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1)

本文作者:宋亚男 贞元教育小学数学卓越课程研发负责人

儿童较早地就接触“角”的概念,但是直到四年级,儿童的“角”的观念仍然是混沌的、模糊不清的。如,儿童已经知道“从一个点出发引出两条直直的线所构成的图形”叫作角,但是,一旦回到实际生活,“角”又会退化成为类似墙角、桌子角、老黄牛头上尖尖的角、三角板的一个角等一样的东西。

而有关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区别,四年级的儿童也几乎是基于视觉加以判断的。当他们说某个角是直角时,要么是目测的结果,要么仅仅是因为这个角就是某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一部分;直角并没有从实际背景中真正独立出来,它并不意味着一个角的两条边之间具有特殊的位置关系(垂直)。零度角、平角和周角,看上去都差不多,到底该如何清晰而准确地加以区分呢?

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基准去度量一个角的大小呢?虽然,角的两条边是射线,是不可以度量长短的,但正是因为这一特点,角反而可以精确地度量大小了,通过旋转变换可以更加清楚地明晰角的这一特征。儿童在此之前虽然已经学习了一维的长度和周长度量,以及二维的面积度量,但是看上去,这些度量方法却不能解决度量角的问题。

面临如此多的认知冲突,我们将如何结合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化解它们呢?其基本程序就是:浪漫——精确——综合……这是一个无限展开的认知循环。方、圆、角属于“角的度量”的浪漫阶段;角的动态定义、使用量角器度量已知角的大小、使用量角器画出已知角等属于“角的度量”的精确阶段;最后,综合实践活动与单元脑图制作和闯关挑战等都属于“角的度量”的综合阶段。接下来主要分享的是精确阶段的三个课时,看贞元教育是怎样做的。

角的动态定义

第一板块:自我挑战,遭遇问题

展示“课前挑战单”:

1.分别画出平角、零度角和周角,并列举它们的异同点。

2.从中午12点到下午3点,时针旋转而成的角是多少度?这里“时针旋转而成的角”与3点整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3.给出各式各样的角,请儿童进行分类。(其中给出两个有争议的角:一个比直角稍微大一点,另一个比直角稍微小一点)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2)

4.请提出你感兴趣的新问题。

分析:

第1题,有少数学生依然认为平角就是一条直线,零度角就是一条射线,周角就是一个圆。部分学生清楚零度角与周角其实就是两条边重合在了一起,但无法清楚地说明两个角有什么区别。课堂将基于此展开对话,达成临时性共识:从静态的角度看,零度角与周角的两条边都是重合的。但是,如果从动态旋转的角度看,零度角是没有旋转的,而周角却整整旋转了一周,进而引入动态角的定义;

第3题,出现了近似于直角的“有争议的角”,仅仅靠视觉无法判断是否是直角,说明这样质性的对角进行分类是不够的,必须对角进行定量化测量。对于如何测量角的度数,学生们主要提出了以下三个观点:

(1)根据垂线段的长度表示角度的大小;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3)

(2)规定一个角为测量基准,通过旋转变换来测量角度;

(3)统一测量基准,将一个圆周角平均分成360份,其中的一份为1度。

第二板块:聚焦问题,展开对话

师:这位同学是怎么想的?你认同吗?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4)

学生语:我不认同,他认为平角就是一条直线。

学生舒:这就是平角呀,但他应该画一个弧度。(在大屏幕上进行了修改)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5)

学生涵:我反对,一个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这个平角的顶点呢?

学生泽:从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应该这样修改。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6)

学生瀚:我不认同泽的观点,我上台来演示一下吧。如果把这条边作为起始边,绕着这个顶点开始旋转,顺时针旋转一圈半停止,角的终边也落在了这个角的另一边上,难道这也是平角吗?

学生千:所以我们需要画出平角边的运动轨迹,表明它只是旋转了半圈。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7)

师:平角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瀚:起始边绕着端点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旋转半圈所形成的角。(边说边用手中的笔比划)

师:平角有什么特点?

学生寒:平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

师:你认同这位学生画的零度角吗?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8)

学生语:它就是一条射线,怎么是零度角?

