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72章人生智慧(道德经甚爱必大费)

第二十五课 孰亲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矣。

道德经72章人生智慧(道德经甚爱必大费)(1)

《道德经》在这一课讲孰亲,在为人处事中,我们经常要面临许多选择,在其中亲什么疏什么,反映了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经》在这一课告诉我们,对人生影响最大的选择有三个,这就是名、利和身体。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这三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说明了人们对金钱、名誉、地位和生命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而是有各不相同的选择。究竟重哪个轻哪个,各人的选择都不一样。作为修道修德的人,我们应该怎么按照《道德经》的要求来处理呢?

是故甚爱必大费,所以爱得越深失得越多,多藏必厚亡,你想多贮藏些,结果失去得更多。《道德经》在这里告诉我们,不管是对名利还是身体,爱过分了的结果是适得其反,将会失去的更多。主观想储存的更多,结果却会失去的更多。

爱利爱得太深了,所谓“爱财如命”,则多藏必厚亡,就是你想多储藏些,结果失去的更多。有些昙花一现的昔日巨富,还有那些贪官们,不都是这样的下场吗?他们把钱看得太重,结果钱就成了枷锁,使他们沦为钱的囚徒。为了多赚钱,他们不择手段,不惜以身试法,使这些人锒铛入狱的,不正是他们深爱的钱吗?

对身体也是这样,爱得太深了就会适得其反。现在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存条件大大改善,吃的食物营养丰富,居住条件冬暖夏凉,出行以车代步,繁重的体力劳动由机器取代。结果各种富贵病接踵而来。有人说,物质文明的发展是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心脑血管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因为决定身体健康的不仅是生存条件,更取决于合乎自然规律的健康平和的心理素质,以及运动或劳动带来的强健体魄。

道德经72章人生智慧(道德经甚爱必大费)(2)

事实证明了《道德经》所揭示的客观真理,这就是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不仅对名、利、身是这样,对其它事物也是如此。比如对孩子,很多家长爱得很深,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着。一切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结果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懂得怎样与人和谐相处,不会适应社会,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如有的孩子上了大学,不适应集体生活,家长就辞了工作去陪读,诸如此类的事屡见不鲜。这就是爱得越深,反而失得越多。对爱人也是这样,爱得太深了反而成了负担,深怕失去,给自己也给对方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反而导致痛苦。

修道修德的人对待名利和身体是什么态度呢?这就是要看淡名利不追求。名利是制造祸害的根源,你想争名争利,别人也想争,大家都争,你争我夺,勾心斗角,你整我,我整你,就惹出许多是非,制造许多祸端,所以名利是造成人间不和的祸根。不争名利无私心,不争名利,我们就没有私心了。钱财、名誉、地位,这些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们修道修德的人就要看淡它,看空它。所谓四大皆空,最低级的四大皆空首先是对衣食住行,对这四个要看空一些,看淡一些。我们对自己的生活量力而行,量入为出,有钱可以过好一点,没钱过差一点也无所谓。能够看得淡、看得空衣食住行,就能做到对名利不动心,就不会去与人争那些名利,不争名利了,就可以做到处事大公无私舍己助人,就乐于做好事善事,道德水平就提高了。

黎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