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干眼干燥综合症(有一种口干眼干)

口干眼干燥综合症(有一种口干眼干)(1)

入秋后,一些人会被“干”困扰:一天到晚总喝水,老跑厕所,还是觉得口干舌燥、皮肤发痒、眼睛发干……

普通的“秋燥”通过皮肤保湿和饮食补水可以改善。而有一种特殊的“干燥”,就算疯狂补水也无济于事。

口干眼干燥综合症(有一种口干眼干)(2)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教你辨别秋季干燥与干燥综合征的区别。

受访专家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 徐晓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风湿免疫内科副主任医师 沈桂芬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 金银姬

干燥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泪腺和唾液腺等分泌腺、具有高度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女性较男性多见,发病年龄高峰在50~70岁。

患者会出现口干、眼干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吞咽困难、牙齿发黑脱落。这种疾病既不属于口腔科也不属于眼科,而是风湿免疫科疾病。

口干眼干燥综合症(有一种口干眼干)(3)

干燥综合征早期起病隐匿,严重时可能累及肺脏、肾脏、神经系统等多系统。因此,早诊断、及时治疗十分重要。

血液系统

患者白细胞或血小板会减少,血小板低下严重者可伴出血现象。

神经系统

以周围神经损害多见,可致骨、关节、肌肉病变,部分患者会出现手麻、脚麻的症状,甚至发生关节的肿胀疼痛。

肾脏

30%~50%的干燥综合征患者有肾损害,主要累及远端肾小管,表现为低钾血症、肾小管酸中毒等肾脏疾病,严重者会出现钙化、肾结石等问题。

消化系统

胃肠道会因其黏膜层外分泌腺体病变,而出现萎缩性胃炎、胃酸减少、消化不良等非特异性症状。

肺及呼吸系统

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患者轻则出现呼吸道干燥、干咳,严重者可出现气短、肺心病、心包积液及肺间质纤维化。

干燥综合征vs秋季干燥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口干、眼干都不太注意,认为是秋季干燥或者上火,出现龋齿也以为是口腔病。

事实上,嘴巴干不一定是秋燥,眼睛干也不一定是对着电脑时间长了。

干燥综合征

秋季干燥

主要症状

多种症状一起出现,如口干、眼干,同时还可能有牙齿发黑、龋齿、关节痛、腮腺肿大等问题。

主要是嘴巴干,眼睛不一定干

如何诊断干燥综合征?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眼干、口干。

眼部症状

是否每日感到不能忍受的眼干,持续3个月以上?是否反复有眼部磨砂感?是否使用人工泪液每日大于3次?

口腔症状

是否每日感到口干,持续3个月以上?成年后是否有反复或持续的唾液腺肿大?吞咽干食是否需要液体送服?

口干眼干燥综合症(有一种口干眼干)(4)

以上问题至少有一个回答肯定,就说明有眼干、口干症状。

此时需要及时就诊风湿免疫科完善检查,同时就诊口腔科及眼科做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有无干燥综合征可能。

这样缓解干燥,平稳过秋天

由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没有明确病因,所以暂时没有明确的预防方法,也没有治愈办法,患者能做到的就是当发现疑似症状时及时去医院就诊。

要提醒的是,类似干燥综合征的某些症状可能是其他疾病所致,例如关节炎或关节痛的症状,有时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引起;消化不良可能只是单纯的肠胃不适,不必过分忧虑。

但当患者被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后,同时出现口干、眼干症状时,才建议考虑是否为干燥综合征。

对于干燥综合征患者来说,怎样安稳度过秋季呢?

No.1

控制原发病,及时就诊

出现上述症状者,最重要的是及时到正规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接受全面检查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累及肺、肾等重要脏器。只有控制住原发病,才能更好地缓解目前不良状况。

另外,如果患者服用降压药、抗心律不齐药、抗抑郁药等也会出现口眼干燥,就诊时要告知医生,方便医生做出正确判断。

No.2

加强滋润度,呵护皮肤

对干燥综合征患者来说,如果皮肤过于干燥,需加强滋润度。

一般在洁面、洗澡后,患者可以使用润肤露进行皮肤滋润,锁住水分的同时,降低皮肤敏感性。

另外,不要频繁洗澡,洗澡时间也不宜过长,还要控制水温,这样有助于减少对皮肤表面油脂层的损害。

No.3

改变生活习惯,保湿口腔

患者应减少吸烟、喝酒,降低对口腔的伤害;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多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多使用含氟的漱口液漱口,以降低感染风险。

No.4

使用人工泪液,滋润眼睛

很多干燥症患者会出现眼睛干涩、有异物感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人工泪液缓解干燥症状、减少眼角膜的损伤,并可有效防止出现眼部并发症。

No.5

适度锻炼,保护关节

加强身体锻炼,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但不能进行剧烈运动,可以进行太极拳、慢跑、走路等舒缓运动。

日常生活中,出现关节僵硬、疼痛、肿大变形、活动受限,最好到医院做相关检查,排查关节疾病,提防免疫系统疾病。

最后提醒大家,若出现身体系统性损害的疾病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及早到医院进行正规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本期编辑:刘云瑽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