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怕放鞭炮什么意思(也有着不神秘的心理学解释)

对于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春节放鞭炮,是与过年联系在一起的活动,特别是除夕夜和“破五”,更不能缺少了爆竹声。平日里有什么喜庆活动,第一想到的,最热闹的也是鞭炮;农村里办红白喜事,更不用说,哪里少得了。

习惯了鞭炮不觉得什么,但深入的了解后,就会发现小小的鞭炮也寄托了人们的心理影射。

大人怕放鞭炮什么意思(也有着不神秘的心理学解释)(1)

最喜欢鞭炮的,莫过于小孩子,它带来的快乐,即使长大成人后,也难以忘记,鞭炮成为了儿童的情感记忆。儿童的天性就对颜色、声音、闪光好奇,千奇百怪的电子产品,五颜六色的烟火,充满了吸引力,即使长大成人,也难忘曾经的快乐。

儿童的记忆一般都带有情感。他们对自己在游乐场所活动的情景的记忆,对节日期间放鞭炮时欢乐情景的记忆,都属于情感记忆。

大人怕放鞭炮什么意思(也有着不神秘的心理学解释)(2)

鞭炮甚至还可以带来仪式感。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仅有这点人们是不会感到满足的,他们更需要一种仪式来满足精神上的需要,为自己全年的付出庆祝一下,于是,具有辞旧迎新的鞭炮就成了人们心理投射的载体。”

所以,在以前,自然而然的,鞭炮和春联、香烛纸钱一起成为了家家户户过新年的必备物品。

大人怕放鞭炮什么意思(也有着不神秘的心理学解释)(3)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仪式感对于生活品质的重要性,作为仪式中的一个环节,鞭炮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燃放鞭炮近年来也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议。从心理分析的角度,也可以探究鞭炮拥护者的想法,并不完全是热爱传统。

鞭炮的弊端毋庸多说,但在人们心目中,明知故犯或者逃脱惩罚,都能带来成就感和喜悦。

想象一下,明知道禁止放鞭炮,夜深人静,在街上放几个,撒腿就跑,背后一片骂声,落炮的儿童却是得意的哈哈笑。

大人怕放鞭炮什么意思(也有着不神秘的心理学解释)(4)

类似的逆反心理,不要说小孩,成人也有难以抑制的冲动。

资深心理师宋玉梅也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给出了分析

大部分人都会按照社会的规章制度行事,但由于人格特点的不同,有的人就愿意以表现自己来赢得关注,甚至明知故犯。...越是打击在禁放地区燃放,就越刺激部分表现欲望强、敏感、不够理智的人群的逆反心理,非要‘反其道而行之

大人怕放鞭炮什么意思(也有着不神秘的心理学解释)(5)

从众心理也有普遍的影响。

2016年春节,北京让市民自己选择是否要过一个不一样的春节,不禁止燃放鞭炮,由大家自主来决定。第一天,几乎没有,只有零星的鞭炮声,反映了民众的素质;到了第二天,大年夜临近,仿佛在等待着什么,出现了第一声炮响,第二声,突然之间,炮声响成一片。

没有第一个带头者,其他人会犹豫,不愿意打破规则。又有“法不责众”的心理,只要不是出头鸟就好。

在烟花禁改限前,人们都在热切地期盼能够喜气洋洋地燃放鞭炮过新年。在这个巨大的群体中,个体喜爱燃放鞭炮的强烈冲动性情绪,可引发他人产生相同情绪,而他人喜爱燃放鞭炮的情绪又反过来加剧原有情绪。

大人怕放鞭炮什么意思(也有着不神秘的心理学解释)(6)

在童年的记忆里,或许还留存在对鞭炮的畏惧,和克服恐惧的勇气。有胆量去点火的女孩也让人刮目相看。

“归根结底,人们放炮热情不减的最主要心理动因是挑战自我、挑战恐惧,以此获得自我成长。”

从对巨大响声的恐怖,到勇敢的去点火,小孩战胜了恐惧,会带来强烈的信心与喜悦,很多人应该都有同样的体会。

大人怕放鞭炮什么意思(也有着不神秘的心理学解释)(7)

而长大后,能够继续童年的快乐,再经历一次不考虑任何后果的快乐,放下包袱和顾虑,也让人轻松无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于成年人,鞭炮仍然有强大的吸引力。

在燃放鞭炮的瞬间,童年那种无忧无虑的感觉又回来了。

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观看鞭炮的炸裂与爆响,还能带给人们破坏的快乐。

就像现代社会经常提到的释放压力,其中一种方式就是打碎东西,鞭炮有着异曲同工的效用。

大人怕放鞭炮什么意思(也有着不神秘的心理学解释)(8)

这就是鞭炮更深的心理意义:对自己欲望的掌控。在鞭炮的燃放中既宣泄,又浇灭了自己欲望,实现了对自我的控制。这也是世界各国在大型文艺表演、重要国际会议、新年来临之际用烟火助兴、彰显文明成果的原因。

对很多人来说,过年没有鞭炮,就像吃饭没有了盐,缺少了一些滋味。

可对另外一些人来说,鞭炮的噪音、污染又是恼人的干扰,影响了过年的心情。

大人怕放鞭炮什么意思(也有着不神秘的心理学解释)(9)

从心理角度来理解对鞭炮的不舍和执着,或许并不是因为因为失去了传统而不舍吗?更多的可能是想挽留曾经的乐趣,就像很多人小的时候风靡一时的砸炮,带来多少欢乐。

大人怕放鞭炮什么意思(也有着不神秘的心理学解释)(10)

宋朝文人李处全在诗《玉楼春》中写下诗句“椒盘荐寿休辞醉,坐听爆竹浑无寐。”未见得有多么喜欢。而清朝诗人谢文翘的一首《教门新年词》,不知道是否有不满扰人清梦的牢骚。

“通宵爆竹一声声,

烟火由来盛帝京,

宝炬银花喧夜半,

六街歌管乐升平.”

而知道了对鞭炮产生留恋的心理原因,是否还会对存在弊端的“陋习”恋恋不舍?


最后,祝您新春快乐,阖家幸福。


〈参考〉

《儿童文艺心理学》

中国人为何过年爱放鞭炮?

〈完〉


大人怕放鞭炮什么意思(也有着不神秘的心理学解释)(11)

—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