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是谁(简述三皇五帝之尧帝主要经历)

一、继承帝位

帝喾在尧十三岁时,分封尧于陶(山西省襄汾县陶氏村),主要是让尧辅佐帝喾传位的挚。尧15岁时,帝喾又改封尧于唐(今山西省太原),由此天下将尧尊称为陶唐氏。帝挚位到17世时,帝挚在位荒淫无度,尧20岁时,各方诸侯废了帝挚,推尊唐尧为天子,唐尧登基后,定都平阳。

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是谁(简述三皇五帝之尧帝主要经历)(1)

尧帝塑像

尧在老年时,由舜代替尧执政,而后禅让帝位给舜。尧在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葬于谷林(山东省鄄(juàn)城县)。尧开创了帝王禅让的先河。

二、治国安邦

唐尧任命羲氏、和氏、伯、仲叔为四岳,即掌管历法的官员,掌大山纪历,于东西南北四灵山上设天文台,观测日月星辰,制定文祖连山历法,使百姓因时耕作。

尧还在道路的十字路口设立了样子如华表一般的诽谤木,让百姓提出对他的意见,广听言路,尧还设置谏鼓,放在自己的门前,如果有进谏的人,就可以直接击鼓进人宫堂,直接向尧陈述和规劝尧帝本人的错误。

唐尧之时,百姓艰难,尧存心于天下,立志于百姓脱贫,尧不敢居住得太好,选择居住在简陋的屋子里,穿粗布衣服,吃糠咽菜,出门也只是骑一匹次马。

尧常对百官说:“天下有一个居民忍受饥饿,就如同自己忍受饥饿一般;有一个居民忍受寒冻,就如同我自己忍受寒冬一样;有一个居民患有罪过,都是因由我导致,这都是我自己的罪过啊!”尧巡视天下数次,他的勤劳和文明天下闻名,乃至天下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三、亮遭洪水迁都,派鲸治水

尧帝执政之时,黄河水逆流,洪水横流、暴雨连绵不断,华北平原一片汪洋,威胁着尧都。尧帝迁都于平阳(临汾东)、于霍太山(位于山西省霍县东南,也称太岳山)昭告天下。

尧帝迁都山西平阳后,召集各方长老研究治水大计。骧兜建议说:“共工一族的首领世代都担任水正一职(掌管水利的官员),而且对于治水有经验,可当此重任;共工已在黄河中游集结了本氏族民众,预备好了土木石料,只等命令,即刻动工。”

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是谁(简述三皇五帝之尧帝主要经历)(2)

鲧率领民众治水图

尧曰:“我听说共工这个人性格怪癖,喜欢听一些邪恶的话语,他是靠把河岸垒高的办法和淹没河道的方式来治理水患,违背天道和常理,不可以用他来治水。”骧兜又进言道:“共工氏的祖先是伏羲氏的臣子,一直预颁项帝和帝喾时期,共工氏都传承下来一套水阵,共工氏部落的居民、百分之七十的人居住地都在河边,但从古至今都没有因水患而导致族人大面积死亡的、共工氏还写了《洪范九畴》这本治水的书。这些都是因为共工氏治水有功,诸氏族中唯独共工治水有方,因此推荐他们一族来治水。”听闻此言,尧说:“既然如此,就试着用一下共工氏,看看他的能耐。”于是共工赴命治水。

共工治水期间,因乱石积河,河水复又倒灌,洪水如猛兽,山西一带水灾情况又一次加重。尧帝震怒,召唤共工晋见,降罪于他,罢黜了共工。

然后又召集百官,仍求治水之人。众人皆推荐鲧治水。尧说:“这个人很任性,常常不遵守命令,毁坏族人利益,他不可担当此职。”尧帝身边的几位重臣纷纷建议说:我们听到的情况可不是这样的。现在没有能比鲧更合适的人选,只有鲧善于治水,还是让他试一试吧,如果不行,再免去他的职务也不迟。尧听后便用鲧去治水。

稣治理黄河下游水患,将青泥黄土命名为“息土”“息壤”,将石块命名为“息石”。取息石、息土、息壤垒筑城防,垫高地基。沿水流方向开凿水道,将洪水向北导入大海,并保护帝丘、尧丘不被洪水漫淹。但是鲧治水九年,城廓堤防时筑时毁。