学生千:它就是零度角,因为它的两条射线重合在一起了。

师:从静态理解,零度角就是两条射线重合在一起了,还有其它的理解吗?

学生含:零度角就是一条起始边还没旋转就停止了,也就是起始边与终边重合了。

师:有位同学说,零度角为什么是角呢?谁能帮他解答疑问。

学生润反问道:从静态上看它符合角的特征吗?

学生千:符合,它也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不过两条边重合在一起了。

学生润:对呀,既然符合角的特征,那零度角就是角呀。

(学生动态演示,再次体会平角与零度角,感知静态角与动态角,修改挑战单)

师:你们认同这三位学生画的周角吗?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9)

学生泽:周角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圈形成的角,但是他怎么画了一个圆形?

学生普:他认为周角就是个圆圈,圆圈不是角,因为它没有射线。

学生涵:其实他画的是一条射线旋转一周后的运动轨迹。

(伴随老师动作演示,学生逐渐明白:周角是从起始边绕着端点旋转一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师:你认同他的观点吗?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10)

学生舒:不认同,他没有标注旋转角度,根本分不清周角和零度角。(学生旭上台修改)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11)

师:有人提出了这样的新问题:周角与零度角一样吗?

学生星:周角不是零度角,它们虽然都是角,但大小不同,周角是360°,零度角是0°

学生泽:不一样,周角是一条射线旋转了一圈,而零度角没有旋转就停止了。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12)

师:这个是千同学的观点:周角和零度角的两条射线重合在一起。你们认同吗?

学生语:认同,周角和零度角的两条射线都重合在一起了。

师:这是瀚同学的问题,有同学帮他解答吗?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13)

学生翔:图中画的当然是钝角。

学生千:不对,他想表达的是,这条射线绕着端点顺时针旋转形成的角,这个角不是钝角,如果是逆时针旋转形成的角才是钝角。

学生羽:对,明显这个角的度数是大于180°的,而钝角是大于90°小于180°。

学生涵:它不是钝角,是优角。

师:对的,我们把大于180°小于360°的角称为优角,不过暂时我们先不研究这类角。

师:言同学昨天问我有没有比周角还大的角,谁来帮我回答?

学生睿:这是锐角吗?(上台演示,画了个动态角并问道)

学生星:不是。它是旋转一圈后继续旋转了一点点形成的角。

学生瀚:我也可以举好多比周角大的角,比如,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两圈,三圈……后停止,形成的角就比周角大。

(老师对涵、言、瀚三位同学提出的新问题,给予了极大地肯定,并鼓励更多的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好玩有趣)

师:时针从12点旋转到3点形成的角是什么角?

生:直角。

师:3点时,时针与分针构成了什么角?

生:也构成了直角。

师:这两个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都是直角,大小是90°。

师: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泽:12点到3点是时针动态旋转形成的直角。而3点,时针与分针所形成的角是静态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直角。

(给出各式各样的角,请学生进行分类,其中出现了几个有争议的角:有比直角稍微大一点的角,有比直角稍微小一点的角。如何来确定他们的大小呢?孩子们遇到了角的度量问题。此时,有人认为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或用量角器量一量,还有人提出了新的看法)

师:怎样来度量角的大小呢?你认同这位同学的想法吗?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14)

学生泽:我不认同,用直尺测量角的开口大小时,直尺放的位置不一样,测的结果就不一样了。

学生言:对的,比如直尺往里偏一些时,测的那条线段就短,越往外测的线段就越长。

学生普:我反对你们的看法,我们可以选定一个点,然后向另一条边做垂线。

学生瀚:也就是说,测量所有角都从相同的点开始向下做垂线。这个点可以是离顶点1厘米的位置,当然也可以是2厘米的位置,但每次测量时必须是一样。

师:你认同用这种方法来度量角吗?比方说这条垂线段长度是2厘米,角的大小就是2。

(大部分学生表示认同,但也有学生表示怀疑)

师:用线段的长度来表示角的度数好不好?

学生星:好像也不合理,线是一维的,但角不是呀,它们的单位肯定不一样呀。

学生语:平角就无法用这种方法测量,没法做垂线段。

(其他同学恍然大悟,测量锐角的话,可以用长度来刻画谁大谁小,但是用一维的长度表示角的大小总觉得不合理。同时钝角、周角、平角、优角都没办法用长度来测量)

第三板块:基于共识,拓展延伸

师:看羽同学是如何想的?

