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篆刻家的字完全不认识(清代篆刻家吴熙载)

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介绍清代篆刻家吴熙载,今天我们带大家一起欣赏下吴熙载个人用印。包括姓名字号印、书画鉴藏印。

吴熙载(公元1799~1870年)原名廷飏,字熙载,后以熙载为名,字让之,号晚学生、晚学居士。

清代篆刻家的字完全不认识(清代篆刻家吴熙载)(1)

印文内容:廷飏之印

印章尺寸:19mm×19mm

“廷飏”,吴熙载原名廷飏,此印是吴熙载早年名印。“廷飏”二字略宽,“之印”二字略窄,“廷”字取横、曲之势,“飏”字特别是“风”部以曲线之姿得“风”之写意之态,“昜”部的留空亦是映衬“风”之写意。可见此时的印风更加的贴近浙派所引领的写意的印风。“风”部亦作了省笔,更加接近简体的写法,与篆法有所不同。“印”字亦是作了上下部首的颠倒,写意之字更是洒脱随意,且颠倒之意亦有衬托风之意蕴。比之浙派写意的古朴,此印更多灵动。

清代篆刻家的字完全不认识(清代篆刻家吴熙载)(2)

印文内容:吴廷飏字熙载

印章尺寸:29mm×30mm

吴熙载的姓名印,从印面整体上看,很多方角的处理,使得整个印面更加的方正庄重,几处笔画尾端的尖锐处理,更加增添了些许的棱角感,并有冲刀一刀到底的刀感。一些弯弧的圆弧处理,化解了太过方正所带来的板滞感,是直、弧相互衬托。细细看印中的刀法,很多都保留了汉印雕琢感,而未做刻意的工巧的处理,尽可能的保留了刀刻的质感。整体风格更加接近东汉时期的印风。

清代篆刻家的字完全不认识(清代篆刻家吴熙载)(3)

印文内容:吴廷飏诗词书画印

印章尺寸:22mm×29mm

书画鉴赏收藏印,此类印是作为个人的诗词书画用印。亦是汉白文印的印风,中正安舒,又保留了印石的质感。边角的破边处理,笔画间的粘连处理,都处理的比较自然,既使得面不至于太过残破,更加增添了历史的沧桑岁月感。“飏”的“风”部做了很多的省笔与屈伸,“诗”字更加是直接省略了下部的“寸”部。古朴方正又不失灵动。

清代篆刻家的字完全不认识(清代篆刻家吴熙载)(4)

印文内容:吴廷飏印,熙载

印章尺寸:10mm×10mm

清代篆刻家的字完全不认识(清代篆刻家吴熙载)(5)

印文内容:熙载

印章尺寸:8mm×15mm

清代篆刻家的字完全不认识(清代篆刻家吴熙载)(6)

印文内容:廷飏私印

印章尺寸:15mm×15mm

清代篆刻家的字完全不认识(清代篆刻家吴熙载)(7)

印文内容:熙载手拓石墨

印章尺寸:15mm×15mm

清代篆刻家的字完全不认识(清代篆刻家吴熙载)(8)

印文内容:封完印信

印章尺寸:20mm×20mm

清代篆刻家的字完全不认识(清代篆刻家吴熙载)(9)

印文内容:吴廷飏印

印章尺寸:25mm×25mm

清代篆刻家的字完全不认识(清代篆刻家吴熙载)(10)

印文内容:熙载

印章尺寸:25mm×25mm

这是一系列的吴熙载的私印,被清末民国画家、收藏家高野侯先生所得。高野侯(1878—1952)现代画家、鉴赏家。字时显,号欣木、可庵,浙江杭县(今余杭)人。清末举人。精鉴定,富收藏,以古今名人梅花作品为多,有"五百本画梅精舍"之称。善画梅花,工篆刻。1913年任中华书局董事、美术部主任。陆续出版名人书画影印本多达百数十种。主编西泠印社《金石家书画集》十八册。传世作品有《墨梅图》轴,图录于《当代名人画海》。

我们看到这一系列的吴熙载的私印几乎包涵了各个时代汉印风格的印作。

清代篆刻家的字完全不认识(清代篆刻家吴熙载)(11)

印文内容:仪征吴熙载收藏金石文字

印章尺寸:13mm×70mm

款文内容:此真攘翁精品也。甲申二月。广陵卞獧老持赠海陵王白齋。白齋喜如烈士得宝剑焉。属射陵虞虞山记其事于颠。

此类的印章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燕国地区的印面风格,但是又有所不同,燕国古鉨的边框未有如此宽粗的。这种边格是运用了封泥风格的粗边框。封泥,又称泥封。封泥最初是对文件起保密作用的工具,是印章按于泥上作为实物和木制牍函封缄的凭证。最初的印章就是盖在封泥上的,作为凭信,以实用为主,随着文人参与篆刻,赋予了封泥艺术性的表现。此印的粗边框介于汉印的粗边框与封泥样式边框之间。

我们亦可以从后人的边款内容了解此印的流传历史的一部分。亦可以看到其时人对吴熙载印作的追捧。

清代篆刻家的字完全不认识(清代篆刻家吴熙载)(12)

印文内容:吴熙载

印章尺寸:23mm×23mm

清代篆刻家的字完全不认识(清代篆刻家吴熙载)(13)

印文内容:吴熙载

印章尺寸:20mm×20mm

两方吴熙载的姓名印,四字文字排列都是用了逆时针的方式。风格也较为近似,只是在局部的小处理上有方、曲的区别。

清代篆刻家的字完全不认识(清代篆刻家吴熙载)(14)

印文内容:让之

印章尺寸:22mm×22mm

清代篆刻家的字完全不认识(清代篆刻家吴熙载)(15)

印文内容:让之

印章尺寸:20mm×20mm

两方吴熙载的字印,我们可以看到“让”字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而之字的处理却完全不同,一个中正安舒,一个婉转优美,分别代表吴熙载印作中两种不同的风格。

清代篆刻家的字完全不认识(清代篆刻家吴熙载)(16)

印文内容:晚学生

印章尺寸:23mm×23mm

吴熙载晚年字号晚学生、晚学居士,此印我们可以与上方第二方“吴廷飏字熙载”印作些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不同,特别是尖锐的笔锋、刀锋处理更加的收敛,更加的内敛。弯弧的处理亦是更加的古朴自然。直势使得印面更加平正,而曲势婉转自然,锋芒微含似露,如宝剑藏于鞘中,但又无法遮掩其绝世的剑锋。

清代篆刻家的字完全不认识(清代篆刻家吴熙载)(17)

印文内容:晚学居士

印章尺寸:21mm×21mm

清代篆刻家的字完全不认识(清代篆刻家吴熙载)(18)

印文内容:晚学居士

印章尺寸:38mm×38mm

两方吴熙载晚年的字号印,第一方,用雕琢感来意蕴书法之笔意,一方则是看似元朱文印却有用不同的弧度来避免太过婉转所带来的的巧弱,与碎切的刀法浑然一体,似巧实厚。印作中各种小章法,如挪让、增减、呼应更是浑然一体。

以上是吴熙载的一些个人所用的姓名字号印与书画鉴藏印,大致按治印的时间给出,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印风的逐渐成熟与改变。最后给出的是吴熙载六十五岁之时,为赵之谦所治的两方印章:

清代篆刻家的字完全不认识(清代篆刻家吴熙载)(19)

清代篆刻家的字完全不认识(清代篆刻家吴熙载)(2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