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春节的诗句古诗词大全集(20首春节诗词集锦)

除夕客中忆女[明]高 启,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有关春节的诗句古诗词大全集?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有关春节的诗句古诗词大全集(20首春节诗词集锦)

有关春节的诗句古诗词大全集

除夕客中忆女

[明]高 启

别家非愿久,

回首已徂年[1]。

今夜寒斋雪,

何人听折弦[2]。

【注释】

[1]徂年:犹过往的岁月。

[2]折弦:折断琴弦。贾岛《朝饥》诗:“立闻西床琴,冻折两三弦。”1

在严寒的大雪中,诗人即将送走一年中的最后一夕。这时他身在异乡,忆念起久别的女儿,心头想必是充满了离愁。而除夕时的雪夜寒斋是那样的冰冷,琴弦都因经受不住而冻折。既然如此,还有谁会听他以琴传情?短短的二十字,将诗人孤寂的处境和无法排遣的浓郁的忆女之情表露无遗。

除夜太原寒甚

[明]于 谦

寄语天涯客,

轻寒底用愁[1]。

春风来不远,

只在屋东头。

【注释】

[1]底用:何用,无须。1

这首除夕诗别具气象,虽说是除夕之夜格外地寒冷,自身又羁旅他乡,却没有天涯游子通常所有的孤寂思乡的伤感。作者非常自信地寄语处境相同的人们,寒冷不足畏。此诗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诗人雪莱所云“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同此寓意。它具有极大的鼓舞人心的力量,最坏的日子终将过去,否极泰来,事物的发展趋势往往就是这样富于哲理。

上元十五夜

[明]刘 英

一派春声送管弦,九衢灯烛上薰天[1]。

风回鳌背星毬乱[2],云散鱼鳞璧月圆。

逐队马翻尘似海,踏歌人盼夜如年[3]。

归迟不属金吾禁[4],争觅遗簪与坠钿。

【注释】

[1]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2]鳌背:旧时元宵节搭起的灯山形同东海巨鳌之背,故云。星毬:腾空而起的团团烟火。

[3]踏歌:连手而歌,踏地以为节拍。

[4]金吾:汉置官名,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惟元宵节及其前后各一日敕许金吾开放夜禁。1

农历正月十五堪称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放灯和看灯成为这天夜里最主要的活动。春声管弦,九衢灯烛,烟花迷乱,璧月圆净,人潮涌动,载歌载舞,满地遗簪坠钿无数。作者以白描及夸张的手法,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将元夜盛大的放灯情景和游人狂欢的场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的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人,逐层落笔,有条不紊。

甲寅除夜杂书

[明]文徵明

遥夜迟迟烛有花[1],

家人欢笑说年华。

人生勿苦求身外[2],

常得团圆有几家?

【注释】

[1]烛有花:蜡烛烧残后结成穗形称烛花。古人除夕有以灯花占卜的习俗。

[2]身外:指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1

文徵明,明代中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诗文亦有时名,与唐寅、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此诗是他早期所作,此时的文徵明风华正茂,尚未经受太多人生的挫折与磨难,因而心态也较为宽裕平和。除夕的夜里照例是要守岁的。门外夜色深深,屋内却烛光摇曳,家人们欢声笑语,谈论着去年的趣事,向往着新的一年。在这样温馨而欢快的气氛中,诗人不禁深深地感慨:人生在世,何必一定要苦苦追求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能像这样团团圆圆,不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吗?由此想到,在现在的中国,每逢春节将至,数亿出门在外的人群便开始往家里赶,历经种种辛苦,付出大量的时间与金钱,也只是为了回家过个团圆年。春节,真是代表了中国人千年以来最执著最强烈的团圆的愿望。我们都是凡人,无法脱离这滚滚红尘,然而在奔波忙碌之后,总有一个家在等待你,有一桌热热闹闹的年夜饭,和家人过一个团圆年,那也就是普通人的幸福了吧。

