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电及触电预防培训(安全用电触电与防护)

一、安全电流与安全电压

1.1 安全电流

电流通过人体时,对人体机能组织不造成伤害的电流值,即为安全电流。

触电的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流过的途径、持续的时间、电流的种类、交流电的频率及人体的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其中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对触电者的伤害程度起决定性作用。

一般来说,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时间越长,危险就越大;触电时间超过人的心脏搏动周期(约为750ms),或者触电正好开始于搏动周期的易损伤期时,危险最大;电流通过人体脑部和心脏时最为危险;40~60Hz的交流电对人体的危害最大,直流电流与较高频率电流的危险性则小些;男性、成年人、身体健康者受电流伤害的程度相对要轻一些。

1.2 安全电压

电流通过人体时,人体承受的电压越低,触电伤害越轻。当电压低于某一定值后,就不会造成触电了。这种不带任何防护设备,对人体各部分组织均不造成伤害的电压值,称为安全电压。

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与触电电压和人体电阻有关。通常人体电阻可按1 000~2 000Ω考虑,人体电阻越大,受电流伤害越轻。细嫩潮湿的皮肤,电阻可降至800Ω以下。

世界各国对于安全电压的规定不尽相同。有50V,40V,36V,25V,24V等,其中以50V,25V居多。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规定安全电压限定值为50V,25V以下电压可不考虑防止电击的安全措施。

我国规定12V,24V,36V三个电压等级为安全电压级别,不同场所选用安全电压等级不同。

在湿度大、狭窄、行动不便、周围有大面积接地导体的场所(如金属容器内、矿井内、隧道内等)使用的手提照明,应采用12V安全电压。

凡手提照明器具,在危险环境、特别危险环境下使用的局部照明灯,环境高度不足2.5m时使用的一般照明灯,携带式电动工具等,若无特殊的安全防护装置或安全措施,均应采用24V或36V安全电压。

二、触电及防护

2.1 触电类型

(1)单相触电

单相触电是指在地面上或其他接地体上,人体的某一部分触及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某相带电体时,一相电流通过人体经大地回到中性点引起的触电。常见的单相触电多为电工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因操作失误、工作不规范、安全防护不到位或非电工专业人员用电安全意识不到位等原因引起的。

安全用电及触电预防培训(安全用电触电与防护)(1)

图1 单相触电示意图

(2)两相触电

两相触电是指人体两处同时触及同一电源的两相带电体,以及在高压系统中,人体距离高压带电体小于规定的安全距离,造成电弧放电时,电流从一相导体流入另一相导体的触电方式。两相触电加在人体上的电压为线电压,其触电的危险性最大。

安全用电及触电预防培训(安全用电触电与防护)(2)

图2 两相触电示意图

(3)跨步电压触电

高压输电线掉落到地面上时,由于电压很高,因此电线断头会使一定范围(半径为8~10m)的地面带电。以电线断头处为中心,离电线断头越远,电位越低。如果此时有人走入这个区域,则会造成跨步电压触电,步幅越大,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

安全用电及触电预防培训(安全用电触电与防护)(3)

图3 跨步电压触电示意图

2.2 触电防护

(1)使用绝缘材料保护。

(2)使用安全电压保护。

(3)带电体应置于人体不能触及的高处或加以屏蔽保护。

2.3 触电现场的处理

人体触电急救的原则包括迅速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就地对触电者进行诊断,使用正确姿势对症急救,抢救要及时、坚持、不中断。

三、电气火灾的防范及补救

3.1 电气火灾的防范

电气火灾的特点:

一是着火后的电气设备可能仍然带电,扑救时若安全措施不得当,救火人员在灭火时易发生触电事故;

二是变压器、互感器、电容器和断路器等充油电气设备充有大量的绝缘油,一旦起火燃烧,很有可能发生喷油,甚至爆炸,造成火势蔓延并危及救火人员的安全。

为了防止电气火灾的发生,首先应按场所的危险等级正确地选择、安装、使用和维护电气设备及电气线路,按规定正确采用各种保护措施。在线路设计上,应充分考虑负载容量及合理的过载能力。在用电上,应禁止过度超载及乱接乱搭电源线。用电设备有故障应停用并及时检修。对于须在监护下使用的电气设备,应“人去停用”。对于易引发火灾的场所,应注意加强防火,配置防火器材。

为了防止电气引爆的发生,在有易燃、易爆气体,粉尘的场所,应合理选用防爆电气设备,正确敷设电气线路,保持场所良好通风;应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防止短路、过载;应安装自动断电保护装置,对危险性大的设备应安装在危险区域外;防爆场所一定要选用防爆电机等防爆设备,使用便携式电气设备应特别注意安全;电源应采用三相五线制与单相三线制,线路接头采用熔焊或钎焊等。

3.2 电气火灾的扑救

1.灭火方法要正确

灭火方法之一——隔离法:隔离法是使燃烧物和未燃烧物隔离,从而限制火灾范围。

(1)拆除毗邻燃烧处的建筑、设备等。

(2)断绝燃烧气体、液体的来源。

(3)搬走未燃烧物。

(4)堵截流散的燃烧液体等。

灭火方法之二——窒息法:窒息法是减少(稀释)燃烧区的氧量,隔绝新鲜空气进入燃烧区,从而使燃烧熄灭。

(1)往燃烧物上喷射氮气、二氧化碳、四氯化碳。

(2)往着火的空间注入惰性气体、水蒸气,喷洒雾状水、泡沫。

(3)用湿棉被、湿麻袋、湿棉被等捂盖燃烧物。

(4)封闭已着火的建筑物和设备孔洞。

(5)用砂土埋没燃烧物等。

灭火方法之三——冷却法:冷却法是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于燃点之下,从而使其停止燃烧。

(1)用水直接喷射燃烧物。

(2)往火源附近的未燃烧物上淋水。

(3)往燃烧物上喷射二氧化碳泡沫等。

灭火方法之四——抑制法

抑制法是中断燃烧的连锁反应。

常用的抑制法是往燃烧物上喷射1211、干粉灭火剂覆盖火焰,从而中断燃烧。

3.2 灭火过程中要保护好自己和他人

生命无价。火灾发生后,许多复杂情况都可能相伴而生。在灭火过程中灭火者如果不善于自我保护并保护他人,就难免会出现烧、摔、砸、炸、窒息、中毒、触电、高温辐射等情况,不仅影响救火速度,还会造成更大的灾难性损失。因此,灭火者在灭火过程中必须做好人身保护工作。

3.3 灭火措施当首选断电灭火

当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或引燃附近可燃物时,首先要采取先切断电源,然后再实施灭火这一措施。室外或街道的供电线路起火时要及时同供电部门联系,切断电源;室内的电气装置发生火灾时,应尽快拉下总开关,切断电源。

3.4 不得已时才能采取带电灭火

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有时在特殊的危急情况下,若等待切断电源后再进行扑救,就会失去战机,使火势蔓延,燃烧面积增大,危险性扩大;或者断电后严重影响生产。这时为了获取灭火战斗的主动权,争取时间,迅速有效地控制火势、扑灭火灾,就必须在保证灭火人员的生命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带电灭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