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里边的潘仁美之死(抹黑你所不知的杨家将中潘仁美原型的真实人生)

说道潘美,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说不知道,但一提到演义小说《杨家将》中那个私通辽国,处处和杨家将作对的大奸臣潘仁美就知道了。这个潘美就是小说中潘仁美的原型,那么历史上的潘美真的像小说中所描绘的那样吗?本期我们就来聊一聊这历史上那个真实的潘美。

杨家将里边的潘仁美之死(抹黑你所不知的杨家将中潘仁美原型的真实人生)(1)

潘美雕像

据史载,潘美,字仲询,公元925年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因自小就受到了军队的熏陶,成年后的潘美也就更倾向于做个军人了。

和那些建功立业的名人一样,成年后的潘美也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此时潘美所处的历史背景是:后汉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知远因最得力的长子刘承训之死而生了重病,自知命不久矣,于是在临终前任命郭威等人为托孤大臣,辅佐次子刘承祐继位,史称汉隐帝。

由于时年已经十九岁的汉隐帝对老爸留给他的几个执政大臣不满意,原因是对于他在行使皇权的问题上处处掣肘,时间一长,这心里的怨怼就要慢慢发泄出来了。同时再加上有几个想趁机捞权力的谄媚小人的进言,于是就对几个辅政大臣开始策划背后怎么捅刀子了。

太后老妈的劝阻也无效,在一切要自己说了算的绝对皇权的欲望下,汉隐帝假借以召见大臣的名义,趁机伏杀了几个在京的顾命大臣。随后对外宣布的是这几个大臣是因为有谋反的意图。

靠近权力中心的人自然都知道真实的原因,时任枢密使正在统帅大军坐镇邺都防御契丹同时也是顾命大臣之一的郭威,自然是知道自己最终的结果会怎样。

因而,郭威是处处提防,汉隐帝也不含糊,为防走漏风声,一面派人把郭威在京城的所有家人无论大小全部暗杀掉,一面又暗地里派密使到郭威所在的军中要他们诛杀郭威。

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家人被杀和派密使暗杀他的这些事都给郭威知道了,这就逼上梁山一条路啦,由于汉隐帝的不得人心,再加上郭威的家人全被杀害,因而,愤而起义的郭威甚得人心。

杨家将里边的潘仁美之死(抹黑你所不知的杨家将中潘仁美原型的真实人生)(2)

赵匡胤画像

最终,郭威起义成功,攻入大梁后称帝,改国号后周,史称太祖皇帝。

潘美的青年时光就是处在这一时期,因而,青年时期的潘美和当年的祖逖一样,也曾对自己的好基友说道:“当今的皇帝昏庸,奸臣恣肆妄为,纵观历史这就是将要有改朝换代的征兆。此时正是好男儿建功立业的好时机,如果不能有所作为,那将是终身惭愧呀!”

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潘美也一样,青年时期的潘美就在郭威老婆的侄子柴荣的手下任职,因成绩表现优异,成了柴荣的侍从。(后柴荣被郭威收为养子)

公元954年,周太祖郭威去世,因无子(全被杀掉了),养子柴荣顺利继位称帝,史称周世宗。

潘美随后又在后周和北汉、契丹联军之间发生的高平之战中战功卓著,这场战役关乎到后周的生死存亡,因而战略意义非常重要,潘美因战功迁为西上阁门副使。

多年的军旅生涯中和赵匡胤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因此在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对潘美也是非常厚爱的,潘美也是不负赵匡胤的厚望,曾一人冒着生命危险带回了一个贪财而且杀人不眨眼的贪官到朝中受审。

潘美在大宋建立的初期时,对开疆拓土,评定战乱等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杨家将里边的潘仁美之死(抹黑你所不知的杨家将中潘仁美原型的真实人生)(3)

五代十国版图

公元960年,也就是赵匡胤建立大宋初年,应该是赵匡胤考虑到因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篡夺了帝位后,势必有一些原后周的死忠粉或者既得利益者会因不满而有不安定的行为,因而对地方军事长官的调动是必由之路了。

就在这一年,赵匡胤下令猛将李重进移镇至青州,这个李重进身份还真是不一般,他是原后周皇帝郭威的外甥兼女婿。原本对篡权的赵匡胤就一肚子气的李重进这时更加恼怒了。(此人曾经在郭威把皇位传为于养子柴荣是就有反叛的举动,因此,赵匡胤在黄袍加身后对此人的担忧是不无道理的啦。)

这个李重进不仅没有任何要调动的迹象,反而暗地里开始了反叛的行动,派幕僚翟守珣当说客,密谋和泽潞节度使李筠一同反叛。哪知,这个翟守珣竟然把密谋要反叛的事暗地里报告了宋太祖赵匡胤。于是,在马上皇帝赵匡胤率领潘美等人的亲征下,不久,李重进便兵败身死,叛乱平息。

在赵匡胤执政期间的十七年中,潘美先后参与了灭南汉、平南唐、征北汉的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大宋的统一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宋太宗赵光义登基后不久加封潘美为开府仪同三司。

公元979年,为了消灭依附于契丹人所建立的辽国的北汉,维护国家的统一,宋太宗赵光义再次任命将领北伐,此次潘美任北路都招讨,所谓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吧。在大破辽军后,失去了保护伞的北汉,很快缴械投降,潘美也因功封为代国公。

如果潘美的人生就此结束了,那么他在历史上的声誉将是完美的,任凭后来的小说家们怎样荒谬的构思也不能把全白的说成全黑的,然而人生总有起落,不可能处处时时都是赢家。

自公元936年,因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曾向契丹求援。而契丹的出兵条件是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因而对于此时的大宋来说,能够收复燕云十六州将是宋太宗等执政者完成大宋最终彻底统一的最大期望。

