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顾村公园樱花开没有(上海入春啦这个三月)

上海顾村公园樱花开没有(上海入春啦这个三月)(1)

连续5日平均气温超过10℃,上海正式宣告入春!春天的上海,色彩妍丽,其中不可不提的便是顾村樱花。记者从2022上海樱花节新闻通气会上获悉,顾村公园目前樱花种植面积1500余亩,有110个樱花品种、1.6万余株樱花。

3月15日至4月15日,题为“樱满枝头花争艳”的“上海樱花节”便将上演。届时,河津樱、大渔樱、染井吉野樱等将渐次绽放,织就一片浪漫的粉色“樱花海”。根据最新花讯,公园数量最多的染井吉野樱,预计在3月中下旬迎来盛放期。

通过品种比例调整和布局优化,顾村公园已逐步形成了一步一景、步移景异的特色,由此让樱花景观色彩更丰富、花期无断档、观赏期更长。特别的是,今年园方还精心用特色品种樱花打造曙光路、胭脂林,搭配探樱、得春、阳春等樱花景石,用心诠释樱花之美。

自2011年创立至今,上海樱花节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目前已接待游客共计1369万余人次。今年,其还结合即将迈入十周年的上海市民文化节,开辟专场活动。届时,这里将举办“群樱荟萃”“樱舞创海”“云樱缤纷”“樱香雅韵”“樱你而来”“樱有尽有”“春知樱觉”等七大主题活动。人们穿梭往来、抬头低头间,花香馥郁。

上海顾村公园樱花开没有(上海入春啦这个三月)(2)

宝山不远”,从因钢而立到樱花满园

在火花四溅的燃情年代,宝山因钢而立。彼时,城区间的交通接驳全靠公交,漫长的间隔等待拉长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但如今樱花满园的宝山,正重塑着人们的固有认知。顾村公园,位处人口导入大居。在这里,迁居于此的上海阿姨爷叔们时常冒出满口道地的沪语。一字一句的亲切互动中,自带熟悉感。

再看交通,20多公里的自驾距离,被不少亲子家庭视为“舒适里程”。公园门口的地铁7号线,自西向东横贯上海,一路串起普陀区、静安区、徐汇区等,还与多条线路接驳换乘。

畅达交通,不仅缩短了宝山与中心城区间的距离,也在长三角范围内持续压缩“通勤里程”。作为规划中的沪渝蓉沿江高铁始发站,高铁上海宝山站未来将直连太仓、崇明。这条线路的年输送旅客能力或将达单向5000万人。

上海顾村公园樱花开没有(上海入春啦这个三月)(3)

美育学堂,来一次“艺术踏青”

看似是赏花,传递的却是一种美好生活“花体验”。

上海市民文化节迈入十周年之际,今年将主会场设在了顾村公园。这一选择传递出积极信号——要让花文化渗透进城市角角落落,化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毋庸置疑,上海是一座爱花的城市,这从“花消费”的火热便可窥见。难能可贵的是,人们正着眼于深入挖掘花文化的内涵价值。以今年“上海樱花节”专场活动为例,其中以“人民城市 人人出彩”为主题,将举办樱花时装秀、名人书画沙龙、一墙美术馆、市民美育微旅行等文旅活动。特别是,还将开辟10条美育微旅行线路,从建筑探秘、活力乡村、艺术文博等方面,深入挖掘宝山全域旅游资源。让人们在赏樱之余,来一次“艺术踏青”。

高架桥下的美术馆、樱花林里的时装秀……这些看似“跨界”元素相互碰撞,却意外擦出了令人惊喜的火花。艺术之于生活,不再是束之高阁的高冷事物,而变得时时处处可触可及,甚至还能“上云”。

今年“上海樱花节”期间,“打卡长三角网红赏樱地”直播活动还将继续。届时,网友可“隔屏互动”,通过云端同步欣赏沪苏浙皖多地樱花美景,体验长三角生态之美和春天的生机勃勃。此外,数字体验也不断做精做细。“随申码”场景应用将进一步深化,市民游客可在“宝山汇”APP上实现线上预约购票、线下快速入园。

上海顾村公园樱花开没有(上海入春啦这个三月)(4)

以花为媒,撬动科创之城新活力

生态之美,最终还要化为“科创中心主阵地”的满满经济活力。

试想这样一幅画面:满铺的樱花前,一名科学家在侃侃而谈,聊最新技术进展,也谈产业未来。

今年“上海樱花节”中,科创元素也被融入其中。海外人才学术论坛、科普集市与科创项目路演及成果展示体验活动、樱花节专题科普讲堂……精彩纷呈的活动,既丰富樱花节的科学内涵,也营造更优科创生态环境。

看樱、赏樱……樱花正成为宝山区招才引才的“最佳名片”。樱花季里,该区还将集中宣传展示优质人才政策、优秀人才形象、人才“樱花”服务品牌等,进一步扩大人才“朋友圈”。

缘何樱花能成为招才揽才“秘诀”?诚如许多从事创意产业的人才所言,“我们不缺优惠政策,少的是生态、环境”。

新年伊始,宝山区图书馆首家共享书房便进驻顾村公园,编号“001”。从此,望着成片樱花林、喝着樱花限定咖啡,将成为创业者们迸发思维火花的灵感来源。这也与部分精品咖啡连锁店成为“办公新空间”的内在逻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以花为媒,在宝山区,赏樱已不止于赏樱本身,更撬动起了科创之城的满满新活力。

作者:王嘉旖

图片:赵立荣

编辑:周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