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桥炸毁是哪一年(海珠桥半部现代史)

#壮丽祖国河山##焕燃假期##带你游广州#@头条旅游@动画导演饺子

海珠桥炸毁是哪一年(海珠桥半部现代史)(1)

海珠桥的有弧度的桥引

引子:

海珠桥,广州市第一座横跨珠江大桥; 之前都靠小船来回运输;

海珠桥1929年12月动工,1933年2月建成通车;全长356.67米,主桥全长182.90米;

海珠桥,经过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当局两次大的破坏,开合功能已经彻底失去;

2013年9月1日,海珠桥危桥抢修,主桥恢复成1950年时的三跨简支结构;

海珠桥炸毁是哪一年(海珠桥半部现代史)(2)

珠江南岸:riverside(河岸)1933,字样的别墅

86岁的海珠桥,夜景美如画

从广州八家米其林一星的粤菜馆——惠食佳海珠店出来,璀璨秀美、流光溢彩的珠江灯光秀已经上演:

沿岸温润的光线伴着最后一抹晚霞依然在西边藕断丝连、吴侬软语,白天炙热繁忙的珠江已经开始展示自己的另一面:河堤上树影婆娑、路灯下人影幢幢;游江的轮渡放射着五颜六色的光,映印在珠江之上,色彩斑斓。

海珠桥炸毁是哪一年(海珠桥半部现代史)(3)

江边装修风格独特的餐厅

当地朋友问,要不要到珠江边走走?但我却更中意沿江而建的各种风格建筑、以及创意十足的各异的店铺。再好的风景都是老天爷的赏赐,只有将人类的创意浑然天成、不留痕迹的植入大自然风景,才会更有那么点耐人寻味的意思。

这不,一间1933年的“riverside”河畔别墅,欧式的建筑以及雕像让人必须掏出相机去记录。而这间设计风格独特的“榕记”风味餐厅,尽管已经没可能让味蕾和胃口大快朵颐,但记录下它粗犷的装修风格以及外装饰的机械齿轮的张牙舞爪。

海珠桥炸毁是哪一年(海珠桥半部现代史)(4)

海珠桥,第一次劳动大会会址附近

在参观了海珠桥附近的“第一次劳动大会展览馆”之后,终于得见朋友极力推荐的、如今仍然雄踞广州第一桥的海珠桥:

从桥的南岸走过去,海珠桥上世纪30年代的风韵依然犹存。细细玩味这部80年前的中国蔚为奇观的作品,好似在欣赏一部老上海的故事片。尽管有沙沙作响的杂音、画面略微晃动模糊,但唯有那个时代的风情和味道,让人不觉沉醉许久而无法自拔。

或许,我们已经习惯赋予一座钢筋铁骨大桥:雄伟、壮丽等形容词。但,海珠桥给我的第一印象却是:华美。或许是因为,她独有的80多年修炼出来的风韵:

海珠桥炸毁是哪一年(海珠桥半部现代史)(5)

大桥的风景

桥由两个半弧形横架南北,美丽的弧线在不易察觉的江风中似乎有些摇曳;细密的网状结构中间透视过来珠江北岸高楼大厦,则更像一块块自带光源的巨像积木,与上个世纪初期的建筑结构美相形对照。

大桥之下江水,几乎没有时间回归自己的本来色彩;河堤边巨大的榕树随着游船的灯光,像川剧高手在不停的变脸。即便巨型的桥墩,也被岸边路灯和往来不息游船上不断变换的彩灯映衬着:一会儿红、一会儿黄、一会儿绿...。

海珠桥炸毁是哪一年(海珠桥半部现代史)(6)

晚间,观赏游船穿梭不停

朋友说,这座广州珠江最美丽的大桥最珍贵之处在于,仍然保留着三十年代初建时许多的遗存:比如大桥上的铆钉、主体的架构。暗夜的昏黄灯光下,我实在无法印证朋友话,也不懂得如何去印证。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2013年的重修确实恢复了1950年的样子。

海珠桥炸毁是哪一年(海珠桥半部现代史)(7)

