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1)

这里是红岩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2)

岁月漂来一座山峰

阳光给侏罗纪石岩一抹红颜

青山、茂林、修竹,情意绵绵地守护

山,是古老的山

海,却藏进了山的记忆深处

这里,田野生机勃发

西瓜瓤出灿烂

脆甜了红岩人的心田

红岩如诗,红岩是画

红岩人的幸福,铺满了农家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3)

红岩镇位于彭州市北部,距市区18公里,与什邡市交界。幅员面积38.7平方公里,北部是丘陵和浅山,南部是平原,有耕地2.1万亩、森林3万亩。辖9个村和1个场镇社区,112个村(居)民小组,2018年末,常住人口16351人。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4)

红岩镇地处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边缘,毗邻葛仙山景区和白鹿中法风情小镇,川西旅游环线横贯全镇,辖区内有正觉寺白塔、梨花坪景区、蜀水荷乡景区、庞家沟竹海等旅游资源,盛产西瓜、莲藕、竹笋、猕猴桃、黄背木耳等特色农产品。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5)

历史遗迹

忆红岩 · 历史古

正觉寺

正觉寺建于公元52年(梁大通年间),初建时规模不大,烟火也不旺,至北宋仁宗时兴盛。由于禅院香火旺盛,游人络绎不绝。又因当时的住持专心佛理佛事,于公元1023年(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倾其寺产,八方集缘,艰辛建塔,历经三年方建成。禅院因佛陀的十种名号中的一种“正觉”而得名。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6)

现寺内仅有两重殿,为小青瓦建筑,有旧庙的磉墩遗迹,尚有孔在,原为放置关闭木门的横木。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7)

正觉寺里有一口古老的水井,当地人相传建于北宋,早于白塔而建,与鸭子河下游什邡的龙滩寺河相通。龙滩寺的河水雨后水位涨了,寺里的井中之水就浑浊了,但水井水位竟会高两三米,当地老百姓认为是奇事。此井井口为整块石头切割成的六边形,故也称六方井。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8)

从上世纪末,此处正觉寺在每年腊月二十二,为答谢信众,祈祷和平,举办团年法会。法会午餐颇具特色,一般有二十个左右菜品的素菜宴。如凉拌鸡丝、素全鸡、素全鸭、素鹅、香肠、青椒肉丝、甜烧白、粉蒸肉、炒木耳肉片、炒青椒等,堪称素宴“九斗碗”或素宴坝坝宴。其间,信众功德随喜,焚香礼佛,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生意兴隆,家人平安。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9)

正觉寺白塔

正觉寺白塔已有千年历史,位于红岩镇塔桥村3组(原红塔村),最早建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至四年(1023—1026年)。因塔身为白色得名。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10)

正觉寺塔由于建筑风格、修建艺术、力学结构等特别考究,来此考查的历史学家、建筑学家、古建筑专家均给予高度评价。正觉寺塔高27.54米,塔身上为叠涩挑檐,每层迭涩砖出檐,间以菱角牙子,塔身表面各层檐下砌斜角牙砖。檐口浑厚,内有三层塔室,中间镂空,其四周分别装饰着仿古木结构的圆柱砖制斗拱,承托着覆斗状穹窿顶藻井,上面的几层塔檐急剧内收,形成一个圆和的弧线。原有石碑刊说正觉寺白塔为“天彭七景之一”,并1970年被收入《上海大辞典》。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11)

会元桥

会元桥,建于乾隆五十三年。最初,艳阳场建场后,百姓赶集只得利用横跨鸭子河的两根木头架设的简易木桥来往,非常不便,后有人募集资金修建此桥。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12)

据嘉庆版《彭县志》记载:此桥“在县北四十里,鸭子河,石卷三洞,中洞高三丈,傍两洞,高一丈八尺,长七丈二尺,宽二丈四尺。乾隆五十三年建,路通绵竹什邡”。

摩崖石刻

灵石村是彭州两个高山村之一,境内群山起伏、植被繁茂,不少山头至今尚未命名,灵石村石窟就隐藏在一处不知名的山头中。石包附近有块石碑,上书“灵石村摩崖造像开凿于隋唐时期,它在3个巨石的壁上,有拱形龛11个,造像21尊。造像有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13)真人、弟子等,均为高浮雕造像,其石刻精美,形象生动。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14)

宜居生态

描红岩 · 生活美

梨花坪

在红岩梨花坪,“漫步山林中,梨花丛中笑”是阳春二、三月间的一大乐事,年年如此,却也一再流连忘返。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15)

阳春三月,这里漫山遍野的梨花盛开,犹如下了一场春雪,风儿吹过,簌簌梨花飘落,仿若仙境一般。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16)

漫山的花儿次第盛放,红黄绿粉,别有一番风情。置身其中,满眼千树万树的梨花白,在草木复苏的大地中漫步,满径香雪。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17)

