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一箱石头(平原县古镇水务街)

民间故事一箱石头(平原县古镇水务街)(1)

文:东方雨

在平原县的东部有一座很古老的村镇——水务街,古镇的村里村外遍布着大大小小口数不清的古井,有的已越千年;乡民们说老时间的时候,古镇里里外外、东西南北共有水井七十二口,很早就有“三步两眼井”的说法。

『古井的来历』

战国末期,天下纷争,兵火不断。孙膑后人为躲避灾祸,举家外迁(祖上是滨州市惠民县)。路经此地,看到此处土地肥沃,河流环绕,大路畅通,交通便利,是一块适于居住的风水宝地,于是就在此落脚,建寨而居。

为提防盗贼匪患,他们按照八卦阵形夯筑围墙,四设寨门,修筑八卦迷魂寨。为防备匪祸火灾,寨内寨外掘井七十二眼,以备用急。

从古寨北部古井的分布位置来看,的确有些蹊跷。笔者经过实地查看,并草绘一图(见图),竟出乎意料地看出点端倪,七口水井散布的大体位置酷似北斗七星,着实令人费解,难道当时建寨掘井时,设计者是有意安排?还是无意为之?心下猜测,许是有别的可能吧!

图示:

民间故事一箱石头(平原县古镇水务街)(2)

还有一种说法:说的是南北朝时期,古寨水务街发展成为县域内比较大的村镇商埠,有据为证,《平原县志》记载:“北齐时期,域内商埠,凡二十,水雾有之。”

北齐时候,古镇水务街道商业活动已然兴旺发达,官道两侧店铺林立,人口稠密,已愈千人,已成为县域之内东部区域比较大的商埠集镇。

由于古镇上商业兴隆,很多人开始从事货物贩运,开店纳客或经营餐饮的诸多营生,慢慢就形成了“逢五排十”的商贸集市。比较有名的店铺是一户段姓人家,开了一家大车店,接纳过往商旅,生意十分火爆,人称“骡马段家”。

商业的兴旺,铺面的增多,使得古镇水源十分紧张。商家们为生活方便,取水便利,便就近掘地凿井,于是很多富裕的家庭家家户户都挖掘了深井。那个骡马段家院内就有一口水井,井水富足,很多跑大车的客商驻店汲水,洗漱饮马。

『历史故事』

明朝初期,朝廷开挖朱家河,在此设置中转码头,积土成阜。古镇便抬高重建,地形北高南低,北部高耸,南部低缓,尤其北门元武门外,地势陡峭,如临深渊。

“元武门”外有一宽阔水域——水坞港,其西北角与朱家河相贯通,许多货运船只,或官家船只都会驶入港内,他们为古镇更增添了繁忙……

过往客商晓得此地富足,每每停歇于此,住店打尖,贩卖货物。每逢佳节,集市上更是人头攒动,拥挤不堪;商贩摊位星罗棋布,不见首尾。

据说有年大旱,黄河之水补给困难,致使村寨七十二口水井里的井水半天时间被汲取一空,实属罕见。

『古井现状』

古镇水务街有一怪异现象:自从堆积码头以后,镇子内所有水井皆成懒水(不好喝的水),只有镇子边上的井水才是甜水,尤其镇子东北角、绿瓦寺外的那口水井尤为特殊,不仅清澈绵软,且质甘水甜。

二十年前,家家户户按上了自来水,镇子里的古井大部废弃弗用。为安全起见,水井主人特意加物覆盖,遮物掩埋。你道为何覆盖,而不填埋?据说水井为龙王的眼睛,填埋不得,否则会触怒龙王,招来灾祸。

至于古寨七十二眼井的说法是否属实?镇子一些有心人也曾认真核实排查过,都没有统计出确切的数字。目前熟知残存的古井大约有三十口之多,但“三步两眼井”的故事村民们却津津乐道,说讲不烦!

民间故事一箱石头(平原县古镇水务街)(3)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