杨家将里边的潘仁美之死(抹黑你所不知的杨家将中潘仁美原型的真实人生)(4)

潘美影视剧照

燕云十六州的收复不仅是政治上的意义,更有战略上的意义。当年燕云十六州的战略重要性非常重要,因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对大宋政权北方的威胁极其严重。

因此,于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再次命潘美、曹彬等人分兵三路北伐,以期收复丢失多年的燕云十六州。这次的出兵初期,潘美所率的西路军收获颇丰,一举攻下了朔州、云州等几个州。

但曹彬等人却出师不利,不仅没有收复州县,而且受到了辽军的强烈反扑,损兵折将。由于不能多点击破,潘美所攻下的几个州县只能死死守住,潘美等人不得不和撤回的各路人马再做商议。

此时,宋太宗赵光义也许是要给契丹一个釜底抽薪吧,下诏把所攻下的几个州的老百姓都迁到内地,给契丹留下一个空城,按当时的实际情况这未免不是一个最好的策略。

于是,命令潘美等人率部保护百姓内迁,但契丹人也不是吃素的呀,因而,派出了数十万的军队来强攻被宋军攻占的州县,不久所占州县再次陷落。

此时,潘美军中的副将杨业对潘美等人建议到:“现在敌人的兵锋正盛,我们没必要和他们正面交锋。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要保存实力,安全护送这几个州的百姓内迁。

但此时朝廷派来的权利极大的军事上小白的监军王侁同志却反驳道:“有好几万的精兵却如此的畏首畏脚,怕他们辽军作甚,只管前进就可以了。你杨将军不是号称‘杨无敌吗’,到这时怎么变得犹豫不前了,莫非你有别的心思了。”

杨家将里边的潘仁美之死(抹黑你所不知的杨家将中潘仁美原型的真实人生)(5)

赵光义画像

“莫非你有别的心思”这句话对杨业来说是他最大的短板了,原来,杨业是原北汉的降将,当初北汉又是依附于辽国的,因此王侁的这句话是话里有话的,意识是说你杨业是不是心怀鬼胎呀,莫不是想暗通辽军。

这对于一个铮铮铁汉的杨业来说,那真是有口难辩啦,于是乎说道,“我并非是怕死之人,只是考虑到时机不对,不想让士兵们白白的牺牲,既然王监军如此说法,作为一个原本该处死的降将,承蒙皇上厚爱,那我就杀敌以死报效皇恩了。”

此时的潘美应该是清楚的,杨业的此举是凶多吉少,按理应该极力说服王侁,但潘美却没有。随后,杨业和潘美、王侁约定,我杨业率部先去迎敌,你们在此布阵伏击。

但结果是:在约定的时间过后,没有等到杨业的兵马。此时的监军王侁天真的以为辽军被杨业打败了,立刻命部队全速前进争功去了。作为主帅的潘美只能无奈的跟随部队前进,但不久前方传来了杨业等人战死的消息,原本双方的实力就摆在面前,硬拼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此时监军王侁也没有了那股所谓的“豪气”了,不得已,潘美只好撤兵。因此,这次的北伐是以失败而告终的。作为西路大军的主帅,潘美被连降三级。

在后来的《杨家将》等小说或戏曲中,这些作者们便把潘美作为创作的原型,只是把名字改为潘仁美,进行了极尽能事的丑化,潘美俨然成了一个暗中勾结辽人处处和杨家将作对的大奸臣。

今天的一些影视剧更是对剧情进行了无限的放大和夸张,致使太多不了解历史真相的人以为这就是真实的史实。今天的我们如果还把影视剧或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当作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那就真是要被忽悠残了。

当然,就导致杨业战死这件事要说似乎和潘美也不是没有一点关系,毕竟当时潘美是杨业的主帅,而且对杨业战局的分析潘美应该是清楚的,监军王侁的乱指挥潘美从心底里应该也是不同意的。

杨家将里边的潘仁美之死(抹黑你所不知的杨家将中潘仁美原型的真实人生)(6)

潘美塑像

那么当时的潘美为什么没有极力反对王侁呢?本人认为原因有三点,

其一:当时朝廷所派的行军监军的权利是非常大的,有时几乎约等于是皇帝的口口御一般。原本主帅是一军之主,但如果刚好派到你身边的是一个不懂军事又喜欢搞事的监军,这就会让主帅左右为难了,你这次行军的打分都是监军直接向皇帝汇报的,所以说监军是得罪不起的。

其二:监军王侁说了那句让杨业不得不出兵的话,杨业的出兵是不得已为了证实自己不是这样的人,潘美只能默许,否则反对的话,不仅王侁不同意,而且对杨业就更加不利,同意杨业的出兵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其实王侁也不是真的怀疑杨业的忠心,只是想给自己邀功罢了,那就是你杨业如果失败了,那责任自然有潘美承担,如果成功了,这份功劳你潘美还能独享吗。

其三:或许是潘美的私心在作怪了,那就是不能功高震主和同僚拉开太大的距离,此次三路大军出征北伐,只有你潘美取得了一些成绩,其他两路几乎都是以损兵折将而告终,你潘美是一支独秀呀。

木秀于林而风必摧之的为官之道,潘美应该是清楚的。杨业的出兵如果有一丝可能是成功了,那是你杨业和王侁的功劳,失败了,那就我潘美来背这口黑锅吧!

潘美

轩辕

历仕三朝屡建功,

演评二论尽翻倾。

焉能颠倒黑白史,

世事分明各自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