这些柱子,应该是80多年前的留存

103万两白银,中国一大奇观

直到1929年,珠江广州段仍然没有任何桥梁连接两岸交通,只能依靠小船来往。

因此,珠江上聚集很多“疍家”,负责两岸各式物资的运载。

同时,广州江北富江南穷、人口财富高度聚集河北一隅。对于当时已成为南中国乃至东南亚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的广州来说,无疑构成巨大发展局限。

而当时,向南拓展的最好办法:建造一条跨江大桥,变水上交通成陆路交通,将人口和经济逐渐向珠江南岸迁徙。

海珠桥炸毁是哪一年(海珠桥半部现代史)(8)

没修建海珠桥之前,珠江上停满了运输的小船

于是,时任广州市长林云陔提议建桥连通珠江南北。经过公开竞标,美国慎昌洋行取得承建权,并由美国马克敦公司承建。整座桥梁耗资103万两白银,设计风格对标英国的伦敦桥。

南北两跨对称布置,原为三孔下承式简支钢桁架桥:设计荷载为二列10吨汽车,中跨为开启式结构,开启和闭合一次约5分钟,以利于大型轮船从桥下通过。

大桥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跨越珠江,南北走向,北接越秀区的起义路(一德路),南接海珠区的江南大道,处在解放大桥和江湾大桥之间,属城市主干路。

海珠桥炸毁是哪一年(海珠桥半部现代史)(9)

海珠石,位于大桥的西北方

最开始,“珠江第一桥”被称为“珠江大铁桥”。后因临近“海珠石”,又有渔舟晚唱、珠江夜月等美景,更名为“海珠桥”。

大桥于1929年12月动工。1933年2月15日,落成通车。

值得一提的是,海珠桥落成时曾在中跨钢梁上镶刻有“海珠桥”三字。由粤籍著名书法家、曾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胡汉民题写,其手书原件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海珠桥炸毁是哪一年(海珠桥半部现代史)(10)

胡汉民书写的海珠桥

开合式大桥只用了15年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全面包围广州。出于战略考虑,国民党广州警备司令部忍痛破坏海珠桥的开闭部分,目的是阻止日军船舰来往珠江河段。

但贪得无厌的日军部队占领广州后,竟然将已经损坏的海珠桥开合机全部拆卸,运回了日本。从此海珠桥便丧失了开合功能,大型船只不能进入内港,只能停泊在黄埔码头。

1949年,国民党当局在败退广州前夕,提出“总撤退、总罢工、总破坏”的行动口号,妄图变广州成为废墟,并以破坏海珠桥为主要目标。

海珠桥炸毁是哪一年(海珠桥半部现代史)(11)

这些铆钉,是当年美国人的吗?

10月,广州卫戍司令李及兰派遣军队和便衣特务,以汽车运载黄色炸药近100箱,置于桥墩、桥梁接合部。10月14日17时50分,珠江上传来猛烈的爆炸声。由于时间紧迫,竟未通知桥上人员撤离,造成400多名市民死伤,沉毁民船100多艘,震损周边房屋数百间,受灾居民3000多人。

曾凝聚广州人骄傲和梦想的海珠桥再次被破坏。

海珠桥炸毁是哪一年(海珠桥半部现代史)(12)

大桥的金属感与远方的建筑成对照

1950年3月25日,广州市政府开始重建海珠桥,衡阳铁路管理局技术员卓观培带领有关技术人员日夜奋战,仅用六个月时间便把海珠桥修复并通车。重建的海珠桥长486米,主桥部分长182米,桥宽33米。大桥来回设有三线行车,两边亦设有行人路及自行车道,外观与1933年的原桥大体相仿。

海珠桥炸毁是哪一年(海珠桥半部现代史)(13)

通过保护网看彼岸建筑,风景独特

之后的海珠桥在1974年、1988年两次扩建,海珠桥成为连接珠江南北岸的重要枢纽。

1995年5月至1996年9月,海珠桥第三次改造恢复了1933年最初的设计外形。在图片和记忆中的海珠桥又回到广州。

海珠桥炸毁是哪一年(海珠桥半部现代史)(14)

海珠桥的三个大字,似乎还是胡汉民的字迹

综上:

海珠大桥恢复1950年原貌:我们尊重历史,就应该尊重历史的原貌;

修旧如旧,到修旧如故;我们遗留给下一代唯一礼物;

2019年4月12日,入选由中国科协调宣部主办,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共同承办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