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耕耘每一份收获都是惊喜(不寻常的耕耘不一般的收获)

芒种到,麦金黄眼下,我国夏粮主要作物冬小麦进入集中收获期一台台收割机在麦田里往返穿梭,丰收在望,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用心耕耘每一份收获都是惊喜?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用心耕耘每一份收获都是惊喜(不寻常的耕耘不一般的收获)

用心耕耘每一份收获都是惊喜

芒种到,麦金黄。眼下,我国夏粮主要作物冬小麦进入集中收获期。一台台收割机在麦田里往返穿梭,丰收在望。

面对暖冬、新冠肺炎疫情、病虫害等一系列风险挑战,各地通过超常规助农措施,努力降低疫情等对夏粮生产的影响,取得了积极而明显的成效。那一粒粒归仓的收获,是对耕耘的回报,更是中国应对挑战开启新局的底气。

助丰收:政策到位、科技强援

春耕伊始,疫情给农业生产造成冲击。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超常规政策措施陆续推行,确保战“疫”、生产“两不误”。

3月2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当前春耕生产工作指南》,要求从农村实际出发,制定差异化防控措施,不搞“一刀切”,打通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民下田等堵点。农业农村部开展奋战100天夺取夏粮丰收行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地积极作为、精准落实,明确解决办法,力保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供应。

收割、秸秆回收、旋耕再播种,现代化农机让麦收变得简单。

植保无人机、农业物联网、专家在线会诊等“云端”种地新模式,给传统农业装上高科技的“顺风耳”“千里眼”。

刚收割完2200多亩小麦,安徽省怀远县种粮大户尚跃又忙着旋耕整地,准备水稻直播。

“我每天通过手机实时监控着地里的庄稼,发现有病虫害,可以及时做好田间管理。”尚跃说,在线会诊解决了疫情期间的不少难题,“返青期的小麦长势好,但田里有杂草,专家通过手机视频给出了除草方案。”

保粮安:稳定收购、抓好生产

在中央提出的“六保”中,保粮食能源安全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说,综合各方面情况看,夏粮生产形势较好,有望获得好收成,预计产量将保持在较高水平,收购量也稳中有升。

为做到“有人收粮”“有仓收粮”,各地粮食部门提前谋划,部署夏粮收购监管工作,确保夏粮收购有序进行。

“个别地方仓容紧张的问题已引起我们关注,麦收前,全省各地忙着并库腾仓、跨地区移库,以保证有足够仓容执行可能的托市收购。”河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杨洲群说。

山东省汶上县及时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做到“有钱收粮”。通过“鲁担惠农贷” “金种子丰收贷”等系列信贷产品,为全县118家粮食经营户提前筹措夏粮收购资金。

一手抓收购,一手抓生产。为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各地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

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王庄村设立科技小院,研究生们长年驻扎在村,推广农业技术,帮助实施“水肥后移、精细整地、精量播种”三项技术,让种粮大户王志诚的信心更足。“省水省肥三分之一以上,还能省工,产量并不受影响。”王志诚说。

我国粮食已连续多年增产,在基数较高的情况下又遇疫情,还能保持稳产高产,“中国粮仓”在疫情下经受住了考验,交出的这份“高分答卷”,也为全球粮食安全注入了信心。

(新华社合肥6月6日电)

历艰辛:开镰来之不易

时下的江淮大地,蓝天下金色麦田耀眼夺目。

“今年小麦从种到收遇到不少困难,没想到收成还挺好,亩产比去年要高200斤。”张海清是安徽省定远县种粮大户,流转了1200多亩地,种了多年的麦子,今年格外感慨。

冬小麦从种到收,要经历七八个月时间。作为每年收获的第一茬粮食,产量受制于天气好坏、病虫害轻重等多重因素。

张海清的麦子去年10月播种,今年5月28日开镰,“播种时遇到干旱,好不容易麦子种下去了,返青田管时又遇到疫情。”

“县里给我开了运送农资的绿色通行证,农技人员通过微信群及时提供信息,开具个性化的‘田管处方’。”张海清说,得益于政策“及时雨”,小麦保住了。

5月下旬以来天气晴好,午季小麦各主产省相继开镰收割。截至6月4日17时,安徽、河南两省已分别收获小麦4049.6万亩和6900万亩,收获进度分别达到94.2%和80.7%。

“疫情给今年小麦生产管理带来巨大挑战,除草、施拔节肥、防治赤霉病等全都不能耽误,否则产量必将受创。”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董召荣说,“重重考验之下,开镰丰收着实来之不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