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全诗(慈母手中线)

杨别除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读到诗人孟郊写的《游子吟》,我就感到特别神奇,诗人的神来之笔跨越千年,描绘了母亲多年前的一个场景:1984年的秋天,经过三年高考,我终于等来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临行前的晚上,母亲在灯光下,把我的行李打开,将所有的衣物清理一遍,用针线把扣子钉牢,把容易撑开的裤裆、袖档加固,有窟窿的打好补丁母亲手巧,打好的补丁,天衣无缝,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大学四年间,人年轻,好运动,有时还相互嬉闹好些同学的衣物不是掉了扣子,就是撑开了裤裆、袖档,闹了笑话,出了洋相,但这样的事,在我身上从没发生过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全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全诗(慈母手中线)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全诗

杨别除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读到诗人孟郊写的《游子吟》,我就感到特别神奇,诗人的神来之笔跨越千年,描绘了母亲多年前的一个场景:1984年的秋天,经过三年高考,我终于等来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临行前的晚上,母亲在灯光下,把我的行李打开,将所有的衣物清理一遍,用针线把扣子钉牢,把容易撑开的裤裆、袖档加固,有窟窿的打好补丁。母亲手巧,打好的补丁,天衣无缝,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大学四年间,人年轻,好运动,有时还相互嬉闹。好些同学的衣物不是掉了扣子,就是撑开了裤裆、袖档,闹了笑话,出了洋相,但这样的事,在我身上从没发生过。

母亲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虽没多少文化,但勤劳朴实,一心操持家务,等到生了我妹妹,母亲已是快40岁的人啦,七个子女,大的十五六岁,小的还在襁褓中。我们兄弟姊妹七人,站在一起,由低到高,像楼梯一样。一个九口人的大家,张口要吃,伸手要穿,仅靠父亲一人的工资养家糊口,生活是何等的艰难。等我们姊妹稍大一点,母亲就到外面卖苦力,贴补家用。母亲苦心划算,她常对子女说一句谚语:“吃不穷,穿不穷,划算不好一辈子穷。”为了节省,家里一天只吃两餐。夏天,蔬菜集中上市,菜价便宜,临收摊时,母亲就买很多廉价蔬菜,回家后经过清洗、蒸煮、晾晒,做成花样繁多的坛子菜,吃菜的问题就这样凑合解决了。

家人穿的怎么办呢?母亲会做一手好针线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购买很便宜的家织布,用剪刀裁好,手工用线缝制,钉好扣子,一件新衣服就做成了。大哥先穿,再传给二哥,三传给大姐,依次这样传递。衣服破了怎么办?母亲白天没时间,要到建筑工地上做小工,晚上回到家,辛苦了一天的她还在煤油灯下细细地缝补着。我们的鞋子,从鞋底到鞋面再到鞋垫,全是母亲用手工制作的。南方的冬天很湿冷,穿上母亲亲手做的棉鞋,脚上感到很温暖。小时候,我们兄弟姊妹在学校,课余总爱蹦蹦跳跳,脚易出汗,母亲临睡之前,总要把我们的布鞋收齐,在煤火炉上一双双烤干,又摆放在炉灶边,自己才上床睡觉。第二天起床,穿上母亲给我们烘干的棉鞋,暖烘烘的,心里那个惬意,至今难以忘怀。

母亲年过八旬后,不幸患上了失智症,有时连自己的子女都不认识,但她常坐在椅子上,有时躺在床上,空手做一套动作,外人莫名其妙,我们做子女的却“看见”了她手里捏一根“针”,另一只手拿根“线”,穿好 “针”后,不断地在空中飞“针”走“线”,嘴里还不停地呼唤着儿女的乳名,叫我们回家吃饭,把衣服穿好,别冻着了。她连自己吃喝都不记得了,却总挂记着子女们的温饱。我站在旁边,潸然泪下。这句唐诗又浮现在我的脑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