学生程:他把这个小一点的角作为测量基准进行测量的,看有几个这样的基准,就是几度。

学生瀚:哦,我明白了,先定一个角为基准,然后看被测量的角有几个这样的基准就可以了。

学生言:假如以直角为测量基准的话,直角就是1,平角就是2,周角就是4。

学生泽:如果以平角为测量基准的话,周角是2。

(学生们分别以直角、平角,任意角为基准,进行测量)

学生千:测量基准不同的时候,角的度数就不一样了。

学生语:那就统一测量基准。

师:那我们统一用哪个角为测量基准呢?

(瀚同学与大家分享了关于“神奇的360°”的故事:古代天文学家估计出一年大概有360天,周角是旋转一周所形成的角,就与地球绕着太阳旋转一圈是一年一模一样。所以就把圆周角命名为360°。将圆周角平均分成360份,每份就是1°,我们可以拿这个1°角去测量其它的角)

学生舒:但是拿一个1°角去测量会不会太麻烦了?我需要不断地做标记。

学生润:我们可以把180个1°角都刻下来,放在一起,就变成了我们手中的量角器。

学生涵:把360个1°角放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圆形的量角器。

学生旭:为什么我们手中的量角器只是一个半圆形,而不用一个圆形呢?

学生星:那样太麻烦了,后面就多余了,做成半圆形更节省材料。

师:如果是为了节省材料,我们为什么不把量角器做成直角呢?

学生普:如果把量角器做成直角,那么它只能测量锐角和直角,钝角就没办法测量了。

学生涵:我不认同,钝角也可以测量,我们可以把这个钝角分成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只测量锐角的度数,再加90°就可以了。

生:哦,对,这样也可以,但是会有点麻烦。

师:请问,把量角器做成半圆形可以吗?

(所有学生拿出了自己的量角器开始观察,锐角和钝角都可以测出来。平角、周角和零度角也可以。这个时候寒同学认为优角无法测量)

学生语:优角也可以被测量出来,比如这个优角,可以把这个优角的一边延长,只要测量出右上这个锐角的度数,再加上180°就可以了。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15)

学生涵:我们只测这个钝角,然后用360°减去这个钝角度数也可以。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16)

师:看来我们可以把优角的度量问题转化成锐角或钝角的度量,所以我们手中的量角器能满足吗?

生:完全可以满足。

(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了手中的量角器,更精确地认识了量角器的0刻度线,中心点,刻度……)

使用量角器度量给定角的大小

第一板块:自我挑战,遭遇问题

展示“课前挑战单”:

1.请使用量角器度量以下角的度数,并在完成度量任务之后思考:使用量角器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17)

2.请提出你感兴趣的新问题。

分析:上节课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认识了角,这节课将聚焦用量角器度量角。从这张挑战单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可以意识到先规定一条起始边,然后让起始边与0°刻度线重合,最后看终边对准的刻度即可,但几位学生认为角的顶点应该与0°刻度线的数字“0”对准,如: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18)

部分学生在读数的时候,不知道该读内圈的度数,还是外圈的度数,如: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19)

第二板块:聚焦问题,展开对话

师:你是否认同这位同学的想法:

先把这个角的起始边对准0刻度线,然后看终边对准几就是几度。

学生程:我认同他的观点,我们要想测量一个角的度数,首先要把这个角的一条边对准0°刻度线,然后看角的另一条边对准哪个刻度便可。

学生宁: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呢,到底看哪一个刻度?

(老师请一位昨天挑战单出错的学生示范如何测量)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20)

学生程:我不认同,角的顶点要与量角器的“中心点”对齐。

(泽认同程的观点,并跑到大屏幕前演示)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21)

生:对的,角的顶点要与量角器的中心点对齐。

师:顶点为什么要放到量角器的中心点呢?

