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音乐三绝(唐诗的灯塔-陈子昂)

大家好,我是诗哥,前两节我们分别讲了陈子昂的履历生涯和代表作,今天再来一起学习一首他的代表诗《感悟》–兰若生春夏。

陈子昂的对诗歌的历史突出贡献我们已经做过说明,这里不再赘述,我们今天就再通过他的诗歌去感受一下他的文学主张。

唐诗中音乐三绝(唐诗的灯塔-陈子昂)(1)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我们在学习之前还得从诗名讲起,《感遇》是一组诗,就像陶渊明的《饮酒》和《拟古》是一样的,陈子昂的《感遇》由三十八诗组成,那什么叫“感遇”呢?其实就是诗人把所遇所感记录下来,有关际遇沉浮的,有关花谢木落的,有慷慨悲歌的等等,总之就是对于人生中的事一些感悟记录,然后形成的组诗。

这类诗大量用到“比兴”手法,就是《诗经》的主要表现形式,陈子昂既然主张“复古”,那自然在表现形式上也有借鉴,“比”是以心喻物,就是指你内心因为触动而借物咏出,“兴”是由物及心,你看到某种事物而引发的内心触动。两个正好相反,一个是由内及外,一个是由外及内。好了,我们接下来学习正文。

唐诗中音乐三绝(唐诗的灯塔-陈子昂)(2)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兰若”是指兰花和杜若,屈原的《离骚》中频频涉及,常喻美好事物或者君子,兰花和杜若这种美丽的花盛开在春夏时节,你看它们长的多么的茂盛啊!“芊蔚”都有茂盛之意。“青青”在这里通“菁菁”,有美好的之意。我们刚才说了“比兴”手法,这里明显是由物及心,所以就是采用了“兴”的写作方法。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我们欣赏古诗文,一定每次要通读全诗,再返回来去逐句的欣赏,否则容易领会错诗人的本意,这两句就要特别注意,“幽独”是谁幽独,诗人自己吗?通过后句,我们才知道显然不是,这里还是在说杜若,人们经常说空谷幽兰,无人自芳,而愈显其品质高洁,即使在没有人迹的山谷,兰花仍幽然独自芳菲,不因外物浮沉打扰,这其实也是千百年来失意志士的自解,即使我没有高官厚禄,没有建功立业,但我也要坚持做我自己,我的高贵不是由世俗来界定的,诗人也是自比,兰花杜若怡然在空谷幽林中盛开,而它那红色的花朵是由绿紫色的花萼中长出来的,“蕤”这里指盛开的花朵,“朱蕤”就是红色的花。

唐诗中音乐三绝(唐诗的灯塔-陈子昂)(3)

我们现在回头再看下前面四句,诗人看到空谷中茂盛的兰杜花,不禁心生喜欢,咏其美丽高洁,如果只是这样写下去,必然落了俗套,陈子昂反对六朝以及初唐诗歌的空泛,提倡言之有物,要有风骨,那么接下来我们看他说什么。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他笔锋一转,就好比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现在就乌云密布了,很突兀。“迟迟”就是缓慢的意思,杜甫有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诗人说一天就这样过去了,转眼快天黑了,而春夏也会很快过去,等袅袅的秋风吹来时,一年也就快结束了,“袅袅”是风徐徐吹动的意思。诗人多么的悲观,现在才正是杜若盛开的春夏之交,他话锋一转,立马就想到了一年快要过去了,《红楼梦》林黛玉便是如此,每逢聚会,别人都在开心的玩耍,她却总是想到聚会后离散的凄凉。

讲到这里,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已经呼之欲出了,这首诗的起落转折也是非常的有特点,前面描述的有多美好,更显现出后面有多失落。

唐诗中音乐三绝(唐诗的灯塔-陈子昂)(4)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这两句可以看做前句的递进深入,刚才叹芳华易失,光阴短暂,下面就更加悲观哀叹,“岁华”指一年时间里盛开的鲜花,他说即使你们都曾在这一年中美丽的盛开过,但是到了秋冬季节,无一例外,都难逃香消玉殒的命运,那你们究竟盛开是为什么呢?“芳意”是指花朵盛开的意义。

诗人最后两句发出沉重的悲叹,是自问,也是自答,从开头对美好杜若花的描述,到后面悲哀时光匆匆,不禁自问,你们尽管都曾盛开过,但到了冬天,都凋谢了,那你们到底活过没有?你们盛开的意义在哪里?难道是为了凋谢吗?

唐诗中音乐三绝(唐诗的灯塔-陈子昂)(5)

诗人通篇以杜若自喻,流露出怀才不遇,年华易逝的感慨,情感真挚浓烈,转折突兀又令人惊叹,由物及人,层层推进,他没有空洞的说教和干涩例举,文辞朴实,真正的实现了“兴寄和风骨”的文学主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