路一脚深一脚浅,特征非常明显。记得在某个小品里就曾出现过“一下一米六一下一米七”的纷争,别人听了觉得好笑,而有此残疾的人很心痛。

眼睛的毛病就是一眼大一眼小;头发的毛病就是一撮“天线头”;说话的口头语就是“必须的嘛”。这些毛病集一身,看着是有喜剧效果了,可难免让一些人不对号入座。

曾经的国家一级演员,演技没的说,为了配合剧情需要、配合“赵家班”的演戏风格。感觉真的没必要,正如他现在一样,离开这个群体,自己发展的也比较好。

‬05 结巴刘能

赵本山的徒弟大有玄机 赵本山及弟子的笑料(8)

光头,无可厚非,这可能就是天灾吧。这样的情况大有人在,不算毛病。爱贪小便宜、嫌贫爱富、小气、心眼多,这种人在农村也都存在,但过多地展示出来就显得倡导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不对路。

农村也有很多值得颂扬的东西,把农村人的真善美诠释出来、把那种特有的朴实演绎出来,同样是一种难得的精神文化,同样是在宣传一种正能量。

结巴刘能,是其塑造的一个主角形象。而且是越着急越严重,用剧中的话说就是“挂不上档”,这确实也是东北人对结巴或者说话不利索的人的一种攻击语言。

装扮的不着调,处事的斤斤计较,但后期的极度爱慕虚荣,加上一直的结巴。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有损农民的形象。特别是当今社会,人们不禁要问:农村真的这样吗?

06 大舌头王木生

赵本山的徒弟大有玄机 赵本山及弟子的笑料(9)

“王大拿”给出王木生“大舌头”的原因,是小时候埋煤堆里了,王大拿往外扒的时候抠到舌头了,导致致口齿不清,被王大拿生气的时候称为“大舌啷叽”。

“大舌啷叽”属于纯粹的东北话,是在对“大舌头”的人比较生硬的语言攻击。是一句比较忌讳的话,用的时候比较少,甚至有些东北人都忘了这句话。

后来王木生这个角色由赵本山的得意弟子田娃扮演,范伟版的王木生是一个单纯搞笑的富二代,而田娃版的王木生更像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二人的共同点是都把“大舌头”演绎的淋漓尽致,确实非常专业和成功,也确实让本身有“大舌头”缺陷的人更不想说话了。

07 尾声

赵本山的徒弟大有玄机 赵本山及弟子的笑料(10)

赵本山的儿子模仿残疾人走路,这段视频曝光之后引起了网友们的极大争议。人们没有过去那么包容,也许是因为国民素质已经提高了。

赵本山老师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他的弟子们还活跃在舞台上,并且重复着过去的演艺风格。希望尊重艺术,更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艺术来自生活,但是高于生活。虽然赵本山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但既然我们选择了演绎、选择和艺术沾边的方式,我们是否也应该思考文化,注意作品的定位?

国民素质全面提高的演员也应提高自身素质和作品质量,只有这样,德艺双馨才能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

本文对表演者本人没有异议,只是对表演风格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不知道你怎么看?

(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