学生润:昨天我们这样制作量角器:先定了一个1°的角为基准,为了方便测量,就把180个1°角拼在了一起。拼的时候,所有角的顶点都在这个中心点上,测量的时候,角的顶点必须要与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

学生星:我们手中的量角器是由两个直角合起来的,两个直角的顶点重合在一起,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

学生瀚:0°刻度表示的是0°,也就是角的始边与终边对准的位置,而不是顶点应该对准的位置。

学生涵:对的,量角器上的度数是角的开口大小,怎能把角的顶点放到刻度上呢?

师:谁能从动态的角度解释,量角器上的0°刻度线是什么意思?

学生茜:角的起始边。

(老师板演,一条射线绕着其端点不断旋转,由0°到180°,让学生感受0°刻度线其实就是始边的位置,终边对准的刻度即角的度数。而在这个过程中,角的顶点是不动的,就像量角器的中心点)

师:你认同这位同学的观点吗?

中点对准顶点,看看量角器的线条和它的射线如何对准,比如说,第一个角对准了30度和40度之间,所以就是35度。

学生含:我认同他的观点,他强调了角的顶点必须对准量角器的中心点。

学生瀚:还需要说明一点,始边必须对准0°刻度线。

学生寒:不对,始边并非一定要对准0°刻度线,如下图这样也可以测量出这个角的度数。假如我们需要测量∠AOB的度数,可以先读出∠AOC的度数是70°,∠BOC的度数是35°,那么∠AOB=∠AOC -∠BOC =70°-35°=35°。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22)

学生千:我还有新的方法,以35°刻度的那条边为始边,逆时针旋转:5°、10°、15°……35°,读取始边与终边之间的夹角就可以了。

学生语:但我还是认为需要将起始边对准0°刻度线,这样直接看终边对准的刻度就可以了。

师:语说得很有道理,为快速读取角的读数,我们确实需要将角的起始边对准0°刻度线。下面这位同学的说法你认同吗?

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始边与0刻度线重合,看终边对准几就是几度。

学生羽:不认同,到底是看外圈还是内圈的度数呀?比如,这个角的终边对准了35°和145°,这个角到底是多少度呢?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23)

学生含:应该是35°,我们应该看内圈的刻度。

师:为什么要看内圈的度数?

学生泽:因为起始边与右边的0°刻度线重合,终边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角的度数应该逐渐增加而不是减小,所以要看内圈的刻度。

师:你认同这位同学的测量结果吗?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24)

学生普:我不认同,第一个角是锐角,它应该小于90°。而第二个角是钝角,它应该大于90°。

学生程:他肯定是看错内圈和外圈的刻度了。

师:再分享一位学生的观点,你认同吗?

先看这个角是哪一边开口,右边开口从内圈量,左边开口从外圈量,然后开始测量开口度数大小。

学生涵:我明白他为什么这样想,因为当角的开口朝向右边的时候,他把下面的边作为起始边,所以读数的时候需要看内圈的刻度。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25)

当角的开口朝向左边的时候,他把下面的边作为起始边,所以读数的时候需要看外圈的刻度。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26)

学生瀚:我不认同这样的想法,比如,当开口朝向右边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把角的下面的边作为起始边,也可以将角的上面的边作为起始边,那样就需要看外圈的刻度。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27)

师:看来决定读内圈还是外圈度数的关键点是起始边的选择。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用不同的边作为起始边测量角的度数)

第三板块:基于共识,拓展延伸

师:这位同学说:角的度数能不能用算式算出来?他想问的是什么呢?

学生千:我们可以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那角的度数可以计算出来吗?

学生羽:可以,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一个角的度数,就可以求出来另一个角的度数。例如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40°,另一个角就是180°-90°-40°=50°。

师:你们已经已经能够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来解决问题,太厉害了。那么下面这道题在不测量的情况下,能得出这个角的度数吗?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28)

学生涵:可以,因为3点整的时候是90°,把90°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30°。

(接下来,针对下面两道题进行了练习,课堂对话略)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29)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30)

使用量角器画已知角

第一板块:自我挑战,遭遇问题

展示“课前挑战单”:

1.请量出下面几个角的度数。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31)

2.请你分别画出30°、45°、60°、75°、105°、165°的角,并用文字语言简单说明如何画角?

3.利用常见的三角板,在不使用量角器的情况下,可以画出哪些度数的角?