甲寅除夕

[明]文徵明

白发婆娑夜不眠[1],孙曾绕膝更蹁跹。

已知明旦非今日,不觉残龄又一年。

旧事悲歌灯影里,春风消息酒杯前。

更阑人静鸡声里,却对梅花一粲然[2]。

【注释】

[1]婆娑:盘旋舞蹈。此指白发纷乱状。

[2]粲然:露齿微笑。1

又是一个甲寅。此诗距上首《甲寅除夜杂书》已经过去了整整六十年,当初年方二十五、风华正茂的文徵明,现在也已经成了85岁的老翁。看着镜中苍苍的白发和膝前环绕的儿孙,心境与当年早已迥然不同。当年是对新年满怀着美好的期盼,此时则感慨时光的飞逝,不知不觉便又过了一年。早已历尽世事的诗人,在守岁的夜里持壶静坐,脑海中闪过一幕幕旧日的悲欢离合。以往事佐酒,与春风干杯。红尘中的种种磨折,在这新旧交替的夜里一一清晰,又一一淡去。最后,终于在微亮的曙光中,化作与那清寒梅花之间的会心一笑。

除夕宴邻宅

[明]万公表

弱冠辞乡早[1],并州久滞身[2]。

乍归翻作客[3],欲别更相亲。

腊向宵分尽,春随晓云新。

寒暄君莫问,千里尚为邻。

【注释】

[1]弱冠:古人20岁称弱冠。

[2]并州:与幽州同为我国古代北方重镇,民豪勇尚武。此处代指军旅。

[3]翻:反而。1

本诗的作者万公表是明代较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自幼聪慧,身体虽文弱,却有豪气。17岁便离家承袭宁波卫指挥佥事的职位。这是一个武职,从此万公表白天练习骑射军事,晚上挑灯读书,后来中武举第一名。他曾经当过漕运官,恰逢灾荒,便不等朝廷下旨,径自用漕粮赈济灾民,活人无数。又曾参与抗倭斗争,立下汗马功劳。万公表一生戎马,功勋卓著,又学养渊博,可说是一位儒将。这首诗,便既有武将的豪迈之气,又体现了文人的才华。首联是写作者自己20岁不到便早早离开家乡,投身于军旅。颔联传神地写出了久别的游子回到故乡的情境:刚回来时,发现一切都不熟悉了,仿佛自己反而变成了客人,令人想起著名的“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但毕竟是自己的故乡,自己的家人,只要稍稍停留,一切便又亲切起来,等到再次离开的时候,已经更加依依不舍。细揣摩这两句诗,没有离人通常的悲苦哀怨,然而若没有真实感情的深刻体验,又如何写得出来?颈联点到除夕的主题:昨宵过去,旧的一年也就结束了;新的春天随着拂晓的云彩一起到来,又是万象更新的好时候。而同时,过完年后的诗人,也又要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和朋友到他的职守所在之地去了。临别前,他劝说自己的亲友不必操心冷暖之类的琐事,即便千里之外,也不过就好像在隔壁罢了。此意当是由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句化出,豪迈之气,跃然纸上。

元夕舟中雨[1]

[明]钟 惺

此夕岂烦雨,佳时偏在舟。

家居元未乐,途次复何尤[2]?

岁俭灯难接,村荒月不留。

张皇今岁事[3],土鼓报前头[4]。

【注释】

[1]元夕:农历正月十五夜,即元宵。

[2]尤:怨尤。

[3]张皇:势盛貌,此指忙碌地张罗。

[4]土鼓:民间用以祈求丰收的一种祭祀的仪式。《周礼》:“凡国祈年于田祖,吹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1

此诗见于《钟伯敬先生遗稿》,当作于诗人生命的最后阶段。钟惺晚年,因卷入党争而遭到弹劾,心情十分低沉,少有欢颜。本诗中写到的原是元宵佳节,但因为偏偏人在旅途,不能与家人同乐,反而使诗人的心情更低落了。他一面故作豁达之语,说:反正在家里也没有什么开心的,那么旅途上又有什么好埋怨的呢?然而,在这样寒冷的夜晚,或许由于收成不好,暂时停留的荒村连灯油都要供应不上了,本应明亮圆满的月亮,似乎也嫌弃这里的破落而不愿意停留,这又是何等凄凉孤寒的意境。或许不希望沉湎于这样的孤寂,诗人笔锋一转,写到那边的村民们,正在热热闹闹地敲起土鼓,为了今年的好收成而祭祀鬼神呢。可是,这样的诗句,却分明让人感到“热闹是他们的”,反而更映衬出了诗人自身的孤单。钟惺诗的风格,素来被认为是“凄清荒寒”的,此诗可说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旅中元日[1]

[明]祝 祺

异乡一夜换风烟[2],

屈指关山路八千[3]。

正是欲归归未得,

看人儿女拜新年。

【注释】

[1]元日:正月初一。

[2]风烟:景象,风光。白居易《西湖留别》诗:“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3]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岳飞《满江红》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1

