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馆宇宙展厅在几楼(科普元宇宙)

上海天文馆宇宙展厅在几楼(科普元宇宙)(1)

图说:上海科技馆邀请5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以数字人的形象登上“月球”来源/上海科技馆供图

新民晚报讯(记者马亚宁)因疫情尚在闭馆中的上海科技馆,依然坚持“24小时”科普在线。近日,上海科技馆邀请5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以数字人的形象登上“月球”,用元宇宙视角“俯瞰”最新发射的神州十四号,畅想未来人类进驻宇宙的可能性。

本次活动是上海科技馆在后疫情背景下深度探索线上科普新模式的一次尝试,是在元宇宙平台中开展的一场主题为“宇宙生活指南”的跨学科对谈。活动通过全新技术手段打破时空的限制,实现强场景、强互动的沉浸式体验,而天马行空的“科幻”会场本身也成为科普内容的重要承载。主会场设置在逼真的“虚拟月球”表面,并设有仿真的观众席。参与嘉宾每人拥有一个自己的虚拟形象,他们可以坐在观众席上观看“大屏幕投影”,可以举手发言,也可以行走到会场中央,仿佛置身其中,给人耳目一新的科普体验。

现场,五位“数字人”分别从天文学、植物学、心理学、建筑学、文学等领域畅谈“宇宙生活”。上海天文馆网络科普部部长施韡通过一部短片带大家回顾神舟十三号宇航员在空间站的生活作息,并介绍了舱内舱外航天服的更换、心肺功能测试等必备的太空生活“指南”;科幻作家、银河奖获得者江波则以“人类距离太空文明还差几步”为主题,提出了建立太空城、移民火星的设想。

据介绍,这并非上海科技馆第一次在“元宇宙”中尝试科普节目。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科技馆展教中心团队试水“元宇宙”,将原创线下展览“鲸奇世界”搬进虚拟空间,开展了一场元宇宙中的“云逛展”直播,引起广泛关注,专家与观众交流环节气氛非常活跃。目前,上海科技馆正在积极探索“元宇宙”活动的更多可能性,打造“元宇宙”线上活动基地,期望通过更多实践,逐步建立一套“元宇宙”科普活动的策划、组织、直播、录制等标准操作流程。在“元宇宙”日益成为下一代互联网应用标杆的时代契机下,为科普团队向更多元化的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模式探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