4.请提出你感兴趣的新问题。

分析:从学生的课前挑战单中可以看出,学生们的角观念建构得很好,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规定度数的角。因此,本节课将由学生当小老师,讲解如何画角。讲完后,其他同学点评,认同说明原因,不认同也说明理由。通过这样的课堂对话,最终达成临时性共识。

第二板块:聚焦问题,展开对话

(以下是几位同学讲述如何画30°角的过程对话记录)

学生寒:首先把量角器放平,在0°和30°的地方各点一个点,然后连接成角就可以了。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32)

(寒同学的观点立刻遭到了质疑,过这两个点可以画好多角,怎么确定这个角就是30°呢?)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33)

寒同学立刻修正了自己的观点:哦,不好意思,我刚刚可能没有描述清楚,我的意思是在0°与30°的地方,分别用直尺画两条刻度线的延长线,最后交于一点就形成一个30°的角。

这时,涵同学激动地说:对的,这样就可以了,这个角就唯一确定了。

(学生涵跑到讲台前给大家演示)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34)

师:为什么刚刚只有两个点的时候就不能确定唯一的那个角呢?

学生润:因为过一个点可以画出好多好多的射线,到底哪条射线是30°角的边呢?

师:这个解释太棒了,确实如此。哦,对了,寒同学改进后的方案可行吗?

学生星:可行,因为这样就把角的两条边的位置确定了。

生:但是这样画角太麻烦了,而且不精准。

师:不精准是什么意思?

学生旭:水平的那条直线容易画,但斜着的那条直线就不容易了。

学生寒反驳道:你可以同时用三角尺画呀。

学生泽:既要用量角器,还要用三角尺,画的时候,特别容易移动。

学生言:我有一种新的方法,不过最好是一个透明的量角器,先把角的顶点画出来,然后把角的顶点与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在量角器的0°与30°刻度线的地方分别画一个点,然后把这三个点连接起来。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35)

学生普:我反对,角的两条边是射线,你这样就变成两条线段了。

学生涵:我反对普同学的观念,不是你想的那样,那个点不是线段的端点,这个点只是为了确定射线的位置而已。

学生星:这种方法与刚刚寒同学的方法好像呀。

师:对呀,为什么刚刚只有两个点(刻度线上的点)时就不可以,增加一个中心点就可以了?

学生羽:因为中心点和这两个点可以分别确定角的两条边的位置。

师:也就是过两个点可以画出几条射线?

生:只能画出一条射线。

师:过一个点呢?

生:无数条。

学生言:这与我们昨天做的两个填空题一样,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个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学生润:我可以用三角尺直接画出来。(板演)

学生睿:我不认同,为什么呀?

学生宁:因为这个角就是30°。

(其他学生立刻开始验证)

生:哦,这个角确实是30°,可以直接用这个角画30°的角。

学生含:但是,用三角尺画的角是有限的,不是所有的角都可以画出来。

师:确实是这样的,那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学生睿:我先画一条射线,然后将量角器的中心点与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与射线所在的位置重合,在量角器3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再连接端点与这个点就可以了。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36)

学生语:先画的射线其实就是角的起始边,再找到终边上的一点就可以了。

师:“再连接端点与这个点就可以了”这句话准确吗?

学生星:不准确,会让别人误认为是一条线段。

师:对的,我们可以说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刚我们找到的这个点,画一条射线。接下来请同学们将剩下的几个角一一画出来,同桌之间互相用文字语言描述你是如何画的。

第三板块:基于共识,拓展延伸

接下来讨论了利用常见的三角板,在不使用量角器的情况下,可以画出哪些度数的角?具体对话略。

师:谁能帮助这位同学解答疑惑?

用直尺可以量出度数吗?

学生瀚:可以用直尺画出直角。

学生千:平角,也可以是270°的优角。

师:这位同学的问题呢?

如果在3度和4度之间怎么办?

学生言:那就发明更小的度量单位。

学生含:也可以用小数表示,如果是3与4的正中间,那就是3.5°。

学生泽:如果不是正中间,那可能就是3.1°、3.2°、3.3°……

学生言:也就是将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0.1°。

元角分的课程(贞元课程〡角的度量)(3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