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英雄于敏个人感受(功勋之无名英雄于敏)

大型年代传记剧《功勋》正在热播

日前上线《无名英雄于敏》单元

讲述的是核物理学家

于敏(雷佳音 饰)的故事

无名英雄于敏个人感受(功勋之无名英雄于敏)(1)

该单元由沈严执导,王小枪编剧,雷佳音、倪妮、杨烁等主演。从少年、青年和中年三个时期,讲述“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主、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于敏的故事。

无名英雄于敏个人感受(功勋之无名英雄于敏)(2)

相关链接:

八位功勋人物故事走上荧屏!周迅演屠呦呦,黄志忠演袁隆平……

李延年是谁?“共和国勋章”因何授予他?《功勋》开播,首位解读的就是他!

他二十八载隐姓埋名

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

他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崇高荣誉

盛名之下仍保持一颗初心

他和邓稼先极具前瞻战略眼光

为我国的国防科技现代化建设

争取了宝贵的十年时光

2019年1月16日

93岁的他在北京去世

他就是于敏

无名英雄于敏个人感受(功勋之无名英雄于敏)(3)

2019年9月17日

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

授予于敏“共和国勋章”

无名英雄于敏个人感受(功勋之无名英雄于敏)(4)

2015年1月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向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于敏颁发奖励证书

今天

小红(ID:hszs1921)同大家重温

这位“两弹一星”元勋的故事

1926年,于敏生于一个天津小职员家庭,从小读书爱问为什么,对新知,探究其所以然。

进入北大物理系后,于敏的学号1234013常年排在成绩排行榜的第一名。1949年,于敏以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并考取了张宗燧的研究生。导师张宗遂说:没见过物理像于敏这么好的

1951年研究生毕业后,于敏在钱三强任所长的近代物理所开始了科研生涯,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当时,国内没人懂原子核理论,于敏的研究对于中国来说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他很快就掌握了国际原子核物理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对原子核物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站在了国际前沿。

无名英雄于敏个人感受(功勋之无名英雄于敏)(5)

于敏在工作中(1980年摄)

1955年,以朝永振一郎(后因量子力学研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为团长的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场论方面的代表团访华,对于敏的才华和研究成果大为惊叹。回日本后发表文章,称于敏为中国的“国产土专家一号”

无名英雄于敏个人感受(功勋之无名英雄于敏)(6)

1984年于敏与邓榢先(左)在核试验基地

1961年1月12日,正当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研究中可能取得重大成果时,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他谈话,秘密交给他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

“这次改变决定了我的一生。”于敏说,“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核武器是一种保障手段,这种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

于敏的身影在这条道路上渐行渐远,消失于公众的视野。从那时起,他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生涯。他的夫人孙玉芹甚至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工作,二十多年后才恍然,“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

无名英雄于敏个人感受(功勋之无名英雄于敏)(7)

20世纪90年代初于敏与夫人孙玉芹(资料图)

世界上有几个国家拥有氢弹?目前公认的是5个。

不同的是,从突破原子弹到突破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前苏联用了6年零3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而我国仅仅用了2年零8个月

在核试验这条道路上,美国进行了1000余次,而我国只进行了45次,不及美国的二十五分之一。

无名英雄于敏个人感受(功勋之无名英雄于敏)(8)

中国第一颗氢弹

“国产专家一号”——人们这样亲切地称呼于敏。

1965年,于敏带领团队前往华东计算机所,开始了中国核武器发展史上著名的氢弹原理突破“百日会战”。

无名英雄于敏个人感受(功勋之无名英雄于敏)(9)

当时,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都要依靠研究所唯一的一台晶体管计算机。计算机每周只有十个小时能留给氢弹计算,并且大多数是在深夜。

与于敏共事多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至今都对于敏表现出的扎实的物理功底、敏锐的科学直觉印象深刻:

“每一个时刻的计算结果打印一张纸,一会就是一大摞纸。我们就盯着这个纸,看这些物理量的变化。有一天于敏就很敏感地发现这个量不对了。他脑子里面非常清晰地知道这些概念该增加了还是该减少了、该正的还是该负的。”

无名英雄于敏个人感受(功勋之无名英雄于敏)(10)

科研大楼里一宿一宿灯火通明,人们为了琢磨一个问题,常常通宵达旦。于敏的报告,与彭桓武、邓稼先等人的报告相互穿插,听讲的人常常把屋子挤得水泄不通。

无名英雄于敏个人感受(功勋之无名英雄于敏)(11)

100多个日日夜夜,于敏先是埋头于堆积如山的计算机纸带,然后做密集的报告,率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无名英雄于敏个人感受(功勋之无名英雄于敏)(12)

1967年6月17日,新疆罗布泊沙漠腹地。伴随震耳欲聋的响声,空中升腾起巨大的蘑菇云,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无名英雄于敏个人感受(功勋之无名英雄于敏)(13)

那一刻,于敏并没有在现场,而是在2500多公里外的北京。他一直守在电话机旁。得知爆炸的威力和自己计算的结果完全一致,他长长地舒了口气。他说:“我这人不大流泪,也没有彻夜无眠,回去就睡觉了,睡得很踏实。”

无名英雄于敏个人感受(功勋之无名英雄于敏)(14)

1992年11月在中物院发展战略研究研讨会上(左起:王淦昌、彭桓武、朱光亚、于敏)

1996年,我国签署了全面禁核试验条约。于敏、邓稼先的战略眼光,为我国的国防科技现代化建设,争取了宝贵的十年时间。于敏说,核武器,不是用来杀人,而是要自卫。争分夺秒研制核武器,对维护世界和平至关重要。

尽管在氢弹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别人送来的“中国氢弹之父”的称呼,于敏并不接受。

“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

无名英雄于敏个人感受(功勋之无名英雄于敏)(15)

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说这是集体的功劳。

“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于敏说。

无名英雄于敏个人感受(功勋之无名英雄于敏)(16)

1999年9月18日,于敏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发言

于敏热爱中国古典文化,家里的客厅挂着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诸葛亮,是他心目中的完人。

于敏:我觉得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就是自己完全遵守科学的规律、科学的态度,不为物欲所惑,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害所移。

于敏:一个人总有思想,总有他的信仰。这个信仰应该是中华民族,学好真本事,给国家做点事,给民族做点事。

无名英雄于敏个人感受(功勋之无名英雄于敏)(17)

73岁那年,于敏曾以一首题为《抒怀》的诗总结自己,其中两句,“亲历新旧两时代,愿将一生献宏谋”,正是他沉默而又不凡的一生的写照。

2019年1月16日,于敏溘然长逝,享年93岁。

在儿子于辛眼中,科研工作以外的父亲,是位慈祥可敬的普通人。他说:

“我们为他所取得的伟大成绩而感到骄傲,也为他获得这一荣誉而自豪。但是我父亲一定会认为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誉,也是参加这一事业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因为他始终认为核武器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

无名英雄于敏个人感受(功勋之无名英雄于敏)(18)

来源:红色之声(ID:hszs1921)综合新华社、中国军网、中国科学院、央广之声等

编辑:董俊成、小刘

审稿:钱程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