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句顶级禅意古诗(人至察则无徒)

有人指着几十盆青松,要别人辨认出哪些是真松、哪些是假 松有个人很快辨出了真假旁人问其原因,他说:“这很简单,只要细看枝叶,凡有小虫眼的,一定是真松”这就叫无疵不真辨物如此,识人也一样,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十句顶级禅意古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十句顶级禅意古诗(人至察则无徒)

十句顶级禅意古诗

有人指着几十盆青松,要别人辨认出哪些是真松、哪些是假 松。有个人很快辨出了真假。旁人问其原因,他说:“这很简单,只要细看枝叶,凡有小虫眼的,一定是真松。”这就叫无疵不真。辨物如此,识人也一样。

人无完人,所以,不宜苛求。古人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人 至察则无徒”!

求全责备是识人的大忌。对人要求过严,力图“完美",往往见人一短,就不及其余,甚而不予任用。这种态度压抑着人的积极性,阻碍人的成长。

众所周知,诸葛亮足智多谋,但在识人方面,他却存在着“端严精密”的偏见。他用人“至察”,求全责备,正如后人评价说:“明 察则有短而必见,端方则有瑕而不容。”

诸葛亮用人总是“察之密,待之严”,要求人皆完人;而对一些确有特长又有棱角的雄才,往往因小弃大,见其瑕而不重其 玉,结果,使其“无以自全而或见弃”

比如,魏延“长于计谋”而诸葛亮老是抓住他“不肯下人”的缺点,将其雄才大略看做是“急躁冒进”,始终用而不信;刘封本 是一员勇将,诸葛亮却认为他“刚猛难则”,劝刘备趁其上庸之败而除之;马谡原是一位既有所长也有所短的人才,诸葛亮在祁山作战中先是对他用之不当,失街亭后又将其斩首。

正因为诸葛亮对人“求全责备”,处之极端,而致使许多官员 谨小慎微,以致他临终前将少才寡,正应了“人至察无徒”之断。

与诸葛亮相反,春秋时的齐桓公可谓高风亮节。他对曾辅佐 对手公子纠,并对自己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不仅不计前仇,相反, 还委以重任,坚持用其长。而管仲也是感恩不已,竭心尽力,辅佐桓公,终使齐国雄霸诸侯。

我认为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是非常有道理的,要取其长,不问其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