尧帝70岁时,沿途视察鲸治水的情况,发现鲸及所领族众挖颧项帝丘、尧丘的土石方填掩洪水,心中甚为不快,于是返回平阳再行商议。

返回平阳后立即召集诸侯议事。尧帝说:“鲧治水九年了也没有功绩,下了功夫却没有成效。”皋陶说:“稣偷偷地从颛顼帝陵和现在的都城挖土、偷盗石料,以埋洪水,这是没有遵从您的命令所导致的结果。”尧帝说:“鲧果然是一个大胆毁族的人,从此以后不可再用这个人了。”

这时,尧帝身边的一些大臣说:洪水滔天,形势危急,鲧以息石、息壤筑高城池并设立堤防,保护了部落宗室和城池不被洪水淹没,虽然有不对的地方,但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功大于过,鲧还可以继续用于治水。尧帝由于一时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就顺应了大家的意见,再次批准鲧进行治水的工作,结果鲧治水还是不力。

四、尧帝选择帝位接班人,惩罚治水不力的稣

经过稣挖土取石的事件后,尧帝始终认为鲧不可委以重任,欲求新人治水;同时也因为自己年事已高,为挑选自己的合适接班人而发愁。

尧于是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于舜,一个是娥皇,另一个是女英。尧帝以此观察舜的内在品质;同时还指派自己身边的九个人去和他相处,以观察舜的外在行为。他们看到的始终是舜的仁义孝心忠厚,尽管舜的父亲顽劣、继母嚣张、弟弟傲慢,但是舜都能宽大为怀,与家人和谐相处。

尧帝见状很高兴,重新召见舜,还破格让舜在平阳入朝为官,担任司徒一职(司徒是古代负责民事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民政部负责人),舜在担任司徒期间推举、任命高辛氏中有才能的俊杰在天下推行皋陶制定的五典(五典指五种行为规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让人学习。

后来尧帝又让舜分别担任三公的职位(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尧帝大胆地让舜统领百官,在实践中故意锻炼舜。

在此期间舜举用高阳氏中有才能的皋陶、伯益等八人担任重要官职,颁布历法,教育人民耕作。舜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宣扬尧帝施政的恩德,使当时各地的诸侯都尊崇于尧帝。经过舜在摄政期间的工作表现和政绩,尧认为舜是能够治理天下的难得人才。

于是尧帝再次召见了舜说:“你处理各类公务已经有三年了,成绩斐然,能够继承帝位了,我要将帝位禅位给你。”皋陶、后稷、契、伯夷都赞成此事。因此尧对百官说:“我是为了求贤而禅让帝位给舜,我意已决。”

消息传到治水前线,鲧大怒,入朝对尧说:“得了天道的人就是帝王,得了地道的人就是三公。如今我因治水得了地道,你却不任命我为三公。当下,治水为最重要的工作,我自受帝命治水,至今已经有25年了,筑城是为了保护你,造城池是为了守护人民,修堤坝是为了引导洪水,目前洪水水势已经得到减轻,治水的工作也即将要成功,更何况我是颛顼帝的后裔,世代都担任水正的官职,传到我这一辈我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一直在治理水患,因此我是得到了地道。

而你的女婿舜,既不治水,也没有治水的功绩,不得地道,为什么能够担任三公的职位?民以食为天,粮食来自于田里的庄稼,而庄稼是在土里种植的,因此土就是人民的根本。洪水横流,人民的土地沦为汪洋,人民只能居住在山岭上,肥沃的农田遭到荒废,只有洪水退去,将农田恢复,人民才能得到满足。因此,舜又有什么功劳?为何担任三公的官职?”鲧认为尧有私心,有失公道,又向尧帝说道:“如果就这样把帝位传给舜,天下将有不祥的事发生!怎么可以将天下传给一个匹夫呢!”

尧帝不听鲸的语言,坚信自己的判断,认为舜能够继承大业,对稣的不满很是愤恨,举兵诛杀鲸,并派舜追击。鲸节节败退,退守到河南嵩山一带,加固城池来抵抗尧舜部队的攻击,鲧从此不再听从尧帝召唤,还以尧的品德衰败为由,侵扰尧、舜部落。而此时尧帝已经让舜行使天子的职责,并公告于天下。

共工因此劝谏尧帝说:“难道可以将天下传给一个匹夫吗?”尧帝不听,又举兵攻伐共工。

舜摄政期间,创制了刑法,以鲸“不听尧帝命令,偷用颛顼帝陵的土石用来淹没洪水、治水毫无成果、又组织争帝位作乱”为由,将鲸逐出了治水所在地嵩山,迁到东海羽山,并在羽山(今江苏省连云港)将鲧治罪处死;“将共工流放,不准再进中原。

鲧死后,其儿子禹守丧三年后奉命继续治水。自此,华夏民族进入了舜帝时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