祝祺是明代海宁的一位诗人,传世作品不多,唯独这一首绝句被多种选本选入,得到较高的评价。绝句一首仅有二十八个字,容量非常小,因而分外讲究“意在言外,余韵无穷”。应该说,这首《旅中元日》在这一点上,确实做得不错。由题目即可知,本诗是作者在旅途中恰逢春节而写下的。大年初一的早上,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新的春联,也许还挂上了大红灯笼之类的吉祥物,门前散落着红色的炮仗纸屑。而诗人身在他乡,或许除夕之夜只是独自在客栈度过,没有那种热闹的过年感觉,因而一大早走出门,见到这般景象,分外觉得变化巨大而突然。他人的欢快热闹触动了诗人的心弦,回望故乡,忽然发现自己已经走了那么长的路了。想回去,却已是远隔重山,何况总有那么多事务和困难,又哪里是想回就能回的呢?于是,只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别人的孩子们跑来跑去,快快活活地给长辈们拜年。这时,诗人心中的乡愁、对自己儿女家人的怀念,种种情绪,都尽在不言中了。

甲辰元夕

[明]李 濂

宝玦金貂簇绣鞍[1],倾城士女竞追欢。

宣和旧俗灯偏盛[2],汴水新春夜不寒[3]。

人海涌来喧笑语,车雷轰处恣游盘。

太平景象君须记,天汉桥边立马看。

【注释】

[1]宝玦:珍贵的玉环。

[2]宣和:北宋徽宗年号。公元1119-1125年间。

[3]汴水:即汴河。指今河南荥阳市西南索河,流经开封的一段就是原来的汴水。1

本诗描写元宵的所见所感。这晚游人盛装打扮,恣情游赏,满城都沉浸在欢乐的人海中。然而诗人似乎并没有积极地参与其中,他是那样的冷静清醒,立马观看,不为所动。也许他感到了像今晚这样的“太平景象”难得一见,转瞬即逝,等待着的是风风雨雨,令人不无忧虑。诗的最后两句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除夕山庄探梅口占报河东君[1]

[清]钱谦益

数日西山踏早梅,东风昨夜崭新开。

停车未许倾杯酒,走马先须报镜台[2]。

冷蕊正宜帘阁笑,繁花还仗剪刀催。

衫裆携得寒香在,飘瞥从君嗅一回。

【注释】

[1]河东君:明末名妓柳如是之号。能诗画,后嫁给文士钱谦益为妾。

[2]镜台:镜奁之大者,上可架镜,多为女子妆饰之用。此借指河东君。1

钱牧斋和柳河东君的一段姻缘,堪称是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虽然河东君是牧斋翁迎娶的小妾,但牧斋更把她当作知己看待。他们平时的恩爱之情,在除夕来临的时候,便表现得分外感人。除夕探梅,可谓是文人之韵事。牧斋除夕山庄探梅,突然看到期待已久的梅花迎风吐艳,惊喜异常。他立刻想到的是自己不能一人杯酒赏梅,偷着乐,于是赶紧将梅开的喜讯报告给夫人河东君,让河东君也能及时分享到梅花绽放的喜悦。诗中洋溢着牧斋对河东君的昵爱,“衫裆”两句,携回梅香,供君一嗅,两人情投意合的恩爱神情宛然在目,诚为彼此具体生动的欢情写照。

客中元日

[清]毛奇龄

金鸡唱尽晓钟天,元日他乡倍可怜。

隔岁总成虚度月,今朝重数未归年。

梅花香暖开官阁,蓝尾杯深醉客筵[1]。

谁道故园东望远,春风万里蚤回旋[2]。

【注释】

[1]蓝尾:又作婪尾。唐时称宴饮时酒至末座为蓝尾。

[2]蚤:早。1

年光已到了新年正月初一之日,诗人还羁旅他乡,自然让人感到格外的哀怜。身在客中,回想过去的岁月,检点未来的年日,有一言难尽的感慨。五、六两句写友朋对自己的盛情招待,纵然是有花香,有美酒,也无法使诗人消愁解忧。一个“醉”字凸显诗人借酒浇愁,乡思之深。远望东方,祈愿万里春风早回故园,寄托了诗人新年的美好祝福。

