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骨科科普知识小问答(干货带你了解骨科61个名词)

1.骨折:即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简单的骨科科普知识小问答?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简单的骨科科普知识小问答(干货带你了解骨科61个名词)

简单的骨科科普知识小问答

1.骨折:即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2.病理性骨折:骨折可由创伤和骨骼疾病所致,后者如骨髓炎,骨肿瘤所致骨质破坏,受轻微外力即发生的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

3.疲劳性骨折:长期,反复,轻微地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如远距离行军易致第2,3趾骨及腓骨下1/3骨干骨折,称为疲劳性骨折。

4.骨筋膜室综合征: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候群。

5.关节僵硬:即指患肢长时间固定,静脉和淋巴回流不畅,关节周围组织中浆液纤维性渗出和纤维蛋白沉积,发生纤维粘连,并伴有关节囊和周围肌挛缩,致使关节活动障碍。

6急性骨萎缩:即损伤所致关节附近的痛性骨质疏松,亦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骨营养不良。

7一期愈合:骨折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后,骨折断端可通过哈佛系统重建直接发生连接,X线片上无明显外骨痂形成,而骨折线逐渐消失。

8.骨折治疗三大原则:

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

固定: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情况下达到牢固愈合。

康复治疗:是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地恢复患肢肌,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

9.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和对线完全良好,称解剖复位。

10.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

11.皮牵引:是将宽胶布条或乳胶海绵条粘贴在皮肤上或利用四肢尼龙泡沫套进行牵引。

12.骨牵引:是用骨圆钉或不锈钢针贯穿骨端松质骨,通过螺旋或滑车装置予以牵引。

13.Dugas征阳性:即将患侧肘部紧贴胸壁时,手掌搭不到健侧肩部,或手掌搭在健侧肩部时,肘部无法贴近胸壁。

14.肱骨干骨折: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段内的骨折称为肱骨干骨折。

15.孟氏骨折(Monteggia):尺骨上1/3骨干骨折可合并桡骨小头脱位,称为孟氏骨折。

16.盖氏骨折(Galrazzi):桡骨干下1/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称为盖氏骨折。

17.桡骨下段骨折:是指距桡骨下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

18.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多为腕关节处于背伸位,手掌着地,前臂旋前时受伤。

19.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常由于跌倒时,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受伤。

20.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Barton骨折):是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在腕背伸,前臂旋前位跌倒,手掌着地,暴力通过腕骨传导,撞击桡骨关节背侧发生骨折,腕关节也随之而向背侧移位。

21.Froment征:即示指用力与拇指对指时,呈现示指近侧指间关节明显屈曲,远侧指间关节过伸及拇指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以及手部尺侧,环指尺侧和小指掌背侧感觉障碍。

22.完全性断肢:外伤所致肢体断离,没有任何组织相连或虽有残存的损伤组织相连,但在清创时必须切除的,称为完全性断肢。

23.不完全性断肢:肢体骨折或脱位伴2/3以上软组织断离,主要血管断裂,不修复血管远端肢体将发生坏死的称为不完全性断肢。

24.前倾角:从矢状面观察,股骨颈的长轴线与股骨干的纵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股骨颈有向前的12°~15°角。称为前倾角。

25.颈干角:股骨颈的长轴线与股骨干纵轴线之间形成颈干角,成110°~140°,平均127°。

26.内收骨折:远端骨折线与两侧髂嵴连线的夹角(Pauwells角)大于50°,为内收骨折。

27.外展骨折:远端骨折线与两侧髂嵴连线的夹角小于30°,为外展骨折。

28.Bryant三角:在平卧位,有髂前上嵴向水平画垂线,在由大转子与髂前上嵴的垂线画水平线,构成Bryant三角,股骨颈骨折时,此三角底边较健侧缩短。

29.Nélaton线:在平卧位,由髂前上嵴与坐骨结节之间画线,为Nélaton线。正常情况下,大转子在此线上,若大转子超过此线之上,表明大转子有向上移位。

30.三联伤:前交叉韧带断裂可以同时合并有内侧副韧带与内侧半月板损伤,称为“三联伤”。

31.盘状半月板:正常半月板在出生时其中心部分已吸收,呈O型或C型,如果中央部分没有被吸收而发生椭圆形盘状畸形,称为盘状半月板。

32.垂直压缩型(Pilon骨折):常为高处跌落时胫骨下端受距骨垂直方向的压力,导致塌陷型骨折,根据受伤时踝及足处的位置不同,压缩重点部位可在胫骨下端的前缘,中部及后缘。

