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为什么(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为什么(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1)

魏徵,唐朝初年大臣。

此人为人耿直,刚正不阿,敢于针锋相对提出自己的意见。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为什么(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2)

魏徵

李世民想修一座宫殿,为此,他小心翼翼的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并且说要尽量减少预算。

魏徵站出来对李世民说:“你想效仿隋炀帝的奢靡吗?”

县丞皇甫德上了一份言辞激烈的奏折,李世民非常恼火,要治罪此人,魏徵站出来说:“向皇上进谏,只有言辞激烈才能引起您的注意,因为言辞不佳就治罪官员,不是明君的做法。”

李世民确有几分畏惧魏徵的性格和脾气,他在御花园养了一只非常漂亮的鸟,正托在手上观赏,此时,魏徵来了,李世民赶忙把小鸟放在了袖子里,谁知道魏徵没结没完的启奏,等魏徵离开的时候,鸟已经闷死在李世民的袖子里。

朝堂上,遇到有争议的问题,皇上总要偷偷看看魏徵的脸色,害怕这个家伙又跳出来说话。但是,李世民知道,魏徵忠心耿耿,总能提出正确的意见,虽然经常弄的面红耳赤,李世民并不责怪魏徵,反而很敬重他,把他当做股肱之臣。

终于,朝堂上又发生了争执,这次,李世民终于忍无可忍:“魏徵,你这是欺君”。魏徵毫不示弱:“陛下,你这么决定和桀、纣没有什么分别。”李世民气的浑身颤抖,站起来回到了后宫。

长孙皇后知道情况后,换上了庆典上才穿的盛装来见李世民。

李世民觉得莫名其妙。

长孙皇后说:“听说陛下看中魏徵,敬畏魏徵,现在看来魏徵确实是难得的社稷之臣,他敢于提出别人不敢提出的意见,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您是明君,再有这样的大臣,何愁国家不富强呢,这些不值得贺喜吗?”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为什么(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3)

李世民与魏徵

贞观十七年,魏徵病逝。

李世民悲痛不已,亲自为他起草书写碑文,给了魏徵最高的褒奖。

魏徵去世后,李世民非常怀念他,他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不在了,我也失去了一面绝好的镜子呀。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为什么(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4)

《西游记》中的门神魏徵

小说《西游记》中说:唐丞相魏徵斩了泾河老龙王之后,老龙王的鬼魂自觉委屈,便每夜进入内宫找唐太宗李世民索命。无奈宫门外有秦琼,尉迟恭二将把守,老龙王冤魂自不敢从双锏双鞭下走过,便转至皇宫的后宰门,砸砖碎瓦。由于秦琼和尉迟恭已在前门,故丞相魏徵只好亲自持诛龙宝剑夜守后宰门,时间一长,老龙王的冤魂渐渐地衰落下去,魏徵手中那把诛龙宝剑便不再呈高扬之状而垂立一侧了。魏徵在隋唐演义中本是一文臣,最早在潞城县二贤庄三清观内当道长,后被民间奉为门神后,其像也仗剑怒目,一派英武气概。

------ 以人为镜 可以知得失 END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