满江红

乙巳除夕立春

[清]陈维崧

父念儿耶?珠泪迸、溪流同涨。屈指算、四时作客,三秋抱恙。山左未寻周栎下[1],广陵且觅王贻上[2]。乍榴花、时节载愁还,堪谁饷。

弱女嫁,罗衣漾。诸弟隔,羁鸿唱。又匆匆去买,高邮雪酿。寒夜才归阳羡棹[3],灯前拟试金焦杖[4]。向泉台、泣数一年间[5],飘零状。

【注释】

[1]山左:山东省旧时的别称。因其在太行山之左而得名。周栎下:指周亮工,字元亮,号栎下先生。明末清初篆刻鉴别家。崇祯进士。入清后,曾官户部右侍郎等。

[2]广陵:今江苏扬州。王贻上:即王士禛,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顺治十五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工诗文,与朱彝尊齐名,并称“朱王”。

[3]阳羡:古地名。故城在今江苏宜兴南。

[4]金焦:金山和焦山的合称。金山原名浮玉,因裴头陀江际获金,唐贞元间李锜奏改。焦山因汉焦光隐居于此山而得名。

[5]泉台:犹言泉下、阴间。1

康熙四年(1665)年岁暮,词人结束了一整年的漂泊生活,赶在除夕之夜回到了故乡阳羡。他像一个急需亲情慰藉的孩子,向在九泉之下的父亲,倾诉着颠沛流离的苦痛和倾吐满腹的伤感。全词取材别致,不落俗套,以悲情来写除夕归来的哀伤,感情真挚,如泣如诉,所写访友不遇,家人别离的种种情形,俱真实感人,催人泪下。

除 夕

[清]吴兆骞

寒灯相对恨何如?揽鬓星星愧渐多[1]。

一岁尚怜今夕在,半生空向异方过。

哀笳绝障虚传警,浊酒穹庐且放歌[2]。

漫道春光明日好,寒天冰雪正嵯峨[3]。

【注释】

[1]星星:鬓发花白的样子。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2]穹庐:牧民居住的毡帐。

[3]嵯峨:形容山高峻的样子。1

作者在清顺治时以科场事含冤谪戍宁古塔,为时长达二十年。本诗当于流放之地,值除夕之时和泪写成。多少个年头,多少个除夕,诗人苦挨时日,在冰天雪地、穷荒绝域中忍辱负重。尤其是时当年关,内心的痛楚凝聚而来,百感交集,情思凄绝。反映在本诗中便是颔联、颈联出语直白,沉痛地诉说诗人悲惨的遭遇和艰辛的生活,弥漫着凄怆的氛围。尾联道出了眼前诗人的处境无比恶劣,哪里还敢对未来抱有希望呢!“冰雪嵯峨”是在写景,同时也是在隐喻严酷的社会现实。

黔阳元日喜晴

[清]查慎行

曙色晴光一片明,乱峰衔雪照孤城。

未吹北笛梅先落[1],才及东风柳便轻。

万里烟霜回绿鬓,十年兵甲误苍生。

眼前可少丰年兆,野老多时望太平[2]。

【注释】

[1]未吹句:笛曲有《梅花落》,故云笛未吹而梅先落。

[2]野老:田野老人。杜甫《哀江头》诗:“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1

这首诗写于作者从军黔阳期间,时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正月初一。当此新年之际,诗人有感于西南边陲的战乱平定,遂赋此诗。诗的前半描写西南景物节序,虽说是“乱峰衔雪”,却春意萌生。梅花纷纷地飘落,柳条轻轻地荡漾,表明春天的脚步日益临近。这一切都暗示着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后半将写景与议论、叙事融为一体,流露出强烈的厌恶兵燹、关怀苍生之情,将百姓饱经战乱后迫切渴望安定丰足生活的愿望,表现得无比强烈。

凤凰台上忆吹箫

守 岁

[清]纳兰性德

锦瑟何年[1]?香屏此夕,东风吹送相思。记巡檐笑罢,共撚梅枝。还向烛花影里,催教看、燕蜡鸡丝[2]。如今但、一编消夜,冷暖谁知?

