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疾控发布最新健康提醒(涉及国内多个城市)

重点地区疫情10月1日12时-2日12时,太原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4例,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沈阳疾控发布最新健康提醒?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沈阳疾控发布最新健康提醒(涉及国内多个城市)

沈阳疾控发布最新健康提醒

重点地区疫情

10月1日12时-2日12时,太原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4例。

10月2日0-12时,东莞市新增1例外省输入无症状感染者,为非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发现。

10月2日,上海社会面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截至10月2日16时,共排查到这例阳性感染者在沪密切接触者357人,均已落实隔离管控,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累计排查到密接的密接770人,均已落实隔离管控,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10月2日16时40分,在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来返林西县人员核酸检测中检出1管混采初筛阳性,目前追阳、流调溯源、社会管控等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10月2日,内蒙古满洲里市在重点人群核酸检测中筛查出1名新冠病毒阳性人员,目前流调溯源、隔离管控、社会管控等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经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自10月2日至5日,对满洲里市区实施临时静默管理,并视疫情情况动态调整管控措施

10月2日,安徽宿州埇桥区在落实省外来(返)埇重点人员核酸检测中发现2人初筛阳性,已转运至定点医院落实隔离医学观察,经复核均为阳性。为防止外溢,已对部分区域实施临时管控,并开展区域核酸检测,采样64875人,均为阴性。

健康提示

当前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局部暴发,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恰逢国庆假期,人员流动性和聚集性增加,全市疫情防控面临的风险和压力上升。为切实防范疫情输入和传播风险,更好地保障沈城市民的健康安全,沈阳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朋友:

一、对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的来(返)沈人员,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7天内有中低风险区旅居史、近7天内来自疫情发生地所在县区来(返)沈人员,采取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如不具备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条件,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非风险地区的来(返)沈人员,实施“3天3检”的管控措施。

二、有风险地区旅居史以及与涉疫人员有交集的人员,要第一时间主动报告,按要求配合落实隔离管控措施。近期与公布的阳性病例行程轨迹有过交集人员,请立即向所在社区(村屯)、工作单位、居住的宾馆报备,并配合执行疫情排查、核酸检测、医学观察等防控措施。

三、积极主动报备。所有域外来(返)沈人员,应提前48小时主动通过“盛事通”App、微信小程序搜索“盛事通”或扫描“来沈人员自主报备”二维码,向社区或单位完成自主报备,配合各项防控措施。在机场、火车站、客运站、高速公路口等入沈通道积极配合落地核酸检测。

四、按要求配合做好常态化核酸检测、“四件套”、“场所码”查验工作。核酸检测采样期间做好个人防护,遵守检测秩序,排队等候时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不聚集、不交谈、保持1.5米安全距离。出入公共场所要积极配合做好防疫“四件套”(扫码、测温、戴口罩、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场所码”查验工作,做到“逢进必扫”。

五、请自觉遵守《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要求。日常注意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不扎堆、不聚集,做维护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六、请符合接种条件的市民朋友尽早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满6个月后积极接种加强针,尽量避免感染的风险,就是为防控疫情做贡献!

让我们携手同行、齐心协力,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早日迎来这场战“疫”的最终胜利!

国内疫情

10月2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189例(内蒙古80例,四川45例,广东19例,湖南8例,云南6例,西藏6例,福建4例,宁夏4例,山西3例,贵州3例,北京2例,江苏2例,重庆2例,天津1例,辽宁1例,上海1例,山东1例,陕西1例),含13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四川7例,内蒙古3例,山西2例,云南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66例(宁夏127例,西藏43例,四川40例,新疆33例,贵州29例,云南28例,广东24例,内蒙古23例,天津20例,河南14例,广西13例,陕西11例,山东10例,山西9例,黑龙江9例,浙江7例,安徽4例,湖北4例,湖南4例,甘肃4例,上海3例,江苏3例,重庆2例,北京1例,河北1例)。

截至2022年10月3日9时,全国共有高风险区737个,中风险区738个,低风险区145个。

转自:沈阳疾控

来源: 辽沈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