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治理的法治化(社区代表共商软法治理)

近日,田林街道和徐汇区司法局共同邀请了社区居民、居委干部、业委会、物业服务方、邻里汇的代表,在田林街道办事处基层立法联系点召开徐汇区社区软法治理工作座谈会。田林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勇,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左静鸣,区民政局副局长聂元军,田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岩,田林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陈浩出席,特邀华东政法大学吴新叶教授参加座谈会。会议由司法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朱志忠主持。

城市社区治理的法治化(社区代表共商软法治理)(1)

直击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上,徐汇区司法局发布了《上海市徐汇区社区软法治理指引(一)》(征求意见稿)。田林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陈浩介绍了一年来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工作情况。魏建平律师代表编写组介绍了编写《社区软法治理指引》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交流发言环节

在交流发言环节,与会各基层代表分别从社区居民、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方角度建言献策。

城市社区治理的法治化(社区代表共商软法治理)(2)

魏建平律师就各位代表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应。

城市社区治理的法治化(社区代表共商软法治理)(3)

业主代表:社区治理有“三难”——难发现、难根治、难持续。但是《指引》的编撰让大家有了更大信心,能够合情、合理、合法通过软法指引,使得社区“三驾马车”方向一致。建议多加入一些徐汇本地的成功案例,将对基层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软法治理编写组:指引(一)初稿确实有考虑过将徐汇区本地的一些案例放进去。但是后来我们编写组希望,这本《指引》的“问世”能够代表我们徐汇、乃至上海的创新亮点。在后续的指引(二)、指引(三)中我们计划把更多徐汇各街镇社区治理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放进去。

业委会代表:群众工作确实是很难做的,像我们自发做业委会工作的,都是不怕烦、不怕辛苦的人。在平时和其他居民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大家是非常需要一遍遍提醒的。这个软法指引和硬法不同,是否真的能起到效果?

软法治理编写组:自上而下的是硬法,自下而上的则是软法。硬法是骨骼,软法是肌肉。我们编写的初衷就是“软仗硬打”,本次征求大家意见就是希望能够取得最大公约数,大家对这个规约达成一致,打造“小区命运共同体”,让大家自发、自觉,从而达到自治、共治。

专家点评

吴新叶教授指出,社区治理中的规范是多元的,包括相关国家制定法、公共政策、民间规范以及道德与公认的价值准则等。社区治理规范结构应该是一种多元平衡的样态,而社区软法的制定可以弥补“硬法”的不足。吴教授从专业的角度给出编撰《社区软法治理指引》的进一步修改方向,提出“软法”在社区要有授权、自选动作要有边界。

城市社区治理的法治化(社区代表共商软法治理)(4)

领导寄语

城市社区治理的法治化(社区代表共商软法治理)(5)

城市社区治理的法治化(社区代表共商软法治理)(6)

田林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勇,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左静鸣,区民政局副局长聂元军从领会软法治理和规范化制定居民公约的角度给出推进社区软法治理的建议与意见:

△要从高处着眼,探索与上海城市精神品格相契合的软法治理模式。切实通过软法之治建设诚信守序互助的法治社区。

△要从难处入手,激活软要素提升社区软治理实效。基层社区管理纷繁复杂,要锚准难点、堵点,通过加快《社区软法治理指引》的更新迭代,切实用软法的方式解决基层“急难愁盼”问题。

△要从小处聚力,软硬结合推进高质量社区软法治理。聚焦社区治理的难点和矛盾,尽快形成可操作、可复制的高质量基层规约样本,逐一化解高空抛物、宠物饲养、车辆停放、公共部位堆物、飞线充电、建筑垃圾处理等“症结”,让社区更文明、更和谐。

社区居民、居委干部、业委会、物业服务方、邻里汇,田林街道、司法局相关科室,律师等20余位代表参与了座谈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