当时。欢娱见惯,道岁岁琼筵,玉漏如斯。怅难寻旧约,枉费新词。次第朱旛剪彩[3],冠儿侧、斗转娥儿[4]。重验取,卢郎青鬓[5],未觉春迟。

【注释】

[1]锦瑟:装饰精美的瑟。借喻青春时代。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燕蜡鸡丝:古代人家迎新年所做的两种食品。

[3]朱旛:红色或彩色的小旗,旧俗立春日用来插在头上,或挂在树枝上。剪彩:古代立春日用彩帛或彩纸剪成人、燕等形状,称剪彩。

[4]娥儿:即闹娥儿,古代妇女插戴在头上的饰物。周密《武林旧事》:“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翠、闹娥、玉梅、雪柳。”

[5]卢郎:唐时校书郎。此借以自指。1

这是一首除夕守岁引发思念亡妻之词。当年此夜两情相悦的恩爱情景历历在目,时而彼此手撚梅枝,嬉笑逗乐;时而亲密地依偎在烛光里,争相观赏为新年特制的精美食品。到今宵,种种欢愉,一去不返,再也没有人来相亲相爱,嘘寒问暖,有的是难以释怀的孤独和哀伤。而当时,双双在守岁时许下的美好约定,早已无处寻觅,纵然是割舍不下,再写成一首首新词,也于事无补。全词由今昔对比的渐次展开,让读者感受到词人心灵所承载的巨大的创痛。

岁除节物胶牙饧[1]

[清]厉 鹗

节物关人意,残年一楪添[2]。

蓼花分点缀[3],粉茧共黐黏。

俗嗜难颐解[4],微甘使口箝[5]。

不妨吾舌在[6],蜜味得相兼。

【注释】

[1]胶牙饧:一种饴糖。

[2]楪:同“碟”,盛食物的小盘。

[3]蓼花句:原诗尾注:“陆游诗:‘新煠饧枝缀花蓼。’”此处形容胶牙饧的形状。蓼花,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中:“俗以油饧缀糁作饵,名之曰蓼花,取其形似也。”

[4]颐解:犹解颐,即开颜欢笑。《汉书·匡衡传》:“匡说诗,解人颐。”

[5]口箝:犹箝口,即紧闭嘴巴。

[6]不妨句:《史记·张仪传》:“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句本此。1

辞旧岁,迎新年,家家都会准备与之相关的食品。胶牙饧既是年节美食之一,也含有民俗学上的功利意义。相传春节送灶用为供品,可使灶君在玉帝前难以启齿进谗,所谓“莫向玉皇言善恶,劝君多食胶牙饧”(清谢学镛《送灶》)。这首小诗颔联以“蓼花”、“粉茧”形容胶牙饧的色样,新颖生动。颈联赞许胶牙饧微甜不腻,食之粘齿如同封口,令人莞尔。此外,诗中在形象地揭示出胶牙饧特有的色、香、味之时,也较好地传递出作者食罢胶牙饧后的心理感受。

守 岁

[清]袁 枚

家家守岁岁不住,未到五更岁已去。

余不守岁岁恋余,夕阳欲下犹踌躇。

一来一去岁无痕,何必强分旧与新。

只愁饮到屠苏酒[1],被岁排为末了人。

籸盆焚罢长恩祭[2],阶下儿童小游戏。

独坐黄昏悄不言,且把光阴岁岁记。

久不衙参不早朝,元辰睡起红日高。

门亦不守无人敲,敲门或者梅花梢。

【注释】

[1]屠苏酒:浸泡屠苏之酒。屠苏,药名。

[2]籸盆:旧俗除夕之际焚松柴以祭祀祖先及神灵,称籸盆。俗谓烧火盆。1

守岁是古老的民间习俗,辞旧迎新,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可是诗人袁枚却不以为然,他用轻松幽默的游戏笔墨,在诗中刻画了一个长者对守岁的态度。“只愁”两句写得非常风趣,让当事人想来也许真有些道理。古代饮屠苏酒起源于晋代。其时,每岁腊月将盛有药物的布袋沉入井底,到了除夕或新年之际,取出来与清酒调和,配制成药酒。而屠苏酒的饮法有特殊的讲究,一般是由年纪最小的人开始喝,年长的人排在最后。因而袁枚要在诗中调侃地说,以他这样年长的人喝屠苏酒守岁,这下子恐怕要排在年尾最后一人了。整首诗明白如话,如数家常,给人亲切自然之感。