蜀水荷乡风景区

“蜀水荷乡”位于彭州市红岩镇北侧,占地面积316亩,是一处以“水上田径、古蜀荷景、亲水乐园、家庭谐趣、极限刺激、文娱浪漫”为特色的生态观光旅游风景区。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18)

漫步在栈道上,看着眼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无限风光,满池青翠欲滴的荷叶挨挨挤挤,遮住了碧波荡漾的水面和池中嬉戏的鱼群,只露出或含苞待放,或亭亭玉立的荷花,以及嫩绿的莲蓬。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19)

庞家沟

红岩镇万亩竹海基地位于庞家沟,这里,形成了天然的自然生态环境区,周围群山环绕、竹海成荫,曲径回环、溪流蜿蜒。步行其中,一边感受清新空气扑鼻而来,一边畅享竹林美景。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20)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21)

十龙山生态旅游项目

该项目包含凤凰坪花园酒店、亲和苑休闲养生区、冰水河生态体验区、龙宝寺佛教文化交流区等四大功能板块,配套建设森林户外健身区、古迹寻访观光区、生态采摘体验区、峡谷观光旅游区四大自然生态板块。目前,已建设龙宝寺佛教文化交流区、凤凰坪花园酒店附属停车场、生态农业体验区、冰水河生态体验区及亲和苑生态精品民宿等。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22)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23)

在满山青翠中,零星散落着一座座林间木屋,清泉在山谷中潺潺而流……这是雏形初现的红岩镇十龙山生态旅游项目。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24)

“摇曳一地昏黄,浮动一世茶香,听琴音袅袅,绕梁如梦。等花开花落,等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25)那个人路过。翻几本闲书,抿几口淡茶,静倚窗边,安静的等待着,与那个恰好路过的陌生人,在时光里相遇。”在这里,就可以切身体会如此安逸的生活。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26)

窝店村道路

窝店村道路位于彭州市红岩镇场镇西南方,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6米,全长约2.5公里,此条道路的建成,缓解了红岩镇交通压力,拉动了沿线经济发展。窝店村道路穿梭在青山绿植间,抬头仰望,满眼苍翠尽收眼底,也是一道十分靓丽的风景线。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27)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28)

产业商贸

看红岩 · 盛世颜

西瓜

西瓜和红岩镇“结缘”已有20多年,也成为了当地的特色和主导产业。西瓜产业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的5000多亩,瓜农达到了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29)1800多户,瓜农人均纯收入2万元。同时着力提升产品质量,红岩镇新建50亩有机西瓜种植示范基地,推动500亩有机蔬菜“订单”种植,并且注册了“红岩子”公共商标品牌,申报了2个以上有机食品认证品牌,成立了彭州市明康蔬菜农民产销合作社、彭州市红岩镇弘升果蔬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等3个合作社。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30)

如今,每年的“四川花卉(果蔬)生态旅游节暨成都(彭州)西瓜文化节”是红岩人的一场盛大节日,红岩镇在西瓜生产核心区域——塔桥村开展了以西瓜为题丰富多彩的社区营造活动,建成了“优雅农夫”项目,打造了西瓜采摘体验园、西瓜宴等特色项目。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31)

莲藕

莲藕是红岩的特色产业之一,红岩镇依托天然优质的自然资源,种植莲藕规模高达800亩,莲藕性平味甘,生食能清热润肺、凉血散瘀,熟食具有健脾开胃,益血生肌的作用。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32)

雷竹

近年,随着笋用竹产业的形成,产笋量达到5000吨,总产值达到8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1.69万元,年增长率为13%,取得了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红岩镇引入强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以竹产业仓储加工为主的竹海循环农业观光园项目,并与西华大学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为竹笋保鲜储藏提供技术支撑。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33)

奶牛业

红岩镇全镇流转户数56户,流转面积138.6亩,信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带动了养殖户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34)180户,吸纳务工人数40人。信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村上后,群众利用养殖场许多设施设备,跟着发展养殖肉牛,家庭年收入10万余元,解决了就地务工就业的难题。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35)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36)

食用菌

食用菌产业以梨花村为中心,辐射虎形、幸福、白石沟村。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37)

在彭州市红岩镇高堰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有平菇、姬菇和大球盖; 闽康食用菌合作社种植有姬菇和茶树菇 。食用菌属真菌类植物,有很高的食用价值,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常吃菌类,可有效补充B12,预防恶性贫血和老年痴呆,改善神经功能。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38)

木耳

红岩镇种植木耳面积达4800万袋,种植总收入1.67亿元,并且成立了4个合作社,分别是彭州市红岩镇木耳种植协会、彭州市金丰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彭州市青野木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彭州市梨源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木耳中铁的含量极为丰富,常吃木耳能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并可防治缺铁性贫血。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39)