33.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由跟骨结节与跟骨后关节突的连线与跟骨前-后关节突连接形成的夹角称为跟骨结节关节角。正常为40°

34.全关节结核:结核病灶破向关节腔,使关节软骨面受到不同程度损伤,称为全关节结核。

35.冷脓肿,寒性脓肿:全关节结核发展的结果是在病灶部位积聚了多量脓液,结核性肉芽组织,四骨和干酪样坏死物质。因为缺乏红,热等急性炎症反应,称之为冷脓肿,寒性脓肿。

36.骨关节炎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

37.休息痛:骨关节炎有的患者在静止或晨起时感到疼痛,稍微活动后减轻,称之为休息痛。

38.Bechterew病:强直性脊柱炎个别患者症状始自颈椎,逐渐向下波及胸椎和腰椎,称Bechterew病,容易累及神经根而发生上肢瘫痪,呼吸困难,预后较差。

39.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非特异性炎症,表现为全身多发性和对称性慢性关节炎,其特点是关节痛和肿胀反复发作进行性发展,最终导致关节破坏,强直和畸形。

40.松毛虫性骨关节炎:系指直接或间接接触松毛虫活体,尸体或虫毛引起的骨关节炎。

41.腰肌劳损:实为腰部肌及其附着点筋膜,甚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为腰痛常见原因。

42.腱鞘炎,狭窄性腱鞘炎:肌腱在环状韧带边缘长期,过度用力摩擦后,即发生肌腱和腱鞘的损伤性炎症,但因腱鞘坚韧而缺乏弹性,好像是增生,水肿的腱鞘卡压肌腱,故称腱鞘炎。

43.握拳尺偏试验,Finkelstein试验:拇指屈于掌心,然后握拳,轻轻将腕尺偏,桡骨茎突部剧痛者为阳性。为检查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体征。

44.网球肘:这是一种肱骨外上髁处,伸肌总腱起点附近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总称为肱骨外上髁炎,因早年发现网球运动员易发生此种损伤,故俗称网球肘。

45.伸肌腱牵拉试验Mills征:伸肘,握拳,屈腕,然后前臂旋前,此时肘外侧出现疼痛为阳性。

46.髌骨软骨软化症:是髌骨软骨面因慢性损伤后,软骨肿胀,侵蚀,龟裂,破碎,脱落,最后与之相对的股骨髁软骨也发生相同病理改变,而形成髌骨关节的骨关节病。

47.腕管综合征: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表现出的一组症状和体征。是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

48.肘管综合症:是指尺神经在肘部尺神经沟内的一种慢性损伤,过去又称为迟发性尺神经炎。

49.旋后肌综合征:是桡神经深支在旋后肌腱弓附近被卡压,使前臂伸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50.梨状肌综合征:是坐骨神经在臀部受到卡压的一种综合征,在下肢神经慢性损伤中最为多见。

51.腰腿痛:是指下腰,腰骶,骶髂,臀部等处的疼痛,可伴有一侧或两侧下肢痛,马尾神经症状。

52.颈肩痛:是指颈,肩,肩胛等处疼痛,有时伴有一侧或两侧上肢痛,颈脊髓损害症状。

5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以腰4-5,腰5~骶1间隙发病率最高。

54.颈椎病:泛指颈段脊柱病变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55.“骨性包壳”:在死骨形成过程中,病灶周围的骨膜因炎性充血和脓液的刺激而产生新骨,包围在骨干的外层,形成“骨性包壳”。

56.先天性肌斜颈:是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导致颈部和头面部向患侧偏斜畸形。

57.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过去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主要是髋臼,股骨近端和关节囊等均存在发育上缺陷而致关节的不稳定,直至发展为髋关节的脱位。

58.骨肿瘤:凡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各种骨组织成分的肿瘤,不论是原发性,继发性还是转移性肿瘤统称为骨肿瘤。

59.“葱皮”现象:若骨膜的掀起为阶段性,可形成同心圆或板层状排列的骨沉积,X线片表现为“葱皮”现象,多见于尤文肉瘤。

60.“日光射线”形态:若恶性肿瘤生长迅速,超出骨皮质范围,同时血管随之长入,肿瘤骨与反应骨沿放射状血管方向沉积,表现为“日光射线”形态。

61.强直性脊柱炎:是脊柱的慢性进行性炎症,其特点是病变常从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至脊柱,导致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和畸形。

#健康##科普##骨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