水调歌头

小除夕

[清]左锡璇

离合自今古,斩不断情关。东流流水不尽,何日复西还。欲借吴钩三尺[1],扫净边尘万里,巾帼事征鞍。多少心头恨,清词不胜弹。

酒樽闲[2]。人影瘦,夜灯寒。不知今夕何夕,独醉不成欢。人世悲欢不定,岁月一年已尽,无语倚阑干。风雨荒村夜,归梦到长安。

【注释】

[1]吴钩:形似剑而曲的兵器。春秋时吴人善铸钩,故称。后也泛指利剑。晋左思《吴都赋》:“军容蓄用,器械兼储;吴钩越棘,纯钧湛卢。”

[2]樽:盛酒器。唐李白《前有樽酒行》:“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1

清末的外患和内乱使得女词人失去了深居闺房的闲暇之心,作者以杜鹃一样带血的声音,凄凉而直切地抒发自己身处乱世的痛苦和感慨。左锡璇此词于现实多有反映,又善于刻画愁绪,于工丽中时显苍劲之气。上片感慨人生有离合,自古皆然,又有谁能用利剑斩断愁思?但是女词人没有纠葛于个人的离合得失,而是将情绪延宕开去,由个人的离合想到了天下的动乱。比兴寄托,言志咏怀。词人梦想着自己能亲事征鞍,手持三尺吴钩,扫净边关的万里烟尘,还天下人个清净世界。然而深深的无奈笼罩着词人,因为她内心清楚地知道,这一切离现实太遥远了。凄凉四顾,慷慨生哀,其中的怨恨又哪里是几首清词所能表达得出的呢?感慨真挚,令人情动心酸,意内言外,深美宏约。下片写词人借酒消愁,虽然人影已瘦,夜灯已寒,但愁绪却不见得消掉几分,依然是独醉不成欢。而在这悲欢不定的尘世之中,岁月竟又过了一年。在凄风冷雨的荒村之中,女词人独倚阑干,也许只有在梦中才能回到“长安”吧?词旨感慨,新警、奇宕之笔中渗透出人间正气。寄情倚声,而曲折尽变,抒发了无限感慨。

卜算子

元 夜

[清]沈 佩

台馆遍笙歌,又是黄昏后。寂寂梅花小院开,报导春依旧。

梦断月初斜,素影清如昼[1]。光景年年一样新,且放眉间皱。

【注释】

[1]素影:月影。唐杜审言《和康五庭芝望月有怀》:“雾濯清辉苦,风飘素影寒。”1

词的开端写花市灯如昼的元宵,馆阁楼台处处是笑语香风,笙歌满路。女词人在小小的院落之中,陪伴她的却只有寂寞的梅花。冰清雪洁的梅花,虽然有几分孤寂,但依然透露出春天的讯息。词人小梦醒来,月亮正斜挂在天空,月影清澈明朗,犹如白昼。女词人以寻常语度入音律,于极平淡的词句之中彰显出精巧的情思。梅花、斜月、素影,都是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词人却能于寻常之景中蕴含不平常之情——年复一年的光景都是如此的新鲜、光彩,又何必执著于时光的逝去而紧锁眉头呢?情至文生,缠绵流露。以浅淡之语道破人生真谛,不求工,而词已自工。一切皆若不经意出之,正所谓一一天真,一一明妙。沈佩此词清丽明浅,亦澹而洁,能以简净成句,以情韵胜人,可谓佳赏。

清平乐

元 夜

[清]项鸿祚

画楼吹角[1]。酒醒灯花落。梅未开残风又恶。今日元宵过却。

更更更鼓凄凉。翠绡弹泪千行[2]。并作一江春水,几时流到钱塘[3]。

【注释】

[1]画楼:富丽华美装饰考究的楼台。角:古乐器名。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为之,亦有用铜者。外常加彩绘,故亦名画角。发音哀厉高亢。