民俗文化

品红岩 · 文化丰

舞龙灯

清朝湖广填四川时,红岩人的先祖们入川把小金龙带入了红岩,传承至今。作为小金龙龙灯传承人的虎形村熊志均老人带出了一批女徒弟,她们组成“小金龙女子龙灯队”,活跃在彭州、德阳、绵竹等地的大街小巷,甚至走上了中央电视台的“乡村大世界”的舞台,为红岩人的龙灯闹春贴上了新时代的标签。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40)

解放初期,红岩纸厂有一支龙灯队名动全县。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41)1993年彭县撤县建市,这支龙灯队在彭州城里表演,街道上人山人海、一片喝彩。这40节的巨龙气势磅礴,每小节七尺长,一百多米的长龙声势浩大。参与舞龙的有41人,龙头耍宝的1人,龙尾1人。队员们穿镶着金边的红衣,头扎白头巾,下穿绿丝绸镶红边裤子。他们的龙灯队在花街子表演时,龙头在街首,龙尾在街尾,锣鼓响起,巨龙舞动,一片惊艳!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42)

市井生活

享红岩 · 生活乐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43)

红岩谷

红岩谷,占地1000余亩,它将生态农业种养植与研学实践相结合,以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为主。这里充分利用山形地貌,规划了“生态研学区”“自然实践区”“溪谷水韵体验区”三个特色研学实践区。在这里可以体验亲子项目,分别有农耕种植体验区、亲子厨房、露营、趣味滑草;还可以和朋友们来一场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44)真人CS对决;更有竞技吊桩、云梯、甸桥、飞夺泸定桥、穿越时空、中空五连体、逃生塔等高空竞技项目可以挑战哦!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45)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46)

平时的空闲时间,可以带上孩子,约几个好友来这里观光旅游,顺便挑战自我。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47)

红岩镇美食

猕猴桃

猕猴桃基地位于红岩镇梨花村, 全镇种植面积共2000亩,产值4000万元。深秋时节,正是猕猴桃成熟的季节,那一串串、一缕缕的猕猴桃,就像那绿色的宝石装点在山峦之间、房前屋后、山坡路旁。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48)

红岩镇的气候条件为猕猴桃的生产提供了绝佳的自然环境,撕开浅绿色外皮,就能看到圆润晶莹的果肉,很诱人哦!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49)

西瓜

红岩镇的大西瓜8424翠绿皮薄,翠绿且薄薄的瓜皮,内瓤甜而水份多;还有玲珑可爱的口口脆宛如小家碧玉,熟透了时轻轻一下,“咯嘣”就开了。尝一口,甜而脆,再一口,甜而脆,真是名副其实的“口口脆”。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50)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51)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52)

炸西瓜、西瓜粥、西瓜盅、凉拌西瓜、西瓜菜、西瓜蒸鸡、西瓜羹、西瓜果冻、西瓜奶昔等各色西瓜菜肴,真是禁不住嘴馋。再配点当地的莲藕、荷叶,西瓜宴带着荷香荷韵,色香味俱全,真是催人食欲。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53)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54)

红岩儿女

出红岩 · 耀中国

刘根友

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55)

刘根友,1967年1月生于四川省彭州市红岩镇,现为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根友长期从事大地测量与地球重力学应用研究,在GNSS数据处理理论和算法软件方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特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航天科技集团课题等多项科研、开发课题。相关研究成果已成为载人航天工程以及北斗二代地面应用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制的相对定位定速方法与软件,圆满完成了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在国内同行业中已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影响,曾两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发表论文80余篇。

美丽的红岩,

一心所念的田园,

在艳阳里,

笑对四季如春

……

彭友们,下面哪些词能代言红岩镇呢?快快来投票吧!

如果上方投票没有您认为最能代表红岩镇的词汇也没关系,快快来下方留言,说说你心中最称心意、最能代表红岩镇的人、事、物吧!

想了解更多要闻和资讯,请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56)关注品鉴彭州APP↓↓↓

期数: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57)1580期

文字:红岩镇提供 何敏 孙小洁

图片:赵华敏 张勇 文德军 罗国杨 徐伦文 陈良 杨天 王康旭 高仕蓉 薛居义 网络

编辑:孙小洁 责编:邓茹月

亲,读完文章,记得在页面最下方点赞哦!谢谢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58)关注和支持!

文章由品鉴彭州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标明来源出处!

有一种美好生活,叫彭州!

“品鉴彭州”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59)微信征稿啦!

弘扬天府文化,传播城市精神!

亲爱的小伙伴们,“品鉴彭州”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60)微信面向全网征集优秀稿件啦!

投稿邮箱:2840955915@qq行走红岩(这里是红岩)(61).com

主编:王玉岩

副主编:叶韬

责任编辑:梁丹 龙洋

编辑: 孙小洁 刘代萱 邓茹月

出品:彭州市传媒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