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读完麦田里的守望者(麦田里的守望者)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书是美国著名作家J.D.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它刚出版的时候就成了当时美国的一些主流傻*正经人士眼中的“洪水猛兽”,一些美国的图书馆将它列为禁书。

后来这本书被美国大多数中学和高校列为了课外必读书目,有些公共学校还把此书当成教材。

而这本书在美国的销量早已超过千万册,现在它在全球的销量更是超过了六千万册,塞林格也因此成为一代文学大师。

比尔·盖茨、伍迪·艾伦等名人都曾回忆这本书对自己的青少年时期阅读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纽约时报》曾评价:

在美国,阅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就像毕业要获得导师的首肯一样重要。

塞林格告诉了世界,谁是垮掉的一代,谁是叛逆的英雄。

5分钟读完麦田里的守望者(麦田里的守望者)(1)

《麦田里的守望者》美国作家J.D.塞林格

02

这本书里,我们都喜欢霍尔顿的这么一段话: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儿。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在小说里,霍尔顿是一名16岁的高中生,他学习成绩极差,多门不及格,被校方开除,由此成为了一个被放逐的少年,独自坐在山顶上,遥望那个虚伪的世界。

为期三天的游荡过程中,霍尔顿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他站在成人和童年的中间,把世界分成了两半,真诚的和虚伪的,但又充满矛盾。

霍尔顿的弟弟天性纯真,却因病去世。他还有一个妹妹,只有10岁,同样单纯。

两人进行过一次真诚的对话,霍尔顿总是想象着,有一大群孩子在麦田里玩游戏,没有任何大人看着,旁边就是悬崖。

“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个跑向悬崖的孩子——我是说要是他们跑起来不看方向,我就得从哪儿过来抓住他们。我整天就干那种事,就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得了。”霍尔顿说。

我们的霍尔顿,那个书里的长不大的孩子霍尔顿,在离开这个城市之前,带他的小妹妹菲比去骑木马。

菲比骑在木马上,一圈一圈又一圈。霍尔顿想:我险些儿他妈的大叫大嚷起来,我心里实在快乐极了,我老实告诉你说,我不知道什么缘故。她穿着那么件蓝大衣,老那么转个不停,看去真他妈的好看极了。

16岁的霍尔顿就是一个单纯的孩子,他最想守望的,正是那些孩子们纯净的心灵,他之所以讨厌这个虚伪的世界,是因为那些虚伪的人们玷污了小孩子纯净的心灵,在霍尔顿眼里,没有什么比这更可怕的了,所以他才不顾一切要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其实满世界都是霍尔顿。16岁的霍尔顿,30岁的霍尔顿,60岁的霍尔顿。他们看透了世界之平庸,但无力超越这平庸。他们无力成为“我”,但又不屑于成为“他”。

5分钟读完麦田里的守望者(麦田里的守望者)(2)

读书,唯有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才能产生更多思想的火花。

以下是我和朋友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的相关探讨,如果你也恰好读过这本书,可以在文章最后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我一定会认真回复的。

PH先生: 看过《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吗?

僭越 (房夏巴): 嗯,看过。你应该也看完了吧,有什么感觉?

PH先生: 我昨天刚看完,我觉得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霍尔顿的影子,只是大家都不知道怎么表达,也不知道如何反叛,于是只好选择和周围的一切人事物妥协。这是我的一些观点,你觉得小说霍尔顿这个主要人物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僭越 (房夏巴): 霍尔顿不仅看到了现实主义的弊端,也看到了理想主义的弊端,同时他也明白,时间对理想与现实的限制,所以他把生活置于现实与理想的交界,不向现实妥协,也不隔离现实,有理想,但又否认了理想的永恒价值,他的思维有一种荒诞主义色彩,同时又想修正现实与理想中的现实的偏离。

PH先生: 是啊。正如书的结尾所写的,他也怀念他曾经讨厌的那些人。

僭越 (房夏巴): 他曾经所讨厌的人,也是他曾经所面临的现实的缩影,讨厌,但仍得和他们为伍,同时激发他要改变的激情,然后激情一点一点消散,最后这段时光成为他人生这条线的一段,变成了自我的一部分。这和加缪有点类似,人永远也谈不上改变生活,不管怎么说,什么样的生活都半斤八两。

PH先生: 是的,加缪的《局外人》我也看完了。

僭越 (房夏巴): 对生活中,不符合自己意愿的部分,持敌对态度,会无形将自己推向另一个极端。

PH先生: 所以宽容也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吗?

僭越 (房夏巴): 宽容和一味的原谅还是有区别的。

PH先生: 宽容也存在度的问题,需要权衡。

僭越 (房夏巴): 对的。即便是物理定律,也都会有一个普适范围,霍金在时间简史中说过,任何物理理论都是临时性的,你不可能永远证明它,不管它满足了多少次实验,却永远不能保证它与下一次不发生冲突。

PH先生: 是的。我觉得霍尔顿跟他的妹妹菲比的关系特别纯真,换句话说,他妹妹菲比或许是他现实感情的全部寄托,是他的那些所谓的女朋友没办法与之相比的。你觉得呢?

僭越 (房夏巴): 对,他和妹妹的感情是最纯真感情,童年也是霍尔顿最接近他理想的时候,他回忆的这段经历也是他一步一步远离童年的过程。让他不放弃他的理想的主要原因也是妹妹对他的爱。

PH先生: 妹妹舍不得他离开,所以才执意选择要跟他一起走,但还是被他拒绝了,因为他明白那只是他一个人的理想,没有其他任何人可以参与其中。

僭越 (房夏巴): 他与他的同学他的老师以及他所认识的所有人的感情,已经没有与妹妹的感情那样纯粹,他感觉到,他认识的人都在被理想与现实所折磨,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纯真放在了内心最深处,尽管在抗争这种折磨,但无法避免内心都在一定程度上被侵蚀。

PH先生: 是的。

僭越 (房夏巴): 这本书的言外之意也有一点是:童年是人最纯粹的阶段,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童真多多少少难免都会被侵蚀,让我们成长的东西,也潜在的侵蚀了我们最美好的东西。他的老师,他的几个朋友和几个女朋友还有他自己,曾经都像他的妹妹那样纯真。

PH先生: 对的,这是一本让我们无限怀念童年的书,也是一本让成年后的我们认清理想与现实关系的书。本书的作者塞林格也在接受采访时说:霍尔顿在某种意思上其实就是他自己。

PH先生: 今年是塞林格百年诞辰,这本书曾经轰动了整个美国。

僭越 (房夏巴): 嗯嗯,虽然作者和我们已经不属于同一个时代,但他的思想确实超脱了时间。

PH先生: 对的。这或许也是文学的一种意义吧。

正如乔治·R·R·马丁所说的: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我们之所以不断阅读,那是因为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的人生,更加完整地认识身处的世界,从而更好的去过自己的生活。

希望我们读过《麦田里的守望者》之后,这一生尽可能活的更加真实和精彩。

5分钟读完麦田里的守望者(麦田里的守望者)(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