[2]翠绡:指精致的手巾、手帕一类。翠,形容颜色鲜艳亮丽;绡,是生丝织成的薄纱、薄绢。

[3]钱塘:古县名。本秦钱唐县,三国于此筑塘以御海潮而名。明清为浙江省治,杭州府亦治此。境内有钱塘江。1

正月十五元宵夜,原是万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时候,然揣摩词意,作者似乎并不快乐。酒醒之后,远处高楼上传来凄厉的角声,眼前灯花寂寞地剥落,寒风料峭,梅花未开,元宵节就这么过去了。夜深人静,报更的鼓声更显凄凉,千行泪化作一江春水流向钱塘。此词语言明白如话,意思亦不费解,不出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陈调。不过仔细寻绎起来,究竟是哪一种“愁”并不好确指。也许是漂泊在外,佳节思亲的乡愁;也许是与美人惜别,执手相看泪眼的离愁。虽无多少新意,却也有一种隐约疏淡之美。作者项鸿祚家世巨富,一生不曾有饥寒困顿之苦,只是仕途不甚得意罢了,偏好作感伤哀怨之词,他也说自己“幼有愁癖,故其情艳而苦,其感于物也郁而深”,看来是性格使然了。说到感伤哀怨之词,李后主可谓空前,李易安居中,纳兰绝后,个中好言语都被他三人道尽,后来人如作者项氏者,空有许多才情,恐怕也只好徒呼奈何了。

高阳台

[清]陈 澧

元日独游丰湖[1],湖边有张氏园林,叩门若无人者,遂过黄塘寺,啜茗而返。忆去年此日,游南昌螺墩,不知明年此日,又在何处也?

新曙湖山,严寒城郭,钓船犹阁圆沙[2]。短策行吟[3],何曾负了韶华?虚亭四面春光入,爱遥峰、绿到檐牙。欠些些。几缕垂杨,几点桃花。

去年今日螺墩醉,记石苔留墨,窗竹摇纱。底事年年,清游多在天涯?平生最识闲中味,觅山僧、同说烟霞。却轮他。斜日关门,近水人家。

【注释】

[1]丰湖:即今广东惠州西湖。

[2]阁:通“搁”,搁浅。

[3]策:这里指手杖。1

元日即农历正月初一。在农业社会的古代中国,过年是最重要的节庆活动,这一天,无论贫富贵贱,人们都要想尽一切办法阖家团聚,吃饺子、放鞭炮、互致祝福,努力营造一种喜庆、祥和、热闹的节日氛围。但是读过词前小序我们知道,这一年正月初一,作者是独自在异乡度过的,此前一年春节,作者也是淹留他乡。看来游子在外漂泊久矣,嘴上说早就习以为常了,其实心中还是很有感慨的。词上阕描述丰湖景色,过年时节,丰湖虽地处岭南,天气也不一定暖和到哪里去。何况人们都忙着在家过年,所以更显得湖山清冷、城郭寥落。春水尚未涨起,小小的钓鱼船寂寞地躺在岸边的沙洲上。作者手扶短杖,边吟边行,似乎十分潇洒。春节甫至,春风乍起,远山的新绿有些扑面而来的意思,可是心情黯然,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似的,哦,要是有几缕依依杨柳、数枝夭夭桃花就好了。下阕作者忆起去年今日,也是一样的离家远游,在醉中度过,不堪回首。忍不住要问自己,为何岁岁年年这般漂泊天涯?“平生最识闲中味,觅山僧、同说烟霞”两句,看似通脱,实则有些凄凉。最后,作者的目光又回到了临水晚照中冷冷清清的园林人家,无限心事,都在不言之中。陈澧生平身世,和南宋姜夔有些相似,词风与姜的清空峭拔也颇有神会之处,若置此词于《白石道人歌曲》集中,只怕也是相去无几吧。

癸巳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1],

忧患潜从物外知[2]。

悄立市桥人不识,

一星如月看多时。

【注释】

[1]漏迟迟:指时间流逝缓慢。漏,漏壶,古代计时器。

[2]物外:世外的意思。汉张衡《归田赋》:“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1

黄景仁字汉镛,又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常州)人。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后裔。诗歌成就很高,甚至有“谪仙人复出者”之誉。此诗写除夕,首句“千家笑语漏迟迟”,用语平淡寻常而情景毕现,为理解全诗作了很好的铺垫;次句却突然抛开具体形象的眼前景,将笔触转入内心,不讲是何忧患,更用“物外”两字,看似虚无缥缈,却将作者心境作了很好的表达,而虚实之间,又蕴含不尽之意,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第三句则笔锋再转,又回到眼前景的写实,但末句却不止是写虚。“一星如月看多时”,明写“星”,实则写作者之“看”,联系上一句,可以明白作者悄立小桥已有多时了。除夕夜不欢享天伦之乐,为什么要立在市桥,又为什么看星多时,作者在想什么?诗中不作交代,留给读者去遐想。全诗情怀忧思,却未黯然神伤,而是让人读后有所感触。所谓闹中取静,又静有所思,能做到已经不简单,更能娓娓道出,一派冲淡自